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格化管理 深化非公企业党建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上海市卢湾区委就根据现代化中心商业商务区“两新”组织不断涌现的特点,动员和组织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有关决策部署,以“消灭党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为基本目标,以“构建组织网络、整合工作资源、创新非公党建软环境”为主要内容,不断推进和深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6年四季度,在卢湾区注册或经营的可联系非公企业总数为5094家,从业人员总数98500余人。全区已累计组建各类非公经济党组织348个,其中党委15个,总支13个,独立支部186个,联合支部35个,党员4715名。通过工、团等先行介入,向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组织派出了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并积极组建工会组织和团组织,基本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卢湾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工作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党建职能部门所掌握的“两新”组织数量数据和实际情况仍有差距,部分楼宇和企业仍然“进不了门、说不上话、摸不清底”,与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的日常工作联系尚未形成制度化。二是整合各方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合作和力量整合还比较多的停留在一时的、项目化的协作,缺乏长期的、制度化的合作,特别是在工作资源、数据信息、人员配置、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整合和共享还缺乏制度性的规范和落实。三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资源缺乏、班子配备不全、工作开展不规范,党员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还比较单一,个别党组织还存在“建而不转,联而不合”的边缘化现象。
如何进一步扩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创新和拓展工作载体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卢湾区委充分认识到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努力做到思想认识有新突破、工作目标有新标准、狠抓落实有新力度。按照市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卢湾区各级党组织依托社区网格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参照已有的责任区网格和城市管理网格,综合考虑“两新”组织数量、工作资源、人员配置等因素,划分了20个党建工作网格,积极推进党建网格化建设,努力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
二、主要做法
各级党组织以网格化管理为契机,改变过去由党委组织部门独家抓党建的格局,把组织部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团体的工作优势以及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业管理优势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各方联动、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一)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建立分层领导、分类管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非公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积极拓展区、街道、居民区三级网络作用,巩固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多层次领导体制和网络化管理体制。
一是创新领导模式。建立卢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社区建设工作小组和“两新”组织工作小组,积极构筑“一个领导小组、两个工作小组”的党建工作领导模式,加强网格化管理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互动与联动。
二是落实分层管理。积极调整“两新”组织党群工作领导和运作体系,将同级工青妇负责人纳入区社会党工委和综合党委班子,继续强化街道综合党委对社区内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并将职能逐步分解到责任区党委,形成街道党工委——综合党委(责任区党委)——党建联络员或指导员分层管理格局。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实行属地、属条、挂靠管理,并通过“建”(建立独立党组织)、“联”(建立联合党组织)、“派”(委派党建联络员)等方式,使街道为主、条块结合的多元主体之间互为相通,互为关联,确保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不重复、不遗漏。
(二)建章立制,落实职责,建立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力度从规范制度着手,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明确目标、落实职责、强化考核,在政府相关部门与街道,以及街道内部之间加强了横向、纵向的协调和联动,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动。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明确社区党组织与区属部门党组织、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工商登记、税务登记、楼宇入驻登记和行业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的不同责任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并建立工作进度月报制度和联动协调制度,每月定期检查各企业党建工作进展情况。
二是深化街道内部的纵向统合。根据不同类型的“两新”组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及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并对50人以上非公企业落实了由街道领导,责任区党委委员和社工“三位一体”组成的党建工作联系人。根据党建网格的划分,明确每一网格的责任人、联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整合街道综合党委、工青妇、在地统计、居民区等多方面人员,建立起一支专职、兼职、志愿者相结合的党群工作队伍;结合“隐性党员”梳理、先进性教育摸底和企业信息调查,街道上下齐抓共管,对“两新”组织单位和党组织、党员信息进行地毯式采集登录,进一步掌握楼宇企业状况,摸清党员底数,为定期动态信息统计奠定数据基础。
三是强化双重管理的考核力度。进一步深化“双重管理”内涵,明确区专业管理部门社区延伸机构同时接受责任区党委、责任区事务理事会的监督评议,社区各类党组织
同时接受责任区党委的领导和指导,并以“会评、会考、会签”三项制度为抓手,实行区有关职能部门社区延伸机构及责任人接受责任区党委和专业主管部门的双重考核,并赋予责任区党委重大事项“一票否决权”。同时,还明确了街道机关干部和专业部门社区派出人员在社区工作的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整合资源,深化服务,建立社会化的工作载体,强化非公党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两新”组织发展的主线,找准结合点,积极探索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方法和载体,努力实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有党的活动就有质量”。
一是服务先行,文化先导,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沟通。责任区党委牵头建立了企业家联谊会、社区企业家沙龙、社区商会等组织;积极举办海商社区楼宇运动会、淮海路楼宇企业联谊酒会,会同有关媒体开展淮海路世界500强企业文化展示等,积极为非公企业搭建宣传、交流、沟通平台;定期选送非公企业业务和党组织负责人参与全市性的中高级人才培训、中央党校培训、形势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积极为非公企业业主和员工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社区内现有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社区求助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载体,坚持为非公企业提供周到、方便、迅捷的服务,并在服务中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广泛融于社会化体系之中。
二是规范党员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由154个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居民区党员服务站、楼宇——市场——专业街党员联系点构成的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开设了视听室、资料阅览室、网络工作室、交流接待室等功能区域,并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挂牌,同时积极规范服务中心、站、点的功能设置和制度规范,并提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三年规划,加强了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力度。
三是探索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各街道、各社区根据非公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活动质量,每年总要办几件实事,组织各类免费咨询活动,如五里、淮海街道积极开通党建工作网站,淮海路街道综合党委还开设了网上思想汇报、网上组织生活等项目;瑞金街道组织医疗专家为楼宇党员提供咨询指导;打浦街道定期组织非公企业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开展交流。各街道综合党委还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并根据非公企业党员分散、活动难、时间少、活动场地缺乏等特点,在非公企业党支部中开展“五个必送”活动(送党旗、党章、业务手册、党费记录册、通讯录)等。
四是扩大非公企业民主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原有的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和党组织代表会议制度,并在每个社区网格内建立分会,进一步扩大非公企业对社区建设的参与面;充分运用“决策听证”、“矛盾协调”、“政务评议”的“三会”制度,积极组织非公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及时吸收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吸纳部分非公企业代表担任责任区党委、责任区事务理事会的委员、会员、理事等,并定期召开会议,决策和商讨社区事务,鼓励他们为社区民主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四)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建立多元化的党建工作队伍,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依托网格化管理,各级党组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从提升工作水平着手,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扩大党建工作力量来源,建立起一支多层面、多元化的党建工作队伍,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党建队伍建设力量。
一是建立一支有水平、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以“五好”党组织建设和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建设为抓手,督促非公企业党组织配好配强党务干部,各街道还相继为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务知识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提供及时指导,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生活提供设计、组织、筹备等配套服务,帮助非公企业党务干部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能力。
二是建立一支党性强、勤表率的党员队伍。积极开展“隐性党员”排摸登记,核准身份,规范组织管理,并对登记的“隐性党员”加强谈心教育,督促他们端正认识,强化党员意识,自觉接受组织管理,参加党的活动;根据非公企业党员的特点,街道和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各类活动,鼓励党员在企业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内争当骨干,争做表率。
三是建立一支争先进、求进步的积极分子队伍。各街道综合党委每年年初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做好动员,选好苗子,并对各方面表现良好、有入党愿望的积极分子落实培养责任人,制定培养计划;区党员服务中心和区委党校还每年定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为有志于加入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优秀分子提供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等。
四是建立一支有技能、肯奉献的志愿者队伍。区委组织部专门发文,在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两新”组织中广泛发动、吸纳了1300余名有热情、肯奉献的积极分子参与非公企业党建宣传和服务;各街道综合党委和责任区党委还积极加强同楼宇物业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物业的支持,通过物业支部活动、在物业中设立服务点、联络点等方式,将党建工作向整个楼宇辐射。
三、初步成效
社区网格化和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推进,为推进和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助推力:条块的职责进一步落实,各方的资源进一步整合,工作联动日益密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实效性不断增强
,社会化的党建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一)党建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力量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契机。依托网格化管理的条块关系的理顺和职责落实,原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得到了进一步强调和落实,原来的“份外事”变为了“份内事”,大家主动跨前一步,做深一层,相互之间的协调更加有力,配合更加到位,各相关部门的行政资源和工作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特别是街道、工商、税务、房地、招商办等部门的有力配合,使非公党建的工作信息沟通更加畅捷,力度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各社区党工委进一步明确党建网格内工作职责,结合不同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并本着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坚持有分有合,统一指挥,使网格内所有相关的两新组织工作实现有效整合;责任区党委承接街道综合党委的部分职能,使原本集中在综合党委一家的工作职责延伸到各个责任区党委,加上领导干部对员工在50名以上的企业实行分工负责和责任区党委成员的“一人双岗”,使街道各个工作条线的分管领导和科室骨干参与到非公党建工作中,从根本上为非公党建工作上取得街道层面各方的重视和支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非公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使非公企业党组织代表直接加入责任区党委,在责任区党委例会中与政府及其他单位党组织直接交流,形成了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整合,同时,日益周到的企业服务、开放灵活的活动机制,也使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更深刻地认识到社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互惠共赢,非公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得到了提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各个社区党建分会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非公企业的参与面,改变了以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代表会议因为单位类型多、分布广而活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情况,使社区内各类不同隶属关系党组织的联系更加紧密,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一批非公企业的党员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由原来的活动参与者转变成现在的活动组织者,成为社区活动的一支中坚力量,从而鼓舞和带动了身边更多地非公企业党员、业主加入到社区建设的队伍中。许多非公企业在责任区党委的牵线搭桥下,主动为社区的困难家庭和困难学生进行结对帮助,并为社区募捐、文化联欢等提供支持。由非公企业党组织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五里桥街道“爱心共助基金会”,原来只有18家企业参加,自从社区网格化后,该会延伸到四个社区,建立了四个分会,会员企业一下子发展壮大到60家,有24个党组织,30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目前基金已达96万多元。
(三)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理顺了条块关系,加强了各方联动,使责任区党委手中掌握了一批可利用资源,从而能更加有力地了解非公企业需求,为企业和党员、员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也得到进一步显现。流动站的活动逐渐打出了品牌,每一次的活动,“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出席率都要超过80%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社区党组织代表会议的比例达到100%。先进性教育期间,全区2446名组织关系隶属本区的“两新”组织党员参教率达到100%,各类活动的出席率均达到95%以上。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党员在单位、社区责任意识、表率意识日益深化,先锋模范作用也日益突出。在“4·16”涉日游行事件中,卢湾区的“两新”组织员工无一人参与非法游行。一些私营企业主也表示了强烈地入党愿望,“两新”组织对党建工作不仅从消极、应付走向支持、认同,而且做到了思想上自觉、行动上主动。一位下岗工人到非公企业应聘时,凭着一句“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以共产党员的名义作担保”而敲开了再就业的大门;打浦桥街道新经济组织的业主们纷纷从企业利润划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各项党建活动。五里桥街道工商联分会的“两新”组织法人也自筹资金,请综合党委组织“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到井冈山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一些业务发展较好、党建工作较有基础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还积极参与党建示范点建设,研究探索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加强交流学习,形成了比、学、赶的良好氛围。
(四)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自从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随着条块合作的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力度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和党员纳入了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双达标”工作进展顺利。截止2006年四季度,我区50人以上非公企业(包括100人以上非公企业)总数235家,其中50-99人的非公企业134家,有党员的为131家,达标率为97.8%,比2004年初上升了46.8个百分点;100人以上非公企业101家,有党组织的为100家,达标率为93.6%,比2004年初上升了70个百分点。在稳步推进“双达标”工作的基础上,各街道综合党委还加强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50人以下小企业的工作覆盖,通过网格工作人员走访摸底,采集了3000多家小企业的详细信息,为“三拓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在实现“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下一步,卢湾区各级党组织将全面把握“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部署和市委、区委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网格化管理,有力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上海市卢湾区社会党工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