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篇
关于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上海“两新”组织迅猛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到2006年11月,全市共有“两新”组织63万家,从业人员564.4万名,占全市从业人员比例58.2%;非公经济创造生产总值3885.26亿元,占全市比例为42.4%。与“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这一领域党的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空白点,影响了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进一步扩大“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市社会工作党委在深化“双达标”工作与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同时,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以明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加快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为此,市社会工作党委在部分区县、社区(街道)开展了关于“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专题调研,对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进程中的各个环节与子目标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初步探索了“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一、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与指导思想
(一)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
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这一新领域的党建工作,从提高与巩固的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明确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与思路。2003年8月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五年内,力争使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的这一要求,提出了“双达标”工作目标:力争用三年(2004-2006)左右的时间,使绝大多数50人以上的新经济组织有党员,其中高新科技企业3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建立党组织;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有党员,50人以上的建立党组织。三年间,“双达标”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06年底已基本完成。2006年,中央组织部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规模以上(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和从业人员在50至99人且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的要求,力争到2007年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能单独建立党组织。
在推进“双达标”与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大量“两新”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党员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从上海“两新”组织的整体情况来看,50人以上的企业只占整个新经济组织的2%,绝大多数是规模不大、投资不多、人员较少的小企业,上海平均每户非公企业从业人员11人,大部分是没有党组织、没有党员的小型非公企业。在新社会组织中,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大多数已按有关文件的要求,建立起党的组织链接,但在大量如社区群众团队等未经登记即产生的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渗透几乎是空白。“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的任务还很重。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的工作要求,需要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夯实基础,明确目标,加强力量,扩大党在“两新”领域,尤其是50人以下非公企业的工作覆盖面,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目标,加快实现这一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
(二)“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巩固党在“两新”领域的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以“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为目标,结合“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价“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党的工作覆盖、党的凝聚力覆盖“三覆盖”的推进情况,全面考察“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的工作模式建设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党组织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各级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业主、凝聚社会的情况;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及党建资源支撑体系建设情况等。
(三)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是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状况的指标集合,“两新”组织有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明确设计原则,依据原则合理地设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指标内容。设计“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评价指标要客观有效地反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的状态,具有强烈地现实性。要从“两新”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评价指标,确保每项指标的评价可真实、准确地把握“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某一方面的状况,所有指标综合而成的体系能详实、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2.可行性。“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各区县、街道(镇)的不同情况,增强指标对比、统计与考核的可操作性。指标的定义与评价方法应当简明易懂,评价数据与资料要便于采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当互不相关、彼此独立,可以使指标体系保持比较清晰的结构。
3.综合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应当充分反映和体现“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的内涵,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系统而准确地把握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实质;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当相对比较完备,综合反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
4.动态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能够反映一般、突出重点;体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时间与地域变换的**性,指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两新”组织变化快、党员流动大的特点,与时俱进地把符合“两新”组织特点的党建工作进程看作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进行考察。同时,指标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比较和分析“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二、“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的基本涵义
“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指标体系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的目标与涵义进行。“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党的组织全覆盖。通过独立组建、联合组建、区域统建、挂靠组建、派入组建等形式灵活组建党组织,要求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都要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使所有党员都能进入党的组织,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是党的工作全覆盖。对于没有党员,不能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要通过专职党群工作者、党建联络员的工作,定人联络,上门服务,通过建立各类群团组织载体与活动载体,传递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温暖。实现“两新”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要把党的工作做到每个党员身上。对于够不上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每个党员加入到组织中来,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是党的凝聚力全覆盖。在着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努力使越来越多的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按照“企业需要、业主支持、党员欢迎、群众拥护”的原则,积极开展符合“两新”组织实际需要与党员特点的富有创意的活动;未建立党组织的要通过各类群团组织载体与活动载体,开展适合“两新”组织员工的各类活动,增强党对于“两新”组织员工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实现党的凝聚力全覆盖。
(二)“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的基本结构
为了准确地反映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划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党的工作网络覆盖指标。要实现
党在“两新”领域的全覆盖,前提是要建立全覆盖的工作网络。二是党的组织覆盖指标。主要反映“两新”领域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与党员发展状况。三是党的工作覆盖指标。主要反映社区综合党委与“两新”组织党组织通过规范党建工作,加强组织载体、活动载体等各类党建载体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情况。四是党建支撑体系指标。主要反映区县、社区(街道)各级党组织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人力资源、财力资源、阵地资源支撑的情况。五是党建绩效指标。主要反映各级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业主、凝聚社会的成效。
三、“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的指标体系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深化“双达标”与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实现3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与所有新社会组织有党员,所有“两新”组织有党建联络员与党建指导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衡量指标:
(一)党的工作网络覆盖指标
1.党建责任区覆盖度。各社区(街道)根据“覆盖单位大致均等,资源分布相对合理”的原则,将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党建工作责任区,由社区综合党委统筹管理,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包干负责,确保工作网络覆盖所有“两新”组织。
2.服务网络覆盖度。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和党员之家为载体,建立党员多级服务网络,为“两新”组织党员提供服务,每个党建责任区至少有1个党员服务点。
(二)党的组织覆盖指标
1.党的组织组建度。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要100%建立党组织,实现党员100%登记在册并纳入党组织管理。
2.党员发展推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两新”组织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在“两新”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优秀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确保这类人员在“两新”组织新党员中占到60%以上,实现3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与所有新社会组织有党员的目标。
(三)党的工作覆盖指标
1.“两新”组织走访度。党群工作者确保一个季度至少走访一遍辖区内的“两新”组织,使所有“两新”组织能够听到党的声音,保持与党的联系。完成辖区内所有“两新”组织一户一表信息登记工作。
2.党政群工作联动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统战部、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与各项资源,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对于50人以下不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应通过工、青、妇建先行的方式,为党建创设条件。
3.组织载体覆盖度。社区综合党委在辖区内建立商会、沙龙、联谊会等形式的组织载体,覆盖5%以上的“两新”组织与2%以上的“两新”组织员工,定期开展活动,以加强与“两新”组织及员工的交流,发布相关信息,提供各类服务。
4.活动载体覆盖度。社区综合党委每年进行一次关于“两新”组织,尤其是50人以下小企业员工发展动态与需求的调研,针对调研结果设计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各类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咨询、服务活动,活动覆盖“两新”组织人员比例达到5%以上。开发培育1-2个品牌活动项目,拓展党建活动的影响力。
5.党建特色呈现度。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在“两新”组织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在“两新”组织中评选党建示范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党建示范点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示范带动全盘,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6.党的工作规范度。社区综合党委与“两新”组织党组织有效落实“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工作规程明确,运作规范,有各类工作台帐、资料,形成上下联动的网络,“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及其他各类活动。
7.党员群众参与度。“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积极落实“政治民主”的要求,落实“三个先”,重大问题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推进“三公开”,党组织工作目标公开、工作措施公开、工作成效公开;实践“三测评”,群众测评党员、党员测评支部、支部测评党委。
(四)党建支撑体系指标
1.党建经费配置度。在经费方面,可考虑以“两新”组织或“两新”组织党组织为单位划拨党建经费,标准为平均每个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员每年党建经费不低于100元或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年活动经费不低于1500元。要注重平衡不同规模“两新”组织党建经费划拨比例,确保50%以上党建经费用于50人以下小型非公企业。
2.党务力量配备度。各社区(街道)结合实际情况配备专职党群工作者,约100家至150家“两新”组织要配备一名专职党群工作者,每位专职党群工作者每周至少走访10家“两新”组织。加强党建联络员与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两新”组织内部都要确立党建联络员,外部要选配党建指导员,每位党建指导员的对口指导单位不超过10家。加强党建志愿者队伍建设。
3.党建阵地建设度。利用各党建责任区内医院、学校、图书馆、电影院、健身苑点等服务类、文化类场地资源,探索为“两新”组织提供菜单式服务,每个党建责任区内要有一个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中心,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固定的活动场地。
(五)党建绩效指标
1.凝聚党员度。党建工作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凝聚党员上。基层党组织要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党员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主动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两新”组织党员对在“两新”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认可度达到70%以上,群众对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的满意度达到70%以上。
2.凝聚群众度。发动广大“两新”党员参与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中去,树立共产党员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其他群众产生积极的影响,群众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认可度达到50%以上。
3.凝聚业主度。积极凝聚“两新”组织广大业主,实现“两新”组织业主普遍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支部书记上任一年内的稳定度达到70%以上,有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设置专项党建经费的占到40%以上。
4.凝聚社会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真正落实和体现“企业要有社会责任”的要求,参与社区和社会各类“光彩事业”、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两新”组织(不含个体工商户)的比率达10%以上,对社会的贡献率,以及对社会慈善事业的贡献率逐年递增。
四、“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两新”党建工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党建工作的水平与发展态势,寻找增强或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途径,为下一步推进工作提供参照与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把握和判断“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推进状况
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判断与把握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推进状况,一方面实现对“两新”组织党建各方面的全面考察。通过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多个指标统计数据与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对各区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络建设、党组织组建率、群团工作、党员发展、开展各项活动等涉及“两新”组织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改变以往仅仅通过党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个别指标考察党建工作的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党建实效的考察。在“两新”领域,“党建”工作与“建党”工作同等重要,在推进“双达标”工作中,党的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组织建立以后如何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工作能否获得业主与企业的认同非常重要,指标体系通过对于党的凝聚力覆盖程度的评价,可进一步对党建绩效进行判断与考察。
(二)了解和总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经验
“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各区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各区县、社区(街道)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投入的财力、人力、阵地、教育等资源也水平不一,通过指标体系的评价,可将党建工作方法、资源投入与党建
绩效进行相关分析,以总结目前党建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为今后继续推进工作、制定相关政策与工作计划提供依据。评价情况的反馈使各级党组织能够及时评估党建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加以改进或调整。对于部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富有成效、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区县、社区(街道),可通过指标体系的评估与考察,分析其党建思路、方式方法、投入力度与党建成效的关联度,寻找出切实有效的党建思路与方法,并在面上进行推广与宣传。
(三)正确导向“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推进方向
“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南。建立全市统一的“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它从宏观上指导“两新”组织党建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各级党组织、“两新”组织更准确地认识“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的内涵,明确党建工作目的,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案,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具体推进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为市委了解全市“两新”组织党建状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于“两新”组织党建情况进行描述、判断、评价、总结的同时,也起到了引导作用。上级党组织将“两新”组织党建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体现在指标体系中,以此向下级党组织发出引导性工作信号,基层社区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指标的增删与权重分配的分析,可从中领悟到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意图、重心与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同时,“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简化和改进“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对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于“两新”党建工作及相关活动的理解与认同。
五、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完成评价指标要求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领导,提高重视,不断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要增强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要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规划、一起研究、一起推进、一起考核,切实加大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一是完善指标体系,加强工作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工作体系,要在现阶段提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推出具体的评价方式与考核标准,各级党组织要重视这一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全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贯彻与实施。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涉及许多部门,要建立完善各层面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针对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通报党建情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同时充分利用各群团组织的作用,建立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为主体的党的工作助手队伍,形成党政共抓、群团配合、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局面。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工作重心。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通过深入企业和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对照“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进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交流考评,并在制度建设、工作规范化方面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促进工作整体进步。
(二)健全组织,夯实基础,加快扩大“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
“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的主要指标是要大力推进党在“两新”领域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通过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员发展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一要加大建党力度。要本着应建必建的原则,针对“两新”组织的不同情况,通过派驻党建联络员、与业主协商等方式,在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都建立党支部,尤其要加快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覆盖工作,实现有党员就有党组织。针对无党员的“两新”组织,通过派送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方式,将党的工作延伸到所有“两新”组织,积极为它们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二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两新”企业党组织能否赢得企业主的尊重和信赖,能否在职工群众中享有威信和号召力,关键在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健全组织体系的同时,要积极拓宽渠道,狠抓支部班子建设,坚持把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企业中上管理层的党员干部、退休党员,选进党支部班子中,构筑坚强的组织堡垒。通过采取自然过渡、直接选举、党委选派等多种办法,选好配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重点是选好党组织的负责人。三要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要根据“两新”组织的职工队伍特点,积极抓好对优秀分子的培养考察和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将“两新”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努力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及时吸收入党,尤其是将生产一线骨干、工会主席和团组织负责人以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发展,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充实“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加快实现3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与所有新社会组织有党员的工作目标。
(三)积极探索,拓展功能,增强“两新”组织党建的活力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任务重、内容新、要求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既结合实际,又科学合理,找准工作着力点,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分类指导,创新方法。“两新”组织党组织要针对“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要根据“两新”组织的特点,紧紧围绕“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加强分类指导,创新活动载体,认真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党组织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从过去的集中活动为主向以分散、灵活开展活动为主转变。坚持“业余、小型、分散,灵活、务实、高效”的原则,做到党的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在活动内容上,要由过去的政治理论教育为主,向政治理论与知识技能培训相结合上转变。要坚持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活动。引导企业党组织把开展党的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人才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在企业员工中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先锋意识、代表意识,使党的活动更为党员所欢迎、职工所拥护、业主所理解。二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要积极推进各类党建载体与平台的建设,通过沙龙与联谊会等组织载体,有效凝聚“两新”组织业主、党员、员工,开展适合于“两新”组织党员员工特点的各类活动,在丰富党员员工生活的同时,宣传党的思想,传递党的声音。三是加强沟通,共同推进。要加强与“两新”组织业主、管理者的联系沟通,共同研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路、计划和措施,共商“两新”组织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方式方法,通过强化对业主的意识教育,提高“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监督与管理,以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得到整体提升。
(四)健全制度,加强支撑,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一要加强各类制度建设。要认真落实和完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各项制度,包括党支部职责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费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认真开展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员的规范化管理。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党务力量。根据“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要扩大党建联络员与党建指导员队伍,在“两新”组织内挑选政治素质好,既熟悉党建工作又熟悉业务工作的人员担任党建联络员,定期沟通协调党建工作相关事宜。整合专职党群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党建志愿者队伍力量,建立“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以党建指导员与“两新”组织1∶10的比例配置,实现每个“两新”组织都有党建联络员与党建指导员的目标。三是加强资源支撑。各区县要加大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财力、物力、人力与阵地支撑,为推进“两新”组织建党工作、“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资金保障,要积极探索制度性党建经费保障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党建经费落实到每个“两新”组织与“两新”组织党组织。
(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课题组成员组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局长 许德明副组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副局长 施南昌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秘书长 袁建国组员: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 胡永明 童强 张翔 黎同炎 张蕾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