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 党建覆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央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提出的关于做好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从业人员在50-99人且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拓展“两新”组织党建“双达标”活动的工作领域,上海市黄浦区就在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党建覆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涉及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党建覆盖工作的基本状况、党组织设置、党群工作者力量配备及经费保障等。调研方法主要采取:一是座谈形式,先后召开了5个专题座谈会,参加人员涵盖了区有关职能部门及9个社区(街道)综合党委的领导、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新经济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和党员等各个层面;二是实地走访,先后走访了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有一定成效的北京外服上海分公司和黄浦粮油股份公司等4家单位;三是问卷调查,向新经济组织的企业负责人和党员各下发了100张调查问卷。现将这次调研的有关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面积12.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2%。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区共有“两新”组织23119个,其中新经济组织11527家,(注册在本区的6117家,经营地在本区的5410家);个体工商户11235户;新社会组织357个(其中社团91个、中介组织38个、民办非企业228个),共有员工约8万名。
全区“两新”组织共有党员6059名(占全区在职党员总数的37.8%),“两新”基层党组织524个(除居民区党组织,占全区基层党组织总数的37.4%),其中党委18个,党总支部18个,党支部488个(其中联合党支部63个)。全区现有商务楼宇300余幢(其中属地楼宇176幢),涉及企业3920家,从业人员37546余人。
(一)黄浦区新经济组织情况、特点
黄浦区现有新经济组织大多还处在发育阶段存在“小、散、流、变、杂”的特点。
“小”:我区的新经济组织以小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居多,全区100人以下的新经济组织约11000余家,约占全区新经济组织总数的98%。
“散”:我区地处中心城区,以发展商贸办公为主的特点,造成我区管辖的新经济组织普遍存在注册地、经营地、生产地分离的状况。
“流”:由于新经济组织的特点,员工多数处于流动状态,而党员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员同样具有较大的职业变动性。
“变”:由于投资、经营和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企业的兴衰、更替变得日益频繁,尤其是那些根基不牢、规模较小的非公企业,其开业、歇业、停业的转换更快,长则一二年,短则三四个月。
“杂”:我区新经济组织的经济性质涵盖了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企业背景有自主创业、国有转制、合资企业、上市公司、外省企业在沪分支机构等多种类型;行业种类更是五花八门,不少还是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因此情况相当复杂。
1.全区100人以下新经济组织党建情况如下:
图1.2 黄浦区新经济组织有党员、无党组织企业汇总图
2.全区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从业人员在50-99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情况如下:
全区共有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299家,其中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有145家,其中达标企业有132家,未达标企业有13家,从业人员在50-99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有154家,其中达标企业有128家,未达标企业有26家。未达标企业中,已建立联合支部,但是党员数大于2人的有4家;未建党组织的有39家;无党员企业的有26家。
(二)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覆盖工作情况
近年来,黄浦区委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认真做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始终把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覆盖工作作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四个抓、四落实”的原则,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截止2006年9月30日,在全区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中: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党建覆盖率为91%;从业人员在50-99人且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党建覆盖率为83.1%;全区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总的达标率为86.9%。
1.主要做法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对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新的要求。新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区委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抓好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把认真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工作列入区委议事日程,并确立了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的具体工作目标。区委特别强调党委的“一把手”必须重视抓好本系统本单位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的达标工作,发挥各级党群组织的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特别要注意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势,做好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工作。区委领导的督促和重视,对全区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达标工作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全区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达标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稳步推进,使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是
抓调研,落实力量。2006年上半年,为了掌握情况,有的放矢的做好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的基础性工作,各基层党(工)委先后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调查摸底工作小组,并组织全区近300名党群专兼职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对近一万余家新经济组织的性质、党群组织和党员情况等,重新开展了“地毯式”的调查摸底。通过调研,基本做到了“三个摸清”。即摸清了新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新经济组织的数量、从业人员数、生产经营情况等;摸清了业主(法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学历、年龄、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摸清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包括党组织设置的数量、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等,为推进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抓组建,落实重点。根据新经济组织大小、党员流动性大、企业业主的不同情况,对未达标的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灵活设置组织的形式,确保工作的实效性。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体内与体外相结合。企业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以帮助建立独立党支部为主;对一些港澳台资企业,业主经多次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就动员党员在体外建立党的组织。二是工、团齐建共管与党建相结合。将工团组建和党组织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做到“工建、团建先行,促进党建发展”。三是建立组织与设立服务点相结合。在暂不具备建立党群组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立党员服务点或党员之家,全区176幢商办楼宇,已建立党员服务点118个。
四是抓指导,落实措施。在推进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工作上,主要采取三条举措:一是建立基本工作台帐。要求各社区(街道)党工委每半月向区委组织部(区综合党工委)上报本单位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的基本情况,把未达标的记入帐内实行重点管理。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区委组织部(区综合党工委)每半月向社区(街道)党工委发函,附上该单位未达标非公有制规模企业名单,要求他们研究制定具体方案,限期解决。区委组织部(区综合党工委)采取“解决一个,注销一个”的办法。三是建立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区委组织部(区综合党工委)每月召开社区(街道)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作例会,交流各自开展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经验做法,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具体的指导。
2.主要体会
一年来,通过开展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活动,目前,已在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委18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488个,共发展新党员8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0人,初步显现了党建工作的成效:
一是党员有了组织归属感。通过建立党组织,使许多很久没有过正常组织生活的同志重新享受到了党员的权利。通过设立党群工作服务点,党组织主动上门为新经济组织党员服务,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是青年有了政治引路人。通过党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服务活动,将党建工作与便民利民服务相结合,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引领许多有为青年加入入党积极分子的行列,新经济组织青年有了政治引路人,先后帮助许多青年找到了党组织,近100名青年提出了入党申请。
三是党组织增强了凝聚力。通过各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有效整合各类党建资源、社会资源,用社会化的方式集中提供服务,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在服务中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不断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扩大了党建覆盖面,促进了企业经济和建设的发展。
二、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走访典型企业、发放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我区在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思想认识上还不高。一是部分新经济组织业主对于党建工作不理解。由于我区大部分新经济组织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新经济组织业主普遍认为新经济组织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认为建立党组织会给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带来额外的消耗,不希望在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二是部分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不愿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担心会被对新经济组织党建不支持、不理解的业主另眼相看(比如外资企业),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前景;有些党员担心党组织成立后,要参加组织生活和各类党的活动,影响了自己的业余生活;有些党员由于自己工作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经常要接转组织关系觉得太麻烦,因而成为了隐性党员,当然也就对在自己所在的组织中成立党组织不热心、不关心;三是部分党组织自身定位还不够准确。有些上级党组织还在沿用体制内的工作方式,会议多、材料多、报表多,为新经济组织的服务意识还不强。而部分基层党组织则没有把党建工作与新经济组织自身的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对业经营决策漠不关心,在企业有困难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这些都使得党组织得不到业主的理解和肯定。正是由于部分新经济组织业主、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影响了党组织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
2.党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广。一是新经济组织总体呈现发展态势迅猛,个体数量庞大,组织形式多样的特点。这些组织在所有制性质、产权结构、管理体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党组织对新经济组织的影响度小、掌控力差。二是单个新经济组织中党员相对较少,分布较为分散。据统计,目前,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平均5.4个组织中才有一名党员,餐饮业员工文化层次偏低及流动性大,使得建
立党组织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连锁经营企业党建覆盖责任的不确定,给党建覆盖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党员流动性大。由于受新经济组织开业、重组、停业和党员自身频繁跳槽等原因的影响,造成新经济组织内党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使得很多党组织刚刚建立就由于党员的流动而陷入困境。人才中介组织派遣党员组织关系难以落地,也影响了党建的覆盖。正是由于新经济组织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造成了建立党组织的困难,导致了党组织的覆盖面不广。
3.党建工作力量还不强。一是新经济组织党群工作者数量与新经济组织发展的总量不匹配。全区9个街道(社区)专职“两新”党群工作者有50余名,但是他们平均每人需要负责385个新经济组织,工作力量与承担职责的悬殊给党建工作覆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新经济组织党群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与其得到的待遇不匹配。虽然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和待遇,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因而,使得部分党群工作者业务水平提高较慢。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不匹配,导致了党建工作缺乏吸引力,党群工作者队伍不稳定,造成了党建工作力量的薄弱。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要求,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化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达标的工作,按照中组部“进一步做好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从业人员在50-99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要求,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提出以下五点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党建宣传教育的力度。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新经济组织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做好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的党建工作,是摆在我们全党面前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二是要在新经济组织中广泛开展“党组织找党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宣传媒体,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广泛动员党员与党的组织取得联系,主动走访有党员的新经济组织,动员他们开展党建工作。三是要多种形式开展对新经济组织建党的宣传。如通过在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时,发放有关资料进行宣传,在政策上进行宣传;通过“文明单位”、“和谐企业”等的评比将党建列入考核内容中,在考核中进行宣传;通过举办业主联谊会、业主进党校学习等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宣传;通过网上交流、逢年过节邮寄祝福等方式,从沟通中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业主对建党工作的认识。
2.与时俱进,创新党建覆盖的方法。一是组建楼宇联合党组织,整合体内体外资源,拓展区域大党建的外延,形成楼宇大党建新格局,解决楼宇联合党组织过于庞大,但同时部分新经济组织有党员却难以建立党组织的问题;二是建立行业型党组织,发挥行业党组织的作用,整合同行业企业党员的管理,将行业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解决行业内企业小、党员少,建立组织难的问题;三是建立社区联合党支部,以网格为划分范围,通过整合社区内的新经济组织与居民区的党建资源,形成社区大党建的新格局,解决由于地域性原因导致的党员少、交通不便,使得难以建立党组织的问题。
3.完善制度,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要通过“发、派、聘、培”等方式加强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党建队伍建设力度。“发”就是发掘一批有党建经验的党群工作者,建立党建工作者数据库;“派”就是从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社区中选派一批政治素养好、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于党建工作的老同志,派遣到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中从事党建工作,以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聘”就是各街道和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以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招聘一批专职或者兼职的党群工作者,以加强党建力量;“培”就是要加大发展党员的力度,要在企业“白领、骨干、精英”中物色入党积极分子,在企业中优先发展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企业骨干党员,同时做好党群工作者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
4.结合实际,加强党员教育的工作。一是要抓好学习培训。要根据新经济组织的特点,组织培训和倡导党员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的会议精神。二是要改进学习的方式。通过网上视频会议系统过组织生活,开展党员教育,通过电子邮件系统传送学习材料,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即时通讯系统架起党组织和党员沟通的桥梁等,从而解决部分新经济组织党员分布散、无法集中、因工作不能参加学习的难题。三是加强实践锻炼。组织新经济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展示三服务”、“党员示范岗(柜)”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柜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搭建平台。
5.整合资源,加大党建物质支撑力度。一是进行资源的共享,即利用区域内各类院校、党员服务站点、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解决部分新经济党组织无场地的问题;二是通过“四个出”,即各级党费出一点、各级财政出一点、引导业主出一点、党员自己出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费难的问题,以保障党组织开展正常的活动。
(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组织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