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天鹅中发现丑小鸭(1 / 1)

想赚钱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钱投入一家成长型中小公司,这家公司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利,而且将不断地成长。

——彼得·林奇

连续投资一系列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尽管每次只有20%~30%的投资收益率,但由于复利的作用累积下来会让你赚到一大笔钱。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实战经验】

彼得·林奇非常善于从热点股票中筛选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并从中得到不错的收益。打个比方说,这就像从白天鹅中发现丑小鸭一样神奇。

20世纪90年代初,彼得·林奇一直没有对共同基金公司有足够的关注。1991年他给《巴伦》周刊推荐买入的股票中,没有一家是基金公司。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一贯投资风格是,宁愿投资股票,也不愿意投资基金。

是股价暴跌,每个月有几千亿美元资金涌入购买基金,令彼得·林奇开始关注共同基金,并希望能从中筛选出一家有价值的公司来。

经过比较他发现,1991年弗兰克林基金上涨了75%、德莱弗斯上涨了55%、罗·普莱斯上涨了116%、联合资产管理上涨了80%、道富银行上涨了81.77%,只有康联集团的上涨幅度最小,为40%。于是,他把目光集中在康联集团上。

研究表明,康联集团的股价为17美元,这个股价其实还只是1985年它初次发行股票时的价格。也就是说,五六年过去了,它的股价又回到了起点。

而当年该基金发行股票时,规模只有50~60亿美元,每股收益1美元;现在它已经扩大到90亿美元,每股收益高达1.55美元。不但如此,每股公积金也已经达到4美元,并且已经回购了7%的股份。

彼得·林奇认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6年过去后的康联集团比过去更加坚实可靠了。考虑到有每股4美元的公积金在内,实际上,现在的股价比发行价还便宜4美元。更重要的是,该基金没有负债。

既然康联集团如此优秀,可为什么华尔街上的那些机构投资者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对它充耳不闻呢?

彼得·林奇认为,很可能是该基金的收益水平已经4年停滞不前,从而让投资者产生这样一种错觉:该基金资产虽然增加了1倍,可是对于当时蜂涌而至流入债券、股票、金融市场共同基金的巨额资金而言,这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不会引人关注的。

尤其是在知名度上,投资者听到的大多是其他几家大名鼎鼎的基金公司,对康联集团还不是太熟悉。

1992年1月,彼得·林奇和该基金的会计进行了一次谈话,从而了解到基金业务确实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它的市政公债基金,越来越受投资者追捧。这位会计还透露说,该基金最近刚刚被道富银行选中,准备上市道富银行开发出的几种新基金。

彼得·林奇知道,道富银行的经营业绩非常好,当年(1991年)的股价就上涨81.77%,并且他还和道富银行有过难解之缘呢。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彼得·林奇的岳母持有这只股票,而且股价已经上涨了1倍。彼得·林奇于是对岳母说,根据各种情况分析,道富银行的经营业绩有可能要下降,建议她抛掉这只股票。

岳母听从他的劝说,抛掉了这只股票。可是没想到,道富银行的股价马上就上涨3倍。幸亏,这种股价上涨是通过1配2分拆进行的,他的岳母对这种操作方式根本搞不懂,单纯从数字上看,涨价后的价格还是彼得·林奇建议她卖出时的价格,所以她还为此一个劲地感谢女婿呢;殊不知,听了女婿的话,她最终捡到的是“芝麻”,而丢掉的却是“西瓜”,害得彼得·林奇一直没勇气去揭穿真相。

这个插曲表明,康联集团能够有机会发行道富银行这种优质基金,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收益。

【洋为中用,点到为止】

从白天鹅中发现丑小鸭,初看起来颇有一点“打抱不平”的意味:为什么其他股票可以是白天鹅,唯独这一只是丑小鸭?这是一种现象,但也确实是一个问题。通过这种将心比心、横向比较,很容易从这种逆向思维中分析“后进生”的闪光点,挖掘即将启动或正在启动的补涨股。

爱“打抱不平”的彼得·林奇认为,1991年康联集团的股价上涨幅度只有其他同行的1/2至1/3,无论如何这不能表明它的股价就只值一半——同样是基金,罗·普莱斯的市盈率是20倍,弗兰克林的市盈率也是20倍,而康联集团的市盈率却只有10倍!要知道,它仍然在创造利润,并且仍然在不断提高分红、回购股票,随着未来收益不断增加,这一局面还会更加向好。这样一思考,就好像找到了一座正在发掘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