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Peter Lynch)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第一理财家”,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被《幸福》杂志誉为“股票投资的最成功者”、“一位超级投资巨星”。而他自己则自诩为“股票天使”,人称“股圣”,与“股神”沃伦·巴菲特齐名。
彼得·林奇的传奇人生
彼得·林奇1944年出生,11岁开始半工半读,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当球童。他一边捡球,一边聆听那些有钱的俱乐部会员眉飞色舞地谈论股票投资经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股市投资的启蒙教育。
大学二年级时,他从做球童的兼职收入和奖学金中拿出1250美元买股票,靠股票赢利读完了大学和研究生。
随后他进入全球最大的投资基金富达公司实习,不料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破绽百出”,这奠定了他后来特别注重调查研究的基础。
他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正式进入富达公司担任分析员,1977~1990年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经理人。
彼得·林奇能点石成金
麦哲伦基金刚刚交到彼得·林奇手上时,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可彼得·林奇最喜欢“孩子”了,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初学者,这个舞台最适合他。
为了工作,彼得·林奇每天12小时阅读资料,阅读量高达几英尺厚;每年赴世界各地投资公司考察,旅行路程达16万公里;经常一连几个小时地打电话,与同行交流看法,从各方面了解企业、投资领域的新进展。
有了如此扎实的调研基础,他练就了一双点石成金的火眼金睛,总是比别人更早发现10倍股。他的选股能力让所有人惊讶,这在本书中有详细介绍。
在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总经理的13年间,公司资产从0.18亿增长到140亿美元,29%的年平均收益率,居美国公募基金之首,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投资报酬率;基金投资者超过100万人。1999年,该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打个比方说,如果你1977年购买1万元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彼得·林奇激流勇退时,将能获得29万元回报:没错,13年增长28倍!
彼得·林奇是散户救星
与一些股评家总是把股市投资吹得神乎其神相反,彼得·林奇从来不认为股市投资有什么秘密可言。他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最实用、最有效的股票投资策略,解释那些专家们认为最复杂的事情,堪称散户投资者的精神领袖!
他在著作中说:“我要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在投资这一行20年的从业经验使我确信,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这些专家,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他认为,散户投资者没有机构投资者那样的内外部限制、监管,也没有投资理论和教条的束缚,更有机会从生活中比机构投资者更早发现最有成长性的好公司,从而有机会提前买入能够上涨几十倍的大牛股。
彼得·林奇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理论贡献突出,可是我国对他的事迹、学理传播还相对有限。他的投资经验充满智慧、狡猾甚至深刻的偏见,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股圣”的称号。至少,目前中国股市还没哪个人敢说及得上他。
需要指出的是,一来我国的股市发展起步晚;二来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国情不同、时代背景迥异;三则,彼得·林奇的成功与其基金经理人的身份背景有关——每个基金经理人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专家队伍,而你只不过是单枪匹马的散户,甚至还是一位对股票、基金究竟怎么回事还没有完全搞懂的投机者!
所以,彼得·林奇的投资语录固然能“一句顶一万句”,却也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好在本书的大量案例中已经细心地指出了这一点。
严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