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篇_“两新”组织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质量保证和组织载体研究(1 / 1)

“两新”组织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质量保证和组织载体研究

《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关于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文件,反映了我们党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正不断深化,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的今天,加强“两新”组织党员经常性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构建和谐企业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社区综合党委经对辖区28幢商务楼宇中的33个“两新”组织党支部调研,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强“两新”组织党员经常性教育,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提高认识和延续传统的工作思路上,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索。

一、走进楼宇,剖析难点,谋求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新进展

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必须与加强党员管理工作相结合。社区综合党委走进楼宇,深入“两新”组织党员之中,针对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相冲突、组织生活出勤率难以全勤、学习教育难以考评等难点,研究对策觉得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1.要解决党员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是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途径。组织党员学习《意见》,从思想上认识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集政治理论、理想信念、爱国、爱集体等思想教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经济、法律、科学文化等知识教育和各方面业务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经常性教育。消除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相冲突的想法,以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激发党员学习的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紫安大厦联合党支部以科普进楼宇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参观上海科技馆,使党员开拓了视野,接受了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提高了服务本领,也使支部增强了凝聚力和号召力。学习教育也可结合“两新”组织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情况,引导党员根据工作和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2.要解决部分党员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问题。流动快、变化频、工作忙、出差多是“两新”组织党员的特点,基层党支部要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对因工作变化而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应按社区综合党委《提醒告知制度》。对因工作忙、出差多而无法保证每月坚持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基层党支部可结合“两新”组织党员年纪轻、学历高的特点,探索组织活动的新形式,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将“网上组织生活”作为常规组织生活的补充,有机地运用到组织活动中去,通过BBS等网上学习互动、交流沟通的方式,突破地域、国界界限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以解决“两新”组织党员难以定期规范教育的问题。在静安寺社区建立的“静安寺楼宇党建网”的影响下,各“两新”组织党支部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增添了广大党员学习的热情,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了方便。为出差、出国的党员解决了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参加的后顾之忧。

3.

要解决党员学习教育难以考评的问题。针对“两新”组织党员的特点,社区综合党委可以通过发放《党员学习教育记录卡》,推行“党员学习教育积分制”等办法,掌握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情况,实施有效考评。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按社区综合党委.“双向”评估、激励保障等制度,每年作出安排,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内民主评议活动,让党员在民主评议中经受检验。同时,可把表彰优秀党员与批评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使先进的有荣誉感、中间的有紧迫感、后进的有危机感,保持“两新”组织党员队伍的蓬勃朝气。

二、走向社会,适应发展,树立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新理念

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党员的需求相结合,社区综合党委在“两新”组织党支部中开展问卷调查,针对“两新”组织特点,开拓工作新思路,觉得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应着重树立三方面的新理念:

1.树立开放教育的理念。在已构建社区区域大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辖区内各类大、中院校、培训机构、革命纪念馆、图书馆及医学、科普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社区综合党委运用信息网络、电化教育、送书架赠图书等手段,拓展党员教育培训、自主学习的途径。依托社区教育、文化和设施资源开设“静社讲坛”作为开放式、社会化的党员教育载体,两年来,已开讲了12期。党员教育活动点把社区网格内教育资源、活动场所、文化设施盘活了起来,为“两新”组织党员提供了教育、活动的阵地,为支部开展党课教育提供了方便。以开放式、社会化的党员教育活动点为平台,开展支部结对活动,在传统的驻区单位党建领域与新兴的“两新”组织党建领域间架起了共享合作的桥梁。

2.树立民主参与的理念。随着党员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如果党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必会产生消极情绪。党支部应切实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序监督,使党员在教育中有作为、有主张,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2005年6月社区综合党委在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党支部试行党务公开,设立党务公开栏,将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党员的责任区、党员的个人承诺张贴在公开栏内。实践证明:党务公开有助于支部工作的透明化与合理化;有助于激励支部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加强积极分子、企业员工与支部的联系。

3.树立以企为宜、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以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党员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为出发点,把教育内容与党员个体的内在追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内在需求和支部外在推进的一致性,党员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约束力的一致性。2004年以来,社区综合党委切入实际,制定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经常性开展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的教育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服务于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各支部结合活动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内

容活泼、意义深刻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支部特色和时代特征。这些活动的陆续开展,巩固了党员经常性教育成果,也增强了支部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活动中凸现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先进性教育的目标要求。在谈心活动中,沟通思想,分析思想状况,及时解决思想问题,既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党员,又理解、关心、爱护党员,帮助党员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努力追求人生价值。

三、制定保障措施,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新支撑

党员经常性教育要做到长抓不懈,必须实现党员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针对实际,加强三方面的新支撑:

1.加强制度建设的支撑。制度建设既是建立“两新”组织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新机制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根本保障。因而制度在形成过程中要体现实践性,不能脱离“两新”组织企业和党员的实际;在内容构成上要体现系统性,包含于学习教育、日常管理、发挥作用、监督考评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在贯彻执行上要体现权威性,党员经常性教育考评与支部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确保贯彻落实到位。

2.加强教育者队伍的支撑。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是指导、组织“两新”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的主体,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执行者,上级党组织每年应对专职党群工作者开展系统性的培训,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探讨,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两新”组织党支部选好支部书记,配强支部委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扶持、培育支部书记管理党员队伍的能力,把党员经常性教育与党员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3.加强教育经费的支撑。党员活动经费是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物质基础。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同样也离不开经费的支撑,社区综合党委通过激励保障制度,对年度考核达标的党支部,全额返还党费作为活动经费,以保障党支部运作的活力。全额返回于“两新”组织的党费应主要用于党员教育活动,对于能结合支部自身建设的特点开展经常性教育等主题活动的党支部,可列项申报,要求上级党组织给予适度的财力支持,以保障党支部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可积极争取“两新”组织业主的支持,使支部教育活动从“支部经费出一点、上级倾斜出一点、企业支持出一点、党员个人出一点”中,取得经费的支撑。

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为准则,以支部学习、支部活动为载体,结合党支部及党员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各项工作,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与提高党员各种能力、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为构建和谐企业培育骨干力量。

(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社区(街道)综合党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