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能够在最苦的时候想到最甜的东西(1 / 1)

“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理开,露出一张500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办胡雪岩去讨一笔倒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拿这钱做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功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其时,王有龄盯住银票,如做梦一般。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怎么也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决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胡雪岩重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弟兄一般,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第二天,王有龄买舟启程北上,胡雪岩到码头相送,两人依依惜别。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胡雪岩站在码头上,望着此情景,忽然生出念头:运河犹如大赌局,不知王有龄能赢否?

但有一点胡雪岩不会怀疑,那就是王有龄一旦发迹是绝不会忘记他的。

当然,胡雪岩拿饭碗换银票资助王有龄,这件事开始做,就不是茫无目的的,他相信王有龄将来定会发达,这是一场赌博,需要勇气,更要有长远目光,一般人赌的是现在,而胡雪岩赌的是将来,正所谓“长线放远鹞”,王有龄一旦走红,胡雪岩自会沾光,那时他的钱就不会白花。

胡雪岩幼年丧父,只身外出闯**,其处境本来就十分困苦,而今羽毛未长,又冒着巨大的风险,做出惊世之举,胡雪岩必将陷入绝境,能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着实让人牵肠挂肚。

§§§43 能够在最苦的时候想到最甜的东西

胡雪岩经商兵法

人人都称赞胡雪岩:在背运时,不会找朋友的麻烦,在有能力帮助朋友时,绝对不遗余力。

胡雪岩的所作所为,令王有龄五体投地,对胡雪岩愈加敬重。

胡雪岩有了王有龄这个朋友,从此得以乘势挺起。

《孙子兵法》在谋划胜局时,以为用兵要善于等待,不能贸然出击。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是死等,而是要时时去寻找机会,找准攻守之点。胡雪岩的经营是在于:一个商人做大的过程是一个苦苦等待光明的煎熬过程。

一个人要想做大,必须有不可想像的“忍”功,能够在最苦的时候想到最甜的东西。这样才有盼头,才有不死之心。胡雪岩曰:“苦尽甘来,人间无情天有情”,这是一定乘势挺起的欲望。

当王有龄怀着满腔感激进京“投供”去后,胡雪岩却因为资助他而把自己的饭碗都砸了。

原来,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的这笔款子原是吃了“倒账”的,就钱庄而言,已经作为收不上来的“死账”处理了,如果能够收到,完全是意外收入。

欠债的人背后有个绿营的营官撑腰,钱庄怕麻烦,也知惹不起他,只好自认倒霉。但巧的是此人偏偏跟胡雪岩有缘,两人很谈得来。他欠的债别人收不来,可胡雪岩一开口就另当别论了。而此人最近又发了财,当胡雪岩登门说明来意后,他二话没说,把钱如数交到了胡雪岩手中。

胡雪岩当时心想,反正这笔款子钱庄已当无法收回处理,转借给困境中的王有龄,将来能还更好,万一不能还,钱庄也没有损失。

如果胡雪岩把这事悄悄办了也不会出问题,可事情坏就坏在他把事情和盘托出了,而且自己写了一张王有龄出面的借据送到总管店务的“大伙”手里。

钱庄老板震怒于胡雪岩的自作主张,把店里的钱拿去做人情,不仅给钱庄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在店员中树起了一个恶例。尽管胡雪岩坦言相告,但并不能保证其他店员不跟胡雪岩学这类似的转手把戏,长此下去,还不把钱庄给砸了?

同行和熟人那里,也有人私下议论,绝不相信以胡雪岩的精明,会做出损己利人的事。所以对胡雪岩的坦言不但不信,而且觉得大可从这种交待上怀疑开去。保不准是狂嫖滥赌,欠下一屁股债,现在没办法了,就挪用款项,然后编造出一个“英雄赠金”的故事来。

归在一起,就是不能用这种人了。不但原店不能用,而且同行不能用,同业中虽都知他是一把好手,但恶名一传,别人想用也不敢用。胡雪岩在杭州无法立足,最后只好离开杭州,流落到上海。

胡雪岩到上海后,生计窘迫,只好去做苦力,每日以烧饼白开水充饥,艰难时只得把自己的袍子也送进了当铺。

他一度求职无门,最后回到杭州托人介绍他到妓院去给别人扫地挑水。

这是一段茫无尽头的苦日子。因为胡雪岩只是把钱赠给了王有龄,但是王有龄是否能捐官成功,何时能捐官成功,他心里都没有底儿。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念道:“王有龄啊王有龄,但愿你一帆风顺,如愿以偿,我胡雪岩才有出头之日!”

如果说胡雪岩正走败运,那么王有龄此时却走上了鸿运。就在胡雪岩满腹委屈、走投无路濒临绝境的时候,王有龄在天津落脚的驿馆之中,偶然听说有个叫何桂清的户部侍郎要到南方某地查办某事,现正在天津,王有龄心下大喜,忙打听到何桂清的住处,前去拜见。

原来,王有龄小时候,曾随父亲到云南曲靖知府幕下混饭吃,门子老何的儿子何桂清聪慧伶俐,和王有龄同塾发蒙。论起身份,何桂清不如王有龄,称他为王公子,但两人交情很深,常同去同回。后来知府调迁,王有龄父子回福建原籍,从此与何桂清天各一方,断了音讯。何桂清天分极高,读书用功,科考屡屡中榜,由秀才、举人乃至点了翰林,做了户部侍郎,又受皇宠,圣眷正隆,新近放了江苏学政。

此时的何桂清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闻听少年好友来见,自然也欣喜万分,亲自迎出门来。

当下两人寒暄唏嘘,叙谈同窗之谊。何桂清极重感情,有心要帮助老同学,当即赠银一千两,供王有龄四处打点,又写下几张条子,吏部侍郎一张,浙江巡抚一张,竭力保举王有龄,无非“胸有韬略,才堪大用”之类赞语。

王有龄得何桂清资助,随即大肆活动,不几日,花银子加捐为候补州县,分发浙江,拿了一张簇新的“部照”和交银收据,打点回程,到杭州候补。浙江巡抚黄宗汉与何桂清私交极好,新近又因为一桩满人命案需要何桂清援手帮助,所以十分看重何桂清的荐条。没几天,委他做浙江海运局坐办,主管海上运粮事宜,是个很有油水的差事。

王有龄时来运转,身登宦门,欢喜之余,不禁想起恩人胡雪岩。他曾差人到信和钱庄寻找,未见到人,又派人四下查访,仍黄鹤杳然。

一天下午,王有龄公干已毕,闲得无聊,动了寻花问柳的念头,带上随从张保,来到杭州城有名的长三堂子,不期遇到了在此当小厮的胡雪岩。原来,胡雪岩四处求职,一无所获,幸亏“醉花院”有个旧相好,介绍他到院里做名小厮,侍候牡丹姑娘。长三堂子的姑娘被人看轻,小厮的地位更加低下,稍有侍候不周,姑娘和嫖客非打即骂。胡雪岩在辛苦劳作之时,听到嫖客在鸳帐中寻欢作乐的娇声浪语,心里真不是滋味儿,他忍辱负重,咬着牙坚持下去,没想到会遇到王有龄。

王有龄见到胡雪岩,尴尬之余,无比愧疚:恩人在此吃苦受罪,自己却眠花宿柳,一掷千金!

胡雪岩却不这么去想王有龄,大凡来“醉花院”的嫖客莫不是商贾官宦、有钱的大爷,在此遇到王有龄,不正说明王有龄“投供”成功,已身登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