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研究报告
党章中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本课题重点选取党章规定的非公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非公企业”)党组织所必须履行的引导和监督职能,立足于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实效性研究,主旨在于能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状况进行概述,并能对一些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同时能发现存在的难点问题,分析影响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原因,最终力求能回答非公企业党组织为什么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如何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怎样建立起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体制与机制?
课题组采用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搜集查阅资料相结合的调研方式,个别走访了本市有一定规模、有一定代表性的10家非公企业,与业主、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访谈交流;分对象召开了3个座谈会,包括部分区县纪委、社会(综合)工作党委负责同志、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部分非公企业业主,共涉及20余人;搜集了本市非公企业“五好”党组织的材料,尤其是对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一定量的走访调研,我们感到,非公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难点问题需要突破。我们认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不应只局限在企业党组织自身,还应包括上级党的工作部门以及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只有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而这不仅将直接作用于非公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将直接作用于党的工作有效性建设的加强,更将直接促进本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
了解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背景状况,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能揭示课题研究的缘由。我们将研究背景具体细化为非公企业发展概况、党建工作推进情况以及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对非公企业监管工作现状。
(一)非公企业发展概况:面广量大,情况复杂
上海已经成为非公企业的重要集聚地。本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拥有国民经济的半壁甚至大半壁江山。截至2006年底,非公企业共41.5万家,非公经济已经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占全市总量的44.1%,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65%。同时,全市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共吸纳就业人员564.4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58.8%。
非公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之中。私营企业是非公企业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有关私营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40378个,占全部数量的64%,在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为22万个,占全部数量的66.8%。尤其是在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中,私营企业一枝独秀。批发零售业中私营企业有12万个,占全部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的85.5%。餐饮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4400家,占72.8%。
非公企业资产来源组成多样,规模普遍较小。非公企业主要是指在工商登记时登记为企业的,非国有或非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包括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等四类企业,不包含个体工商户。从资产来源看,既有国内自然人的投资,也有外商、港澳台商的投资,投资来源的多样,造成经营理念、经营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从企业规模看,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以私营企业为例,平均从业人员仅11.9人,规模以上的非公工业企业中(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仅3372家。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对分析,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非公企业发展迅猛,数量日增,涉及行业门类众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占地位,所起作用,日显重要。但是,由于非公企业所具有的以追求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特点,使其在什么范围内生产、经营什么商品,都是根据营利的目的,可以随时、灵活加以改变的。这种天然的逐利趋向,对于非公企业而言,是正常合理的,但对于整个社会大局而言,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监督,则是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容易造成不同社会分工之间的矛盾,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缘由之一。
(二)党建工作推进情况:组建有力,成效明显
中央组织部要求,用五年时间(2004-2008年)在非公企业中50人以上的要有党员、100人以上的要建立党组织(简称“双达标”工作)。市委结合本市党建工作实际,提出用三年时间提前基本完成本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双达标”目标任务。这里所说的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也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目前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看,非公经济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建党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本市新经济组织“双达标”率稳步上升(见表),奠定组织基础。截止至2006年11月,本市5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共10445家,有党员的新经济组织已达10275家,达标率为98.3%,10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共4519家,已经建立党组织的4406家,达标率为97.5%。“双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为党的工作在非公企业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本市有规模有影响的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步伐加快。随着“双达标”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市一些有规模、有影响的非公企业纷纷建立党组织。从外资企业来看,在本市的跨国公司总部累计已达111家、投资性公司120家,世界500强在沪投资企业近400家。除国有控股和办事处等不在“双达标”范畴之列,凡是符合非公企业“双达标”条件的,基本上按照要求组建了党组织,如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等一些知名企业都先后组建了党组织。从私营企业来看,在2005年全国上规模的500强中,上海共有26家都已经建立党组织,包括复星集团、致达科技、人民企业集团等。还有在行业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如落户在徐汇的用友软件、卢湾的普华永道及百盛集团、金山的华普汽车、虹口的锐力体育用品、松江的伊都锦时装和达丰电脑、杨浦的三湘集团和申龙客车等等,这部分有一定规模和有影响力的企业都先后组建了党组织,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对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党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非公企业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在先进性教育过程中,通过“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广大党员意识明显增强,部分“隐性”党员回到党组织怀抱;加上国企改革,相当数量的党员转移到“两新”组织工作;另外还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以及外来人员涌入,使得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在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发展党员460人,占全市入党总数的1.73%。2006年底“两新”组织党员共17.6万人,占“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的3.1%,而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非公企业。与前几年相比,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占全市党员的比例都有所提高。
党务干部队伍来源组成拓宽,工作力量增强。从来源上看,从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党务干部主要由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以及党的工作部门的机关干部三部分组成。截至2006年底,上海“两新”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共有7955名。从工作力量上看,随着党务干部人数的增多,对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培训力度的加大,无论是业务知识,还是工作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对本市非公企业党务干部的抽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党务干部曾受到党组织的长期教育培养,有62.83%的党务干部曾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过党的工作,政治素质好,党务经验丰富。
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双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党员及党务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都是发挥党组织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基础。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建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党的工作有效性建设是下步党建工作的重点。在这个不断壮大和发展的新领域开展工作,必须加强党的有效性建设,必须探索研究在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和监督“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和监督非公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和监督非公企业业主、党员、职工群众,树立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缘由。
(三)政府职能部门对非公企业监管工作现状:高度重视,多方监管
在大力推进非公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加强对非公企业的监管工作,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必须尽快制订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规,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党的十五大指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同时,政府通过应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非公经济向国民经济需要的方向发展。
当前对非公企业的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主要由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劳动部门、环保部门等有关政府条线分头负责实施。主要表现在:通过税收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如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等的引导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范和惩处,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测和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工程的惩处。加强安全事故的惩处和监测等。目前对非公企业的条线负责,多头监管模式,有其十分有利的作用,能有效发挥各条线的专业监管作用,互相不可取代。
但是,依然有一些非公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千方百计钻法律的孔子,钻监管的漏洞。这种竞争的无序,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贿赂行为,在我国屡见不鲜。一些专家认为,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市场腐败,经济增长乏力,出现经济“拉美化”。那些拉美国家曾创造经济奇迹,但由于经济秩序混乱,经济领域腐败盛行,导致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时,经济增长停滞、投资和消费都受到抑制。
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对一些非公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深恶痛绝,严厉查处,一些媒体也经常曝光一些黑心棉、红心蛋之类的假冒伪劣产品,协助监督。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非公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毁坏了非公企业这一群体的整体形象,使非公企业的发展环境日显艰难。在这样的现状前,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大有可为。在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管的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内党组织的作用,进行内部引导和监督,这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监管作用。当然,外部监管要成为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有力支撑,要把外部监管与内部引导和监督有效整合,相互促进。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外部监管,还是企业党组织的内部监管,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和监督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并能树立起健康诚信的形象,改善非公企业经营发展大环境。这也是此次课题研究的重要缘由。
二、近年来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状况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逐渐萌芽,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上海市委考虑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不断发育壮大,在市委派出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了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和负责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近年来,无论是非公企业的党组织,还是有关党的工作部门,都始终坚持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前进,其中也包括了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探索实践。课题组通过对一些非公企业的走访调研认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至少在观念转变、工作内容、工作途径、工作载体等四个方面已经有所显现。
(一)各方对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思想认识已经开始出现转变
面对新生事物,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积极展开实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虽然是一项无前例可循,也无经验可鉴的全新内容,但无论是企业党组织进行引导和监督的工作对象,包括企业业主、企业党员、企业员工,还是指导企业党组织开展引导和监督的上级党的工作部门,都经历着一个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这样的转变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
非公企业业主由最初的“抵触敷衍”开始转变为“支持理解”。对非公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关键是要对业主进行引导和监督。课题组与多名业主进行了沟通交流。一些业主坦言,最初党组织要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自己十分抵触,认为企业自负盈亏,不需要党组织“多事”,但是随着党组织作用的日益显现,尤其是在凝聚职工群众,化解劳资矛盾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得对党组织的工作充满信心,也开始对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发挥逐渐认同。一名业主更是表示,企业能很好地避免在税收、经营许可、财务等问题上犯错误,与党委的严格把关息息相关,自己的企业曾经因为遇到资金问题,差点走上违规道路,但由于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以及上级党组织的积极协调,最终还是坚持守法经营的原则,也解决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难题。一份涉及本市590名非公企业业主的问卷调查表明,有62.96%的业主,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的作用表示肯定,只有3.1%的业主感到党组织不能发挥作用。无论是业主的心声,还是调查的数据,都表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工作,使业主充分认识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激发其自觉接受引导和监督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非公企业党员由“消极观望”开始转变为“积极投入”。对非公企业的党员进行引导和监督,是党组织理所当然的职责。但是也有一部分党员由于党员意识的淡薄,或者由于对党组织的不信任,而存在消极观望的心态,甚至一度成为隐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不仅转变了党员的思想观念,而且梳理出了一批隐性党员。一些党员感到,党组织能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能在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他们也认同并接受党组织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一份涉及990名非公企业党员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2.02%的党员希望党组织、群团组织能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上发挥作用。有69.44%的党员把按时缴纳党费,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履行党员义务,接受党的教育和管理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调研中发现,党组织通过许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获得了业主、职工群众的好评,是党组织能在企业中受到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所以,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基础。
非公企业职工由“与己无关”开始转变为“参与配合”。一方面对非公企业的职工进行引导和监督,是维护各方利益的重要内容。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员
工心理失衡等原因,一些企业员工中确实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侵占挪用、索贿受贿和赌博嫖娼等丑恶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非公企业职工,往往抱持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对一些丑恶现象,听之任之,既不揭发,也不制止。另一方面,一些党组织坚持群众性监督原则,依靠和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对党组织、党员、企业的监督。由于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关注关心,畅通了职工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取得了职工群众的认同,使得企业职工愿意向党组织倾诉心声,也愿意参与到党组织的工作中来。静安区对商务楼宇中的高知识青年群体进行了思想状况调研,其中问到:“无论您是否共产党员,如果党组织交给您一项没有报酬的工作任务,您的态度是”,有68.3%的人选择了愉快接受,有19.6%的人表示不情愿,但服从。这个数据表明,高知青年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能参与配合党的工作。
上级党组织开始由“注重建党”转变为“注重党建”。目前,非公企业党组织或者挂靠在街道、园区综合党委,或者挂靠在区县社会(综合)党委,有极少部分直接挂靠在市社会工作党委。在前一阶段,各级党组织都比较注重建党工作,注重党的组织覆盖,对党建工作有效性建设主要是进行一些个别调研。但是随着建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建设日显重要。市委领导在对非公企业的调研中明确指出,要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进行调研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各级党组织都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开展深入调研,并对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进行研究。市社会纪工委在市纪委的领导下,在市社会工作党委的指导下,多次召开有关推进非公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会议,对党组织、纪检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进行研究,并通过典型经验交流,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黄浦区纪委、区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纪检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作为纪检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初步明确四项重点内容
调研发现,目前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主要围绕四项重点内容,即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建设的情况以及企业对外经济交往情况等进行引导和监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引导和监督。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企业蓬勃发展,非公企业业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非公企业党组织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者,又是对企业贯彻执行情况的有力监督者;既要引导和教育业主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使其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又要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职工群众自觉站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稳定大局的高度,凝聚在党的周围。在实践中,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一些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情况面前,始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和员工积极进行引导和监督,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在针对涉日问题维护稳定工作中,非公企业党组织既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统一广大白领青年的思想认识,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又加强监督检查,严密防范措施,对发现的不稳定苗头,及时报告并做好化解工作,从而使广大非公企业党员、职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对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监督。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非公企业要保持持续稳健发展,必须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目前,对于非公企业从登记到运行,从纳税到劳动保障,从公平竞争到保护消费者权益,从企业间的相互交往签订合同到保护知识产权,从安全生产到环境保护、食品卫生,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党组织对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监督,首先要大力宣传各类法律规章,提高业主、员工的法律意识,其次要协助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监督企业依法经营。如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在协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交纳社会保险费用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中,积极发挥作用,如实汇报并出示有关资料,使企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运行轨道,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此举不仅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肯定,也获得了业主的好评,树立了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引导和监督。“内和”方能外强,只有在企业内部建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就像有了健康的肌体,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市场对抗。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是否完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是否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二是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内控机制。对这两方面内容,党组织都能进行引导和监督。一些企业党组织把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科学决策、为企业查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推动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取得业主的认同,获得职工的支持的重要工作。例如上海浦江物业有限公司党委,认真查找出了企业日常经营中的16个薄弱环节,被业主誉为是企业的“啄木鸟”。这种做法就是党组织为企业出谋划策,紧紧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企业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进行引导和监督。非公企业往往被人认为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通过商业贿赂、低价竞争等各种方式,谋取私利。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大家也感到,大量的商业贿赂行为涉及面宽、情况复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往往发生在非公企业与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济关系中。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开始意识到,走正规化发展道路,规范对外经济交往行为,树立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就是要帮助企业,帮助业主在容易走岔路的十字路口,指引正确方向,在迷茫之中,成为指路明灯。一些业主也感到,多听听党组织的意见,多学习学习有关文件、法律知识,对于避免走上违纪违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党组织在规范企业的对外经济交往行为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规范员工的对外经济交往行为。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细胞,他的对外经济交往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形象,所以也必须对他们加以引导和监督。
(三)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多条工作途径
非公企业党组织不同于国有企业党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领导地位,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有许多途径可以选择,而非公企业党组织并不掌握行政资源,也不掌握人事资源,不是企业的权力核心,能选择的途径十分有限。调研发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非公企业党组织仍然寻找到了多条工作主线,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当然这些工作途径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基础。
党组织融入企业决策层,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多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当非公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往往开始实现由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左右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有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进入企业的决策层,即董事会,从而能直接发挥引导监督作用。这类企业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多为改制企业。改制企业大多保留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党组织也基本被保留下来,同时,由于多数改制企业业主,有党务工作经验,并对党的工作具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党组织书记多数进入企业董事会。如改制企业上海恒联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充分考虑企业党委的班子结构,实行党政融合的领导机制,从而保证党组织能在企业决策层中发挥作用。二是多为业主是党员的企业。有部分非公企业的业主本身就是党员,有些还兼任党组织负责人,他们对企业的决策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党组织,但这一类型也存在薄弱环节,党组织无法对业主本身进行引导监督,只能依靠业主的党性意识、自律意识。如上海新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业主党员,兼任党总支书记,他多次表示,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工作相结合,以党建促经济,以党建带发展,使党组织成为企业的政治核心。
党组织融入企业核心层,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虽然没有进入企业的决策层,但进入了企业的核心层,是决策层的左膀右臂,在企业中有比较高的地位,党委书记等同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一些企业重要决策能有一定的话语权,也能比较有效的发挥引导监督作用。这些企业一是业主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业主虽然不是党员,但非常支持和理解党建工作,能听取和吸收党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能给予党组织对一些重要工作、关键环节的决策权力。如均瑶集团董事长曾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路线方针、党组织的支持是非公企业的主心骨和靠山,有没有党组织就是不一样。”集团党委也用作为奠定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如党委参与对干部人事的考核任免,参与对企业的监管等工作。二是党组织负责人是企业的重要股东,或是主要经营管理者,或是享有很高威望者。党组织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也影响着引导监督作用的发挥。党组织在选择负责人时,尤其是党委建制企业,往往会选择在企业中有威望、地位的人担任,以确保党建工作能有效开展。如上海致达集团党委书记由企业总裁兼任,无论是对经济工作,还是党建工作都非常熟悉,所以他所带领的集团党委,在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与权,能在企业内部管理、人事任免、财务监督等多方面发挥引导监督作用。
纪检组织融入企业管理层,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纪检组织是党组织内主要承担监督职能的机构。一些党组织通过纪检组织,积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根据19个区县提供的“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情况调查表”显示,目前,本市党委建制非公企业近200家,其中建立纪委接近三分之一,也有一些企业党组织虽然没有建立纪检组织,但设立纪检员参与企业的监督管理。这些企业一是把纪检工作与企业的行政监管工作紧密结合,一般都实行纪检与审计、企业监督部门的合署办公。纪委书记一般是董事会的成员,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全面负责整个企业的监管工作。课题组对上海建桥集团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附件——《积极建立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强化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上海建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纪委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实例分析》。二是充分履行纪委组织协调职能,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如华盛建设集团纪委每年都对党风廉洁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确保纪检部门从制度上介入集团各项经济活动中。集团建立了内部招投标制度,所有项目都采取公开评分招标,由党委牵头,纪委组织协调,党委书记担任招标主席,确保公平公开公正。
党组织通过群团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积极发挥它们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如通过定期分析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了解职工群众的诉求,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同时通过强化非公企业厂务公开工作,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职代会制度等,让职工群众能对经营管理重大事项有知情建议权,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有协商共决权,对有关决议、决定履行和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权,从而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监督的制度平台,促进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05年,市总工会、市社会工作党委、市企业家联合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本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努力探索在非公企业中构建起党组织统筹、业主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广泛参与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格局。上海宏泉集团有限公司在职工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寻求到了一条职工群众参与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的有效途径。课题组对宏泉集团的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附件——《以职工民主管理为途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上海宏泉集团党委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实例分析》。
党组织积极依靠上级党的工作部门以及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必须要积极依靠上级党的工作部门的支持与协调,积极依靠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共同参与,而上级党的工作部门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支持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也符合大党建的要求。尤其是在加强对“两新”组织的业主、法人的引导和监督过程中,在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警示,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走正规化发展道路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上级党的工作部门以及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力量。上级党的工作部门要积极创造各种平台、方式方法,协助配合引导和监督,尤其是要参与对业主、法人代表的教育引导,从而成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有力后盾和坚强依靠。
(四)非公企业党组织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寻找到了多种工作载体
调研发现,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能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立足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寻找到一些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工作载体。
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引导和监督。调研中,几乎每一位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都谈到了如何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业主、党员、职工群众的引导和监督。结合企业特点,努力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等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业主相当关心,给予大力支持的重要工作载体。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能很好地把党的理念、党纪国法等一系列内容融入企业的整体建设之中,与形成有品牌价值的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提炼理念、培育意识、规范行为上下功夫,引导业主、职工群众与党同心同德,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
紧密结合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引导和监督。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是树立非公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载体。一些企业党组织以“诚信”为要求,积极参与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努力规范企业的商业行为,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信誉度。如上海色柯拉房产代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为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美德教育,独具特色的设立了“道德银行”,把员工对社会每一次所做的奉献和好事记录在案,并评定分值。几年来,员工的诚信指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党员的诚信指数更是大幅上升,由最初的平均10分,上升到目前的33分。
紧密结合多种主题活动,开展引导和监督。党组织通过各类主题活动,积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例如,结合当前形势,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包括警示教育、廉洁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党组织与困难职工的结对帮扶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日活动等等。课题组对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附件——《积极开展重要案件“三不放过”主题活动,填补管理漏洞,增强职业道德——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实例分析》。
紧密结合党务公开工作,开展引导和监督。调研发现,一些党组织从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创新党组织的工作内容着手,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务公开这一新的工作载体,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团结和活力。党务公开在实践中,获得了党员的好评,加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也保障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许多党组织通过党员大会、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在企业各种宣传媒介上设立党务公开栏等形式,大力推进党务公开,从而也加强了党组织对党员、党员对组织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发挥。三、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非公企业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仍
徘徊在探索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难点问题,如果这些难点问题无法得到突破和解决,必然影响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深化拓展。
(一)存在问题
引导和监督工作始终以党委建制企业的探索实践为主,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工作覆盖面不够表现在,主要还是一些非公企业党委在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而且这些企业一般是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知名度,同时基本上都挂靠市社会工作党委或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上级党组织给予了比较多的指导。虽然有一些支部建制的党组织也在积极探索,但非常个别,效果也比较有限。但是,调研也发现,目前非公企业党组织还是以支部建制为主,如果无法将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覆盖面,拓展到支部建制的企业,那么等于放弃了大部分的阵地,所以这项工作非常迫切也很必要。另外,工作覆盖面不够还表现在引导和监督的对象比较局限。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业主的支持下,进行对党员的监督,和对职工群众的监督,但对业主的监督,对企业健康发展的监督往往失之于软。所以,工作对象的覆盖面狭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工作方式方法非常局限,未能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目前,虽然一些党组织已经形成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方式方法相对局限,未能有效结合非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创新实践出一些工作方式方法。主要还是以引导为主,监督为辅。通常运用一些警示教育、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实行谈话制度等方式,加强对业主、党员、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引导,但对于监督作用发挥,则稍显薄弱。由于未能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工作容易被边缘化,未能对实质性内容,关系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行引导和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党组织对引导和监督工作比较生疏,擅长开展学习宣传工作。目前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主要还是集中在开展学习宣传工作,尤其是擅长对党的路线政策方针进行宣传,但对于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发挥,虽然有一些探索,远没有宣传教育工作来的成熟。一些党组织非常擅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擅长做人的工作,无论是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还是一些学习宣传手段,都非常成熟,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多数党组织已经有了宣传阵地,也基本上形成了党员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但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的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也还未形成一些长效做法和机制,现有的一些实践,也只是个别经验。
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单打独斗”难成气候。这里所说的工作合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非公企业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党组织与上级党的工作部门、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但是从调研情况看,现在这两方面的工作合力都还没有形成,主要还是由企业党组织单打独斗式的进行探索实践。而这种“单打独斗”,一方面使党组织的思路、工作方式方法比较局限,另一方面,也无法解决对业主、对企业整个经营状况的监督。如果能够形成工作合力,那么不同党组织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必能拓宽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思路,上级党的工作部门、有关政府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必能使引导和监督工作更为有力。
(二)原因分析
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思想认识还未统一。主要表现在:上级党组织及有关政府部门思想不够重视,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较少强调企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法律义务,对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过于宽容,采取的处罚手段力度不大;另一方面一些上级党组织认为与非公企业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担心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会挫伤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对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情况,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够理解、支持,存在厌烦心理。一些非公企业业主认为自己是“老板”,党组织只是按要求建立,只需要管好党员,对党员、职工进行引导和监督非常必要,也非常支持,但要对自己,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则无法接受。同时,有些业主,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违规行为,非常担心党组织进行引导和监督,就是要翻老帐,找企业的碴,会给企业带来麻烦,所以对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非常厌烦。另外,也有一些业主感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非常完善,内部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存在,如监事会、审计部等,不需要党组织横插一杠,在访谈中,一些业主甚至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没有党组织进行引导和监督,也发展得很好,自己的企业也不需要。党组织负责人自身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一方面一些党组织负责人局限于建党工作,认为组织建起来已经非常不易,党建工作有效性,尤其是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更是十分困难,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些党组织负责人感到对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上级党的工作部门也没有什么指导性意见,对引导和监督的内容、工作方式方法等都不了解、不清楚,感到非常迷茫。
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保障体系缺失。主要表现在:政策法律支撑不足,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没有方向。一方面虽然党章中明确规定了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六大职能,但这只是功能规定,缺少实际的操作办法。目前,《公司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要建立党组织,对建党已经赋予法律保障,但对党组织履行各项职能,尤其是履行引导和监督这一比较**的职能,缺乏法律保障,也缺乏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目前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如何履行引导和监督职能,内容、方法、途径等都没有细化措施,全凭基层探索,缺乏政策指导。组织模式设置的缺陷,制约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发挥。一方面,目前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尤其是联合党支部这一设置模式,不利于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发挥。目前,在商务楼宇,一些只有个别党员,或独立支部建设有难度的企业,一般采取建立联合支部的形式。但是这种组建模式,只能使党员纳入组织体系,减少流动党员、口袋党员数,党组织由于对企业运行情况的不了解,所以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督,几乎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方式,既有有利方面,也存在不利影响。一方面如前文所提,业主即为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方式,既能使党组织进入决策层,但也使其自身难以被监督。而部分党组织引入外部选派的负责人,往往难以融入企业核心,不能得到业主的完全信任和肯定。无法保证党务干部的能力素质,影响了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发挥。目前,党务干部呈两极化分布趋势。部分党务干部有党务工作经验,但缺乏经济工作经验。许多非公企业聘请一些从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业退下来的老同志负责党建工作,虽然有很强的党务工作经验,但对经济工作缺乏了解,也缺少创新精神,从而使党建工作局限于党建,没有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另外,部分党务干部熟悉业务工作,但缺乏党务工作经验。一些非公企业由业务骨干兼任党务干部,多数年纪很轻,虽然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党务经验不足。某区对辖区内4个经济开发区党务干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291名支部书记中,在党务工作岗位任职1年的有127名,35周岁以下的有187名,高中以上学历的有90名。这些数据表明,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呈年轻化、高学历趋势,但也表明,接触党务工作时间非常短,经验缺乏。对党务干部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引导和监督有顾虑。一方面没有形成对党务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非公企业党务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往往以业务工作为重,党务工作只凭着党性意识、责任感进行,对其而言党务工作不是谋生、自我发展的途径,所以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党务干部没有明确的地位保障。对在岗的党组织负责人在企业中处于哪一层级,或享受哪一层级的待遇,目前还未有指导性意见;对由于客观原因离岗的党务干部,没有后续保障渠道,使党务干部非常受制于业主。
监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前文已经提到了目前对非公企业的监管工作现状。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是内部监管的重要内容,但是党组织的内部监管必须依靠外部监管资源,必须与外部监管资源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感到,对非公企业的监管工作,关键还是要依靠上级党的工作部门,尤其是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引导和监督是外部监管工作的有力补充。只有内部的引导和监督与外部的监管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监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内部监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党政一体化监管平台。目前只有少部分的企业业主十分开明,在探索实践党组织与群团组织、行政监管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但大部分的党组织仍然局限于对党员的引导和监督,未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未能有效的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外部监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主要是上级党的工作部门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未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党的工作部门不能确切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也忽视党的工作,往往会导致出现一方在查处某个企业,而另一方却在宣传表彰类似的矛盾情况。另外,不同区域间的监管资源也未能有效整合,尤其是对于一些注册地和经营地分离的企业而言,常常出现“三不管”情况。内外部监管未能形成有机整体。党组织与上级党的工作部门、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信息互通、工作协调的平台。在一些重要线索、情况前,一方面党组织没有形成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的工作制度,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没有形成向党组织及时通报的习惯。在调研中,一些党组织负责人反映,作为党的一级组织,上级党组织、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应该给予信任,尤其是在一些事关人、财等的查处问题上,至少应向基层党组织进行情况通报,这样既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稳定人心,也有利于及时反馈有关情况。
四、对策建议
调研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是加强党对新的经济领域引导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树立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的重要抓手,是一项大有可为的新任务。但是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要发挥好引导和监督作用,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仍然存在各种制约瓶颈的现状下,需要我们加紧研究,加强实践,不急躁,不冒进,稳妥扎实的推进。同时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面对这些瓶颈问题,需要企业党组织用大无畏的勇气,用敢于实践的魄力,迎难而上,但是更需要上级党的工作部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给予积极的支持、指导、协调、保障。只有如此,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显出真正的价值。
(一)统一各方认识,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奠定思想基础
深入进行思想动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各级党组织要针对当前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的问题,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既要在企业中加强宣传,也要在有关政府部门间加强宣传;既要宣传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的重要意义,也要宣传已有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用企业的例子来说服企业。上级党的工作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党组织搭建沟通交流、学习宣传的平台。探索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企业,向一些思想认识始终不能到位的业主、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个别说服。要充分运用大宣教格局,通过各种媒介、载体,进行思想发动,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结合评优表彰工作,提高工作自觉性。上级党的工作部门要结合各类评优表彰工作,如“五好”党组织评选、“党建之友”评选等,把党组织是否对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业主是否支持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列为重要的评审内容。有关政府管理部门也能结合评优表彰工作,如“诚信企业”、“十佳品牌”等,把党的工作,尤其是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情况纳入考评指标。结合评优表彰工作,统一业主、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认识,提高工作自觉性。
(二)完善保障体系建设,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解决后顾之忧
进一步保障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细化分解,如《公司法》、“非公企业36条”中对建立党组织的有关条款,进行细化分解,出台实施细则,从政策法律上给予党组织地位保障;分析和归纳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明确党组织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依据,现实依据,并能探索形成有一定模式和做法,从而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完善党务干部保障体系,加强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党务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党建人才基金,以补助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务干部,并奖励工作突出的党务干部。积极推进评优表彰工作,增强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完善党组织负责人地位保障机制。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探索实践党组织负责人原则上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党员交叉兼职,或原则上享有企业中层正职以上待遇的地位保障机制;探索实践党务干部职业保障机制。研究专职党务干部事务所可行性,探索实践专职党务干部职业化,形成党务干部职业培训机制。
健全组织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党的纪检组织是党组织中进行监督的重要部门。建立党的纪检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公企业而言,党委建制的企业有条件成立纪委的,要及时成立纪委,暂时还没有条件成立的,要积极发挥纪检员的作用。上级党的工作部门要加强对纪检工作的指导力度,要指导基层党组织,完善纪检组织建设,积极发挥纪检组织在引导和监督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理顺基层党组织与上级党的工作部门的监督条线。
(三)加强对党组织内部建设的指导力度,强化内部引导和监督
指导党组织积极搭建议事平台,强化民主监督意识。上级党的工作部门要指导并协助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议事决策会议”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增进党组织与业主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要指导企业党组织密切与工会、团组织等工作的联系,通过定期走访职工群众、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并能引导和监督企业认真执行《工会法》、《劳动法》等,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维护各方权益。
加强对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务干部能力素质。上级党组织要为企业党务干部创造培训条件,提供师资力量,通过辅导报告会、培训班等,对党务干部进行一些党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四)优化外部监管环境,形成工作合力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建立起上级党的工作部门、政府管理部门、非公企业党组织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级党的工作部门要及时向企业党组织传达有关政策法律精神,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向企业党组织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如企业的纳税情况等,而企业党组织要及时将企业中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上级党的工作部门、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汇报。
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实现监管资源共享。上级党的工作部门要与税务、工商、劳动等部门联合,探索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监管资源与党的引导和监督资源的有效整合。指导党组织结合企业注册、年检、税务征管、劳动稽查等工作,积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上海市社会纪工委)课题组成员组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局长 许德明组员:上海市社会纪工委、市社会服务局监察室 龚强 陆文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 胡永明 张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