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通,通则达(1 / 1)

路从何而来?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做人不一定要有很多学问,但一定要学会变通。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我们需要摆脱习惯的束缚,但要摆脱这副无形的枷锁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你拥有超常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你具备过人的眼光和胆识!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则通,通则达。特别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想突破困境,脱颖而出,就要学会随着环境不断变化。

懂得变通的人通常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思维,他们不会局限于某一条件,敢于挑战旧传统,由此可能会发现突变的趋势。因此可以说,变通不是来自天生杰出的个人,而是需要以全新的思维思考世界——特殊的思维能够发现成功的契机。

孙膑初到魏国时,魏王要考察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察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办法能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扬扬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坐上去。”

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哄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皆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事情看似无法,但只要换个角度,另辟蹊径,就完全可以找到突破的方法。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变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时,一只饿得头晕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水淋得全身湿透,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水淋湿。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但剩下的两只老猴制止它,连没被水淋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过之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上头的喷水机关虽然取消了,而喷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这是群体惯性形成的过程。在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否则只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样,在昨天的教训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机会。

然而,很多人依旧固守着昨日的经验不放,不思变通,一条路走到黑,结果,由于一成不变,昔日的经验逐渐蜕变为束缚自己的惯性,成为个人发展道路上的羁绊。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失败,有时候只要调整一下思路,转换一个视角,失败就会变成成功。一个聪明的人,不会总在一个层次做固定思考,他们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多面体,如果你在一个方向碰了壁,那也不要紧,换个角度你就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