在零售和批发的整个商业链上从事制造、销售、清洁、分析的人员都会碰到很多选择股票的好机会。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选股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他们对所在行业运作的了解,对自己生产、销售、接触到的产品的体验和认识就是一种选股优势。
他说,当某个行业的业务已经恢复过来一段时间,尤其是那些具有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确定是否能购买这样的股票时,就可以借助于专业优势来进行判断。
例如你在化工行业工作,你一旦发现聚氯乙烯的需求量在增加、价格在上涨、库存在减少,而且还有一批新的化工厂正在建造中,而建一个新工厂通常要化两三年时间。毫无疑问,你会由此比别人更早发现其中的投资机会。因为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目前正在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未来的获利空间会很大。
如果你开了一家销售、配送、运输固特异轮胎的专业公司,最近几年来的生意都不怎么样,可是你突然发现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供不应求,实际上就告诉了你这样一个强烈信号:固特异轮胎的经营业绩将会有大幅度增长。这时候,你再去进一步了解固特异轮胎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先人一步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相反,如果你对电脑行业一窍不通,却去了解电脑行业某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无论你处在哪个行业,都可能会突然发现这个行业中存在着一枝独秀的企业,或者某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突然好转。而这种“突然”变化,不在这个行业中的人不但不容易发现,而且会有滞后性。这就为你抢先抓住投资良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在绝大多数行业,在基层工作的草根观察人士,能够比华尔街上的那些金融分析师们提前6~12个月发现这些行业经营突然好转的信息。
而对于有定期公开报道的行业,这个时间差就很短。例如有关汽车销售行业的情况,每隔几天就会在报纸上看到公开报导,这种优势就小得多。
除了销售市场行情变化外,由于你在这个行业工作,还会具备许多局外人所不了解的优势。
例如,哪家上市公司有没有巨额资产、巨额负债没有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已经成为某个行业的公开秘密了,可是局外人却仍然会被蒙在鼓里,或者永远被蒙在鼓里。
彼得·林奇举例说,有家电视台和有线网络的上市公司,几乎在该企业工作的所有人包括领导、节目编排人员、摄影师、负责安装有线电视光缆的工人,都能计算出这家企业的真实资产相当于每股100美元,可是这时候它的股价仍然只有每股30美元。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你只要用每股30美元、35美元、40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只股票,然后等待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们最终去发现这只股票的真实价值,你就能得到巨大回报。
事实上,1985年下半年该企业就以每股93.5美元的价格被人收购,从而变成私有化。
而仅仅2年过去后的1988年,再回过头来看这93.5美元的收购价,仍然是非常便宜的。而要买到这样的便宜价,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散户投资者具备先人一步的条件。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都是如此。每当这种变化来临时,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首先表现出来,而最早察觉到这种蛛丝马迹的不是机构投资者,恰巧是处于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与这个行业打交道的散户投资者。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很容易及早逮住业绩股。
在某个行业工作的散户投资者,在分析、寻找该行业10倍股时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上市公司,这种优势更明显: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企业;规模小、发展快;处于零售行业。而与之相比,机构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感觉就要迟钝得多。因为它们采用的是另一套孤立的选股系统,两者并不“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