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点定位在于追求卓越,永远向前(1 / 1)

追求卓越的人生,慷慨激昂;追求卓越的人生,没有遗憾;追求卓越的人生,永远向前。虽然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天才,没有高人一等的天赋,都只是这世界上平凡的一员。但这都不能限制我们追求卓越。高点定位,追求卓越,挑战极限,选择过一种完美的生活,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走向辉煌。

成功之前追求平淡是无能的托辞

我们平常总是听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感慨平平淡淡才是真,蔡志忠说:“我用十年的时间名满天下,赚了一千万。倘若重新给我选择的机会,我只用这十年去看看高山,听听流水,别的什么也不做。”王蒙说:“我更倾向未成名前简简单单的读书生活。”一些早已体验了世间百味,经历了无数荣誉与挫折,走过了不尽弯曲与坎坷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是毫不为怪的:为了成功的极大付出后,终归于平淡。

然而,更多的人并没有成功过,却也叫着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与成功人士成功之后回归平平淡淡的心境并无共通之处。不成功却也叫着追求平淡,其实是无能的一种托辞。

安于平淡并无益处——拘泥于平淡之中,人们会泯灭奋发向上的信念,会陷于平庸无求的窠臼,一生难有大的作为。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奇迹在不断出现,满足于平淡,只能使奋进的热血冷却,创新的精神萎缩,使自己最终被现实社会淘汰。

1996年,李东华代表瑞士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并获得了体操鞍马冠军。这让45年来首次获得世界体操冠军的瑞士人万分欣喜,把李东华尊称为“英雄”。其实,英雄的背后有血也有泪,李东华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能体会。

李东华是四川人,十六岁选入中国国家体操队。在1984年一次训练中,严重撞伤,被摘除了脾脏和肾脏;1986年,李东华双脚跟腱在比赛中又同时断裂;1988年的一次训练中,厄运再次降临在李东华的身上,他从双杠上失手,头触地,锁骨和脊椎严重挫伤。无论遭受多大的苦难,倔强的李东华始终坚持训练,参加比赛。

“因为与瑞士姑娘结婚我来到这里。”李东华说,“瑞士虽然美丽富裕,但并非一切都如天堂,刚到这里,我几乎一无所有,除了我的太太。”

按照瑞士政府的规定,李东华必须要等待5年之后才能入籍瑞士参加国际比赛,为了维持生活,他上午搬运大型汽车轮胎、洗汽车、挖马路、当油漆匠,下午和晚上坚持体操训练和学习。在自己当教练的艰苦条件下,熬过了整整五年非常孤独的训练。

终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李东华以29岁的“体操高龄”圆了奥运冠军梦。李东华所创造的奇迹在奥运会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获得奥运会体操冠军后,说起妻子和孩子的时候,李东华非常动情,他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还想练体操,妻子一直默默地支持他,整整5年,让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艰苦的付出为李东华赢得了荣誉和尊敬,目前他定居在卢塞恩,担任着铁力士索道总公司等多家公司的形象代表。

试想李东华如果甘于平淡的生活,他恐怕只能默默无闻的度过他的一生了。奋斗,只有不断的奋斗,才能有精彩的人生。人生绝不是一段简单的流程,活着就意味着一次又一次重新诞生。生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能用平淡去注释。要想让人生充满希望,让生活富有质量,你就要突破自我封闭的重围,斩断世俗紧固的锁链,让不满的车轮辗碎平庸的陈旧观念,以战胜者的姿态走出地平线!要知道,人生的永恒,不是平淡,而是追求。每个人生于世间时,他只是一张白纸。而后漫漫岁月间,他所做的一切便是尽可能地为这张白纸增添尽可能多的色彩,一幕绚丽的彩画才是我们的最圆满结局。那些饱尝世上滋味的成功者早已将他的人生画卷涂抹得色彩斑斓。他归于平静的原因只是想静下心来做一些最后的修改。或许是真的有些倦了,一旦休息时,他会觉得很是惬意,于是便说出了上面的话语。但是倘若真的让时光倒转,蔡志忠恐怕依旧会不懈地画他的漫画,王蒙也仍然会不倦地做他的文章。

将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愿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生活中的甜愈甜,苦愈苦,涩愈涩,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原味,真正了解生活。

成功往往意味着痛苦,意味着超人的付出,意味着这样或那样的代价。于是有些人开始放弃努力。努力可能失败,而放弃,永不会遭遇挫伤。这些人开始为自己找寻可靠的理论基础,既然如此众多的名人已宣称“平淡为本”,那么自己就“平平淡淡才是真吧”。而看似毫无苦痛,其实却可悲,他的人生只有平淡一种滋味。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平淡。一个不想平淡活着的人,一个想要爬到成功高点的人,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不断的追求更好的人生,努力拼搏,把自己的位置设定得高一点,顽强地为之努力,碾压过一切困难,只有这样,才不枉白来世上活一回。千万别在追求平淡中浪费时间!

脱离平凡,不甘平庸

平庸是一个老迈的词汇,这个世界上不该存在平庸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是如此幸运:时刻都有超越平庸的时间与机会。

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无分文。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自己长得身材魁梧,在一家外国银行找到一份看门工作。

换了别人,这份工作可能不愿意干,自己相貌堂堂,年轻力壮,却屈于当站门雇员。但哈同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也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的感觉。另外,他更有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终要找到能赚更多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长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灵活,就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

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大增加,但心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认为自己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我国市场上相对比的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的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手中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就这样,他成了大富豪。

虽然我们对那时候巧取豪夺的外国资本家愤恨不已,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佩服他。这个善于积累的人,在不断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跳跃。

虽然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每一个岗位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你可以从最底层做起,但你一定不能不思进取,甘于平庸。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无论什么职业,都可以不断学习创新。是否能够成功地从目前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关键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得过且过,还是高点定位、追求卓越。

给自己高点定位是推你前行的动力。如果你把自己设定成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你就难免会不满足于现在平庸的生活,你就会懂得利用自我的优势去打开通往另外一片天地的门。定位越高,成就越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目前的职位可以不高,但你的心不能不高。只有在高点定位的指引下,脚踏实地的工作才有更大的意义,才有可能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做出一番成绩。

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命运

西方心理学家说:你内心想的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如果你希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就从调整想法做起。

约翰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干了几年导游,觉得没劲,就辞职下海到布达佩斯做起了生意。

在古老的布达佩斯,欧式的建筑和不同的肤色挥洒着迷人的异国情调。秋天,凉风习习,黄叶铺地,景致优雅而安详。在蓝色的多瑙河边,就连赌场都建造得富丽堂皇。在其中的一家赌场里,约翰刚进赌场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人群,他希望自己能够一夜暴富,但幸运之神显然不愿帮助他,不一会儿,他就输了四千。但他不甘心,便向朋友借了两千,可是还不到一刻钟,他就再次败下阵来,但他仍不甘心决定作最后一搏,这时的他内心充满欲望和妄想,他试图报一箭之仇。于是把自己的最后一点家当都抵压进去。结果,他还是输了。其实,他到布达佩斯时是中国人里面最富的,他带了3万美金,而有许多中国人仅带了几千,甚至是几百美金。然而,几年过后,许多中国人都腰缠万贯了,他却成了穷光蛋。

由于受到不劳而获的不良想法影响,约翰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场灾难。不良的想法给人带来的是致命的影响,而另一方面,适宜的想法却可能帮你掌控自己的人生。

日本有名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有一次面对实力比他的军队强十倍的敌人,他决心打胜这场硬仗,但他的部下却表示怀疑。信长在带队前进的途中让大家在一座神社前停下。他对部下说:“让我们在神面前投钱币问卜。如果正面朝上,就表示我们会赢,否则就是输,我们就撤退。”部下赞同了信长的提议。

信长进入神社,默默祷告了一会儿,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投下一枚钱币。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看——正面朝上!大家欢呼起来,人人充满勇气和信心,恨不能马上就投入战斗。最后,他们大获全胜。一位部下说:“感谢神的帮助。”信长说道:“是你们自己打赢了。”他拿出那枚问卜的钱币,原来两面都是正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的命运不是神在指引,而是由你的想法决定的。假如,你总处于消极状态,那你的命运也将一直处在低靡状态。就像这些部下在怀疑自己能否打赢一场战争一样。如果不是那枚两面都是正面的硬币给了他们信心,那场战争必定以失败而告终,命运之神告诉你:“只有你自己确信自己有好运,好运才会降临。”

做任何事都应该尽量摒弃消极的想法,特别是年轻人,因为社会经验少,更容易因一时挫折、不顺而思想偏激,走向歪路,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在年轻的时候正是可以大有作为、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想法,光明的前途就将与你无缘。

打开思路,人生迥然不同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乃成败之关键。世界知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战,也不是软件的速度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有一次,浙江工业大学举办了一场“生存基金”增值比赛,每组六人,各组领五十元钱,看哪个组能在一天时间内,让它迅速增值。

比赛中,许多同学选择了临时工,但只有少数人成功了,一些建筑工地、网吧、送水站等,根本不需要他们,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很难承担大量的体力劳动。虽然有的同学央求只需要一餐饭作为回报就可以了,但仍然被拒之门外。大部分同学“颗粒无收”,早上领走的五十元,除了乘车、买饮料、用餐之外,所剩无几。

但有一组同学却带回了六百六十九元。他们事先在杭州最繁华的武林广场附近做了一个商业调查,决定制订一个直销方案,以这次活动为品牌,说服武林广场附近商家在他们的帽子、衣服、队旗等上面进行冠名。结果,一位饭店老板被同学们说动了,愿意购买冠名权,经过谈判,饭店老板最终以九百元取得了冠名权。于是,同学们在花费了二百多元的成本制作饭店广告标识之后,盈利六百六十九元。这个结果令组织者也意料不到。

组织者事先认为,最明智的办法是批发一些饮料进行售卖,稳扎稳打地让五十元基金增值。但出售冠名权这个突破常规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只是一场比赛游戏,但是如果这是一场长长的人生比赛呢?同样也会因为你的思路差异而形成结果差异。人生成才的一大重要要素就是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成败,什么样的思路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就像同一生长环境的双胞胎一样,有可能长大成人之后性情各异,成就也迥然不同,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发生在周围的事有了不同的想法,逐渐的这些想法形成性格、思想、做人做事的态度,最终决定他的一生。

我们知道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想到因为个人电脑能创造巨大市场价值的思路才创立公司;美国戴尔公司总裁戴尔也是在大学期间,萌发了电脑自装直销能获得巨大利润的思路才建立了戴尔公司。他们也不过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已发展成世界上最著名的跨国公司,究其原因都是他们有了事业发展的思路。

人生有思路,就会有出路,也就有了发展,人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发展。人生要想有大发展,企业要想大发展,必须有大思路。思路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源。人生有了方向,就不怕路远;人生有了思路,就不会怕失败。人生的成功、幸福和快乐,都有思路转化的功劳。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隐形护身符

要想成功达成人生定位,首先应该认识你的隐形护身符——积极的心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如果在事情开始的时候你就抱着自我否定的态度,那么就决定了你最终不会成功。

尼克在戴维斯的店里学习经商已经三年了,可他依旧什么都做不好。一次戴维斯在一个小餐馆里遇到了尼克的父亲,便诚恳地对他说:“约翰,我们是多年的好友,不愿使你日后懊悔,我说话直爽,喜欢讲老实话。尼克的确是个踏实稳重的好孩子,但即使他在我店里学一百年,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因为他生来就不是做商人的料。约翰,你还是带他回去,教他挤牛奶吧!”

尼克被父亲带回家后,帮父亲经营农场。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到了芝加哥,亲眼看见许多原本贫穷愚钝的孩子做出了惊人的事业。这激起了他做大商业家的决心。他自问:“别人能做惊人的事业,我为什么不能做呢?”

回到家后他对父亲说他想开一家商店。父亲劝他打消这个念头:“你天生就不是个商人。”但尼克自信地向父亲保证他一定会成功。起初,尼克的经营很不成功,但他不断地进行尝试,很快就找到了成功的经营方法。他的小店红火起来了,只用了几年时间,他的商店遍及他所在的这个州的城乡,令戴维斯和他的父亲十分惊讶。现在,已经拥有几亿资产的尼克感慨地说:“什么事都是可以办到的。只要你去掉那些阻碍自己前进的想法,你就可以成功。”

然而,世界上很多人在未进行某项尝试之前就认定自己“不是那块料”,“天生注定不会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消极观念,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发挥,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

其实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它像一座金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他们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激发出自己身体内潜伏的才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能力,那你只会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无能!

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自己大吃一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干所有“我”能做的事情,是表现“我”的才能的最好途径。你甚至会惊奇地发现拿破仑、林肯未必能做好的事情,但“我”却能漂亮地完成。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的自我评价紧密相连,消极心态者总想到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们不敢企求,所以往往收获更少。遇到新事物,他们的反应往往是:“这是行不通的,这风险冒不得,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这不是我的责任。”当一个消极心态者对自己不抱很大期望时,他就把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封了顶,他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把全部能力发挥出来。

请记住,这个世界就是属于“你”的,不管你是英姿勃发的年轻人还是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只要确信你行,并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你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定位美满人生、编织梦想、学习新知识、改变生活态度永远不嫌迟。你无法使时光停止,但是你可以停止消极悲观的思想。立即开始运用自己的能力,你就能得到你所追求的。

当然,积极地看待生活,发挥自己的能力,争取事业的成功,需要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你没有勇气向固有的错误观念挑战,你可能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希望,重新回到消极悲观的生活中去。所以,即使外界环境对你不利,即使别人断定你不可能成功,你也不要放弃自己。因为你是唯一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当你一直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做成功者时,你的坚强努力就会把你送到成功门前。

淡泊中的执著具有强大的力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美丽,对自己的定位一开始也往往很高,但不少人却总是遭遇失败,慢慢灰心放弃,抛弃定位,随波逐流,这里边固然有诸如才智、环境、机遇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执著的精神。

执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是“十年磨一剑”的等待。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今成大事者,大抵都具有这份执著。

执著使人的内在潜力得以挖掘,使生命的丰富性得以展现。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生贫苦潦倒,以打磨眼镜片维持生活。白天,他在昏暗狭小的作坊里一丝不苟地淬炼、打磨、装配,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劳动情状几乎比夜晚在灯下写哲学著作还要虔诚。白天,他保持着打制眼镜片的劳动姿态;晚上,他在思考和写作中燃烧自我。他不仅成为一个手艺精湛的工匠,更是一个影响几个世纪人类精神领域的大思想家。这就是执著之树结出的硕果。

一个执著者往往默默无闻,普通得如田野里耕作的农人,车间里生产的工人,谦卑得如郊外的草树,如山谷里不为人知的流水。博尔赫斯,几乎一直蛰居在图书馆巨大而神秘的阴影与文字中,他的全部工作便是:在孤独中自由自在地想像。他成为一位作家后,他的一位同事在百科全书中读到“博尔赫斯”的条目,非常惊奇,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百科全书里有一个人,不仅跟你同名同姓,而且出生日期也完全一样。”

这里,不能不提到另一个人——梁实秋。他用断断续续30余年的时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开始,梁实秋共物色了五个人担任翻译,计划五至十年完成。后来,另外四人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梁实秋便一个人把任务承担下来。人生的遭遇是任何人都难以预料的,他在抗战爆发前完成八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七七事变”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他不得不逃离北京。抗战八年间,他几乎中断了莎翁剧作的翻译。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课余之暇,他又将荒废多年的莎翁剧作翻译工作重新开始。1967年,由梁实秋独立翻译的莎士比亚37种译本全部出齐。梁实秋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是啊,执著者往往淡泊名利,单纯得只剩下自己想达到的目标。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日本,有一个年轻人到一家电器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材瘦小,觉得不理想,信口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这只是一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以后,这个小伙子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说:“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他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的工厂的。”于是小伙子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次去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不料两个月后,他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小伙子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于是,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力成为电器行业非凡人物。故事的主角就是后来松下公司的总裁松下幸之助。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拥有一种可贵的精神——执著。

执著对于执著者来说,是一种生活姿态,一种珍爱生命的姿态;一种与世俗对抗的姿态;一种对生命每一瞬间注入**的姿态。“执著”二字说易行难,因为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惰性的因子在,都有一种与执著相反方向的力的牵制,有财富、地位、名望等现实利益的制约,有事与愿违的打击,使得人们容易放弃执著或者中途而废。尤其是在一个充满喧哗的社会,执著者如藏羚羊一般日益减少。可是,我们的时代又越来越需要执著者。无论是伟大的事业,还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甚至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中。拥有了执著,平凡的小草可以铺盖出无边的春色,无名的小河可以汇入汪洋大海。执著者的心房总是洒满黄金般的阳光,执著者的眼里永远充满希望。

有一种可以引爆的东西叫“潜能”

让我们先看以下两个故事:

故事一:一位少妇因车祸导致脑损伤,昏迷了两个月,该用的药都用了,该想的办法都试了,但毫无效果。很多医生认为,她成了一个植物人。但神经外科主任想做最后一次努力:每天在病人床头播放几次病人2岁女儿的哭声和她对妈妈的呼唤。一周后,奇迹出现了,这位少妇竟从昏迷中苏醒,并逐渐恢复了健康。

故事二:国外,有个囚犯罪恶滔天,杀了一家五口,被判处了死刑。法官判他血债血偿,告知他将被以放尽血液的方式处死。当行刑时,死囚被带到一间隔音的房间里,捆绑在**,蒙上眼睛,行刑者用针头刺入他的手臂,但并没有刺入血管,然后打开床下的滴水器,让他听到“滴答、滴答”的滴“血”声,使他自以为是自己的血液在一滴滴地流出。半天过后,死囚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这些都是暗示的结果,前者由于女儿呼唤声的暗示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后者由于恐惧使肾上腺急剧分泌,心血流通不畅而导致死亡。暗示对一个人的事业、婚姻、健康等均有控制性的影响。

一个人若总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能获得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就能获得成功,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定位也会实现。芬妮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芬妮从小智力就很差,先是降级,被列入反应迟钝者之列,后来又被退学。她18岁就嫁了人,婚后生了两男一女,后来她的两个儿子被诊断为低能儿,这使她难以忍受。她决心要帮助孩子,首先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从求学做起!

她到两年制的得克萨斯南方学院去学习,同时还兼顾家务,每天两头忙。全家都赞同她新的追求,但又担心要不了多久,她就会离开学校重新做家庭主妇。

但事实并不像她家人想象得那样。到第一学年末,芬妮惊奇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于是,她除了继续在南方学院学习,又在泛美大学报了课程。三年后,她取得了初级学院学位,还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泛美大学的理科学士学位。

孩子们发现他们的母亲与众不同,因为一般美籍墨西哥母亲都不上大学。孩子们非常敬佩母亲。在母亲的鼓励下,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得很快,两个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地提高,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后来他们转到了正常班级学习。

1971年,芬妮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又担任了豪斯登大学墨西哥美国文化研究所的理事。新的工作又促使她去攻读行政管理的博士学位,并在学习工作之余在大学任教,每周还给基督教女青年夜校上两次课。但她从未忘记她的孩子们。

她总是挤出时间赶回家来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到学校参加家长会,观看孩子们参加的所有体育比赛。在她的悉心关怀和引导下,三个孩子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得相信自己,并用积极的暗示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因为自身的某些弱点就轻易放弃,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不应该爬行的!”张海迪也鼓舞人们:“只要你抬起头来,新的生活就在前头!”

一个人要想成功只能靠自己。出身显贵、条件优越、智能超常、机遇幸运、环境如意等所谓有利因素,这些都是靠不住的,甚至连身强力壮、被人理解和支持这些十分必要的条件也不够充分。那么,自己究竟靠什么?

对那些有着来自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给他们一个笑容,帮助他们树立一种信心: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充满欢乐。

希望是完成超越的持续动力

希望是催促人们达成定位、勇往前进的动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激发因素: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相对的,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

希望,不一定是多么伟大的目标,它可以缩小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期待、小盼望、小快乐、小满足,譬如明天会看到太阳;明天要去听一场音乐会;下星期约了老朋友喝茶;这个月即将有一小笔奖金;阳台上的盆花,即将盛开;明天将穿一身新衣;购买一件想要的物品,完成一个崭新的计划……虽然在别人眼里,或许尽是些微不足道的细碎小事,但是,对个人而言,却能带来一些乐趣,也都值得等待,这些就都能带来喜悦和希望。希望,可能是明天公布考试成绩得高分,或是荣登金榜;希望可能是明天见到自己心爱的人,或是获得自己渴望的答案,也可能是洞房花烛夜的日子;希望可能是工作获得上级的肯定,能表现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希望就是这样平平常常的满足,从从容容的期盼。

有这样一位农家女,生长在偏远的小村子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喜爱一项传统工艺:剪纸,并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这个女孩子不知从哪里听说这么一个消息:一些外国人喜欢中国的工艺品,大老远跑到山西的农家小院去买老太太做的虎头鞋,一双十美元,值好几十块钱呢。她想,北京是首都,外国人多,如果把自己的剪纸拿到那里一定能卖个好价钱。18岁那年,她为自己的剪纸作品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她带着省吃俭用攒出来的路费,满怀希望地到了北京。但是她没有想到,北京艺术品市场里的剪纸那么便宜,她带去的作品,一块钱一张都没人要,险些连回家的路费都成了问题。这次尝试得到的答案是:此路不通,后果是不仅没挣到钱还赔上了一笔路费。此时,这位女孩应当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女孩选择了坚持。她坚持继续学习剪纸艺术。

22岁那年她为自己的剪纸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她苦苦哀求,软磨硬泡拿到了父母为她准备的一千元嫁妆钱,交了省城一家美术馆的展览费。这一次更惨,她不仅赔上了自己的嫁妆钱,还欠下了一大笔装裱费,而且成了乡邻茶余饭后的笑料,这样的后果她已经无法承受了,只好一走了之,为还钱跑到深圳去打工。打工的那段日子尽管她过得很艰难,但她除了每天在流水线上拼命工作外,还挤出时间去上晚间的美术课,处处留心实现自己剪纸梦想的机会。

后来,她做了一次又一次尝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她将自己所能了解到的途径一一尝试。到艺术学校自荐、参加各种各样的评比和展出、给报纸杂志寄作品、报名参加电视台的互动节目、想方设法接触记者、联系赞助搞个人展、请工艺品店和市场代卖、去印染厂推销自己的图样设计等等,她的尝试有许多都失败了,但她勇敢地承担每一次失败带来的后果。她还曾被中介骗走了所有的作品,也曾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每失败一次,她都要狼狈不堪地处理善后问题,但她每一次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始终把酷爱的剪纸艺术放在第一位。后来,她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剪纸工作室,靠剪纸维持自己的生活。她满足了,快乐地认为自己获得了成功,因为日夜与她相伴的是剪纸艺术。最后农家女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日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四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四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残破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拿到驾照驾车去公司报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不完美,也给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不给自己以希望,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面对生活,不论希望大小,只要值得我们去期待、去完成、去实现,都是美好的,而当我们在进行的过程中,必然会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生命便也因此更丰盈,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