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对自己高点定位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有句苏格兰谚语说:“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那些志存高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离开起点。即使你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你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会让你受益终生。
确立明确目标是高点定位的起点
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之后,才能够找准人生定位,工作起来才能有干劲,梦想也才会变成现实。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一个小伙子,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而向柯维咨询。他自己的生活目标是: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
“那么,你到底想做点什么呢?”柯维问。
“我也说不太清楚,”年轻人犹豫不决地说,“我还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自己的目标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么你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柯维接着问,“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年轻人回答说,“这点我也没有仔细考虑过。”
“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什么?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柯维对这个话题穷追不舍。
“我真的说不准,”年轻人困惑地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我从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我确实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了。”
“那么,你看看这里吧,”柯维用双手比画着说,“你想离开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到其他地方去。但是,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如果你真的想做点什么的话,现在你必须拿定主意。”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同样,你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一行的有用之材。
目标会使你拥有胸怀远大的抱负,目标会在失败时赋予你再去尝试的勇气,目标会使你不断向前奋进,目标会给你前途,目标会使你避免倒退,不再为过去担忧,目标会使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当别人问你“你是谁”时,你可以回答:“我是能完成自己目标的人。”
正如空气对生命一样,目标对人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人能够达到该有的人生境界。一个人以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收获,在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存于心里的一幅清晰、简明、有待追求的画面而已。当那幅画面成长、扩大,或发展到使人着魔的程度时,就被人的潜意识接受。从那一刻起,当事人会身不由己地被牵扯着、引导着,为实现心底的那幅画面而努力不已。
然而,大多数人都在没有明确目标或明确计划的情况下接受完教育,找一份工作,或开始从事某一种行业。现代科学已能够提供相当正确的方法来分析人们的个性,以使人们选择适合他们的职业。但许多人依然如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所以到了而立之年乃至不惑之年,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苦恼。
即使你有仁善的性格,有一副健壮的身体,甚至具备丰富的学识、非凡的才干,你也不能保证自己会拥有成功,因为这些并非你人生卓越的全部要素。具备这些条件者成千上万,他们照样失落一生。何故?因为他们缺乏开创事业所必备的条件——发展的目标。缺乏目标的人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他们不知定位为何物,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只看见眼前的阴影,看不见明天的曙光。人生的天空难免阴晦失色,精神世界难免空虚。这样的人生,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错误的目标葬送人生
目标是人生定位的方向,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意味着你将步入什么样的人生。但是目标不是欲望,目标更加具体,也往往给自己设定了时限。它有欲望的感情牵动因素,更重要的则是要由自己做主,由自己去选择自己的目标。但选择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选正确,要选一个可以实现的、适合你的目标。否则,就不如没有目标。
有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名叫布朗的人,他养了一只狗叫杰克。布朗在一家外企上班,虽然生活无忧,但是他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超越自己的老板而暴富起来。
一天,布朗灵机一动,对杰克说:“如果我能教会你像麻雀一样飞翔,世界上的人都将乐意花钱来请我,到那时咱们岂不是暴富了!”杰克高兴地说。“等一等,我不会飞呀!我是一只狗,而不是一只麻雀!”布朗非常失望:“你这种消极态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是成功不了的。我得为你上几天课。”
于是布朗每天下班都要给杰克上课,内容包括目标管理、战略制定以及时间管理等课程,但关于飞行方面却什么也没有学。
第一天,飞行训练,布朗异常兴奋,但是杰克却很害怕。布朗解释说,他们住的公寓一共有15层,杰克将从第一层开始,从窗户向外跳,每天加一层,最终达到15层;而在每一次跳完之后,杰克都必须总结经验,找出最有效的飞行技巧,然后把这些运用到下一次训练中。等到达最高一层的时候,杰克就学会飞了。可怜的杰克请求布朗考虑一下自己的性命,但是布朗根本听不进:“这只狗根本就不理解狗会飞的意义,它更看不到我的伟大目标。”因此,布朗毫不犹豫地打开第一层楼的窗户,把杰克扔了出去。
第二天,准备第二次飞行训练的时候,杰克再次恳求布朗不要把自己扔出去。布朗拿出一本袖珍的《高绩效目标管理》,然后向杰克解释:当你面对一个目标时,总是害怕实现不了,由此就会停下来,忘了自己树立的目标。接下来,只听见“啪”的一声,杰克又被从二楼扔了出去。
第三天,杰克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即拖延。它要求延迟飞行训练,直到有最适合飞行的气候条件为止。但是布朗对此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进度表,指着说:“既然我们有了目标,那么就要每天向目标靠近,对不对?”于是这只忠诚的狗知道,今天不跳仅仅意味着明天跳两次而已。
不能说杰克没有尽其所能。如,第五天它给自己的腿加上了副翼,试图变成鸟;第六天,它在自己的脖子上戴了一个红色的斗篷,试图把自己变成“超人”,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杰克已经摔断了自己的双腿并且左耳失聪,它不再乞求布朗的仁慈。它只是直直地看着布朗说,“主人,我是狗,我不是麻雀,你想杀了我,也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吧!”
布朗则指出:“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受到挫折后,不断努力才能成功的,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目标……”
“闭嘴,开窗。”这只狗平静地说道,然后,它瞄着楼下的一个平地跳了下去。可怜的杰克被摔得像一片叶子一样瘪。
布朗对杰克极其失望。飞行计划完全失败了,杰克没有学会如何飞,它降落的过程就像一袋沙子从楼上扔下来一样,而且它丝毫也没有听取布朗的建议:“聪明地飞,而不是猛烈地下降。”现在,布朗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分析整个过程,找出什么地方错了。经过仔细地思考,布朗笑了:“下次,我找一只聪明的狗不就行了嘛!”
虽然这是个笑话,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哲理:成功与否不在于你有多么宏伟的蓝图,而在于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目标。目标错了,就算你的目标有多么伟大、多么严密,那也是枉然。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作决定的独特方法。但不幸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未必是最正确的。这很自然,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将来,无法提前看到自己的选择究竟会有多少益处,害怕将来不遂己愿。
但是,将来的事谁又能把握住呢?最重要的是抓住现在。只要你现在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可以了。如果相反呢?就马上改过来!
那么,在目标的选择上,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是最可取的。相信自己能够随着局势的变化作出恰当的调整;如果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以最快的速度放弃并给自己新的选择机会。
具体的做法是:
(1)注意真实的目标
作决定前,仔细辨别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真实的目标上。而不要选择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问问自己:我是真的需要一双新鞋还是期待新鞋能把忧郁赶走,给自己带来好心情呢?如果答案是前者就去商店。辨清自己的目标再作决定,这才是对症下药。
(2)面对重大问题时要保持冷静清醒
如果面对的问题很复杂,选择的意义很重大,那千万不要草率。深呼吸,放松身心,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一遍不行,就再问一遍。要是还不能决定,也不要勉强自己,说明现在还不是选择的时候。将问题搁置一下,或许明天、下周、下一个冬天……答案会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3)划掉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一种选择的获取同时也意味着对另一种选择的放弃,没有人能够什么都得到,贪婪反而会令你失去全部。因此应该告诉自己是将最不重要的那一个划掉的时候了。
搞清楚自己这辈子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舞台
人人都想自己的人生舞台一片宽阔,但你首先应清楚,你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舞台。一个人活得窝囊,最突出的原因就是不能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也就是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没有目标。没有自我定位、没有目标就好像走在黑漆漆的路上,不知往何处去。目标为我们带来期盼,刺激我们奋勇向上。当然,在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可能遭遇挫折,这就需要你坚定信念、精神抖擞。
美国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一个人退休以后,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假若没有任何生活目标,每天只是刻板地吃饭和睡觉,虽然生活无忧,但寿命一般不会超过7年。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没有了目标,便丧失了生存的目的和方向,而潜意识里也会认为生存没有什么意义。”
清晰的目标能协助我们找出正确的方向,不致于走许多冤枉路,就好像赛跑选手一样,他们都是朝着终点进发,有目标就给自己划定了最短跑道。更重要的是确定目标能使我们集中意志力,并清楚地知道要怎样做才可获得追求的成果。
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影像研究所主任乔治·布森对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他将这些人分为两组:一组是设定好目标,再制定一套行动策略去实现目标的人;一组是没有特别设定目标的人。结果,有目标的那组人,平均每月赚7401美元;没有目标的人,平均每月赚3397美元。正如所料,奋勇向前的那一组人,较有冲劲,积极努力,生活及工作很满意,婚姻很和谐,身体也很好。
事实上,随波逐流、缺乏目标的人,永远没有机会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个目标明确的人,生活才有意义。不幸的是,多数人对自己的愿望,仅有一点模糊的概念,而不能明确地总结、贯彻。
美国作家福斯迪克说得好:“蒸汽或瓦斯只有在压缩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推动力;尼亚加拉瀑布也要在巨流之后才能转化成电力。而生命唯有在专心一意、勤奋不懈的时候,才可获得成长。”不论是个人、家庭、公司或国家,都需要专注的目标。
住在乔治亚州的乔治随父母迁至亚特兰大市时,年仅4岁。他的父母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因此当乔治表示要上大学时,他的亲友大多不表示支持,但乔治心意已决,最后果真成为家中惟一进大学的人。但是,一年之后,他却因贪玩导致功课不及格,被迫退学。在接下来的6年里,他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毫无人生目标,他多半时候都在一家低功率的电台担任导播,有时也替卡车装卸货物。
有一天,他拿起魏特利的一本著作——《志在夺标》,读完之后,他对自己的看法完全改变,原来自己现在如此惨淡并不是天生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没有人生目标,他开始了解到目标的重要性。的确,目标决定我们的未来。
乔治的目标是重返大学,然而他的成绩实在太糟了,以致连遭墨瑟大学拒绝两次。在遭到第二次拒绝之后的一天,乔治无意间撞见院长韩翠丝,他趁机向她表明心志。见他浪子回头,院长答应了他的请求,准许他入学,但有一个附带条件:他的平均分数要达到乙等,否则就要再度退学。
乔治一改过去的散漫态度,以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斗志昂扬的姿态,重新踏入校门。他每季平均进修20个学分,经过两年零三个月,即以优异成绩取得学位,紧接着再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这就是计划性目标的绝妙好处。当他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后,新的目标也会跟着形成,信心将更加坚定,成就会更大,兴趣会更多。
这个伐木工人的儿子终于成为一名博士,他还在全美发展最迅速的教会中担任牧师,教会地点就在费特维尔市,距他成长的亚特兰大仅数分钟车程。
事实上,从乔治自认为是个成功者之后,他的目标便一个接一个出现,他也成为一个筑梦的人。
乔治的成功说明:确定人生目标之后,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就会取得梦想中的成功,改变人生方向。为了攀越人生巅峰,在家庭、事业、生活等方面获得成功,人就必须有志气地活着,有目标地活着,知道自己一辈子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舞台。
定位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因为定位和现实总有距离,所以你对自己的定位可以不必过于“真实”。哪怕有人认为你的想法只是“痴人说梦”,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毕竟超越了现实的高点定位才值得我们用心去追逐,也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我们的潜能。
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决定只走1公里路的时候,在完成0.8公里时,便会有可能感觉到很累而自我松懈,以为反正快到了。但如果你要走10公里的路程,你便会作好思想准备,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这样走7、8公里,才可能会稍微放松一点。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也同样如此,你的梦想越远大,你为之而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多,即便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你也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
一个具有高远定位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有句苏格兰谚语说:“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那些志存高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离开起点。即使你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你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会让你受益终生。
几年以前的一个炎热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顺便说一句,这节车厢是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
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负责人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公司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公司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如果你是个业务员,赚1万美元容易,还是10万美元容易?告诉你,是10万美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赚1万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兴奋有劲吗?你会热情洋溢吗?”
卓越的人生是高点定位的产物。可以说,定位越高,人生就越丰富,成就越卓绝。定位越低,人生的可塑性越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定位越高,达成定位的可能性越大。”敢于给自己高点定位吧!敢于给自己一个远大的梦想吧!它不应该退缩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接受梦想的牵引,你完全可以成就壮丽人生。
不能有所成就,是因为你的灵魂“跪着”
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近乎于一幅“自我肖像”,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其概念大致包括个人对如下问题的回答: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个性是什么样的,优点有哪些,缺点又有哪些?
我的人生价值在于何处?
我有多少未开发的巨大潜能?
我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可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自我意识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其本质就是“我属于哪种人”。一般而言,一个人内心自我意识的形成通常源于以下渠道:自己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根据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所产生的意识;童年经历,等等。
自我意识具有强大的力量。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自我肖像”,它往往会变得非常“真实”。之后,我们便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来牵引自己的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一样。
所以,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就会按那人的方式来为人处世,最终往往成为那样的人。
一个小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无精打采地诵经读文。长期的修炼并未使他成佛,为此他非常苦闷、彷徨,不知如何改变现状。这时候,一位云游四海的僧人正巧来到这座寺庙。
“大师,今日有缘见到你,真是前世造福!”小和尚颤颤巍巍,还来不及站起身,便激动地说,“小僧今日有一事求教,万望大师指点迷津:伟人何以成其为伟人?比如我们面前的这位佛祖……”
“伟人之所以伟大,那是因为我们跪着……”大师声如洪钟,气度不凡。
“是因为我们……跪着?”小和尚怯生生地瞥了一眼佛像,又欣喜地望着大师,“这么说,我该站起来?”
“是的!”大师向他打了一个起立的手势,“站起来吧,你也可以成为伟人!”
“你说什么?我也可以成为伟人?你……你……这简直是亵渎神灵,玷污伟人!罪过!罪过!”说罢,小和尚赶忙跪下来,双手合十,口中继续念念有词。
小和尚终不能成为一代大师,那是因为他的灵魂是跪着的,他的内心便站不起来。他的自我意识告诉他,面前的佛祖和自己根本就是天壤之别,就算只是一瞬间的想法都是对圣人的亵渎,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既然他在自己固有的思想中那么卑微,“成为一代圣人”的可能性自然微乎其微。
好比一个人,如果从心理上害怕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会在行动上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他即使不失败,也终难取得成功,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泛泛之辈。因为一个不敢给自己高点定位,不相信自己的人是难以突破自我,有所成就的。
高情商的修炼需要我们消除负面消极的自我意识,确立正面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惟有正面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才能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行进指南和马达。
自我意识心理学的一大先驱普莱斯科特·雷奇曾在几千名美国学生中做过一个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某学生学习某科有困难,就会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成绩也不怎么好。然而,如果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其对于这门学科的态度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例如:一位学生因在100个单词中拼错了55个,而且其他很多课程都未能及格,以致丧失了一年的学分,但他第二年的各科成绩平均91分,成了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但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却成了全优生;一个女学生的拉丁文考试4次不及格,在和学校的辅导员谈了几次话后,就以84分的成绩通过了;一位男生被一个考核机构断定为“英语能力欠缺”者,却在第二年荣获学校文学奖的提名……这些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智力是否迟钝或基本能力是否缺乏,而在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不够积极。他们在“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时,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通过改变他们的自我意识,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大大加强,学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在你心灵的眼睛前面长期而稳定地放置一幅自我肖像,你就会越来越与它相近。”所以,当你从这面镜子中只看到失败者的自己时,你等于是在走向失败;反之,生动地把自己定位成胜利者,想象成胜利者,就会为你带来无法估量的力量去迈向成功。
高情商的修炼需要积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积极暗示中形成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准备要为自己画怎样的一幅自画像呢?是意气风发的成功者,还是消极沮丧的颓废者?要知道,伟大的人生是以你对自己的定位——你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获得怎么样的成就——作为开端的。
永远都要坐第一排
“永远都要坐第一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敢于给自己高点定位的勇气,这页是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一条人生经验,也是她取得一生巨大成就的关键。撒切尔夫人正是在她的学生时代,养成了这种“永远都要坐第一排”的积极态度。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誓不失败的决心和积极向上的信心。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的体育、音乐、演讲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她当年的校长这样评价:“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是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政界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夫人。她使英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到今天,撒切尔夫人对英国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不只是在英国国内,就是在整个国际社会,她都被视为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同时她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外界改变了他们对妇女的印象。
在这个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世界上,想坐在头一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坐在前排的人却总不会很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作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真正付诸具体行动。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你一定要学学理查·派迪和基安勒,相信自己是第一。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能指望别人相信吗?鼓舞你的人恰恰是你自己。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教诲:“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是的,“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在生活中你敢不敢说“我是第一”?很多人都喊的出,可是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做到的人少呢?因为他们并不是真心渴求第一。为什么一定要争第一呢?因为只有我们敢于给自己定位第一,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迸发最强烈的认识热情,从而真的夺得第一,而不敢把自己定位第一的人,做事就不会全心全意,又怎么能拼过别人呢?无数人尊敬的成功者,都定位自己是第一,并将自己的誓言实现。记住!生活需要第一。
人穷志不可短
据说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他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
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穷人的状况也往往如此。穷人最缺的是什么?是钱!缺钱给穷人带来深重的苦难,钱就成了穷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个巨大的**,他没法不看重。然而对钱过分关注,就容易忽视钱以外的东西,结果,穷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钱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加可怕。
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这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饥饿、疲劳、孤独、绝望,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惫的老狼,一直跟着他,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成了胖子,却还惶惶恐恐地储藏面包,以至于已经干瘪的面包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四处收集。
穷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他竭尽全力得到的,或许只是一堆干瘪的面包而已。
饿怕了的人常常养成饥饿思维,抓住一块面包便不肯松手,即使已经吃饱,还是忍不住囤积,生怕重新回到饥饿的日子。人只有一双手,既然抓满了面包,便腾不出手来抓其他东西,结果再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穷人缺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没有钱,就难有大的作为,只能为柴米油盐操心;没有钱,就不敢放弃手里这块面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没有钱,就进不了有钱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穷人堆里混。身居底层,便很难高瞻远瞩,于是穷人目光短浅,总是错过机会,一生都在仰望别人,为别人的事业添砖加瓦。穷人的无奈,只有穷人自己能够体会,缺钱就没有事业的基础,缺钱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钱影响心态,缺钱更进不了上层圈子……总之,缺钱的后果不仅是影响到生计,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心态和眼光,影响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影响到人的整个前途。
缺钱还可能导致缺志。只有小算计,而无大志向,眼光盯着琐碎的日常生计,**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得小惠而大喜,还以“知足常乐”自我麻痹。久而久之,穷人不仅缺钱,整个人的精神也变软了。
武汉有个以收破烂为生的人,名叫张天。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元至18000千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
从收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迹。
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一周以后,张天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待他,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13万多个,足足二吨半。
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3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收荒匠”一跃而为企业家,成了百万富翁。
一个收破烂的人,能够想到不仅是收,还要改造收来的东西,这已经不简单了。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至于那600元的化验费,得收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哟,一般的收荒匠是绝对舍不得的,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虽然是个收荒匠,却少有穷人的心态,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办法,这种人,他难道会永远是穷人吗?
穷人也有穷人的希望,穷人也有穷人的优势。穷人所有的,也许正是富人所缺的。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也穷不过三代,世界总是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所以,穷人不能放弃希望,不能不想着追求财富,更不能停止改变现状的思索,穷人更要知道穷的原因,更要找到路在哪里。
用梦想提升人生的境界
梦想就是人生的一种定位,是自我对未来的期许,有梦想的人就是敢于对自己高点定位的人,而没有梦想,你的人生定位也是不清晰的,未来也难免晦暗不明。
美国作家兼政治家兰斯顿·休斯曾说,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断翅膀的鸟儿,再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芜的田野,雪覆冰封,万物不再生长。
李阳,一个英语常常不及格、从未受过英语专业训练的年轻人,后来竟然成为著名的英语新闻播音员、“万能翻译机”、英语口语教育专家,成为一个始终梦想着“在中国普及英文,向世界传播中文,让中文和英文成为并行于世界的两大主流语言”的青年新锐。当记者采访他:现在如果要给年轻人一些忠告,您会说什么?
李阳回答说: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要敢于梦想。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一定要有清晰的设想。我20岁以前发过誓的事情没有一件能做到的。但我有自信,自信让我一直坚持,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人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突破。任何人都会在社会上找到位置,任何人都会过上一种丰富的、成功的生活。
高位截瘫、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说过:“人们为什么爱海迪,那是因为在她身上有面对疾病和困难的勇气,这一点也是我今生的自豪,也许别的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但是我相信自己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放弃每一份的努力,回想过去,我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梦想是对现实的突破,有了它,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会多彩。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力量中,最神奇的莫过于怀有梦想的能力。有伟大梦想的人,即使前方荆棘满布,也不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不要以为梦想只是儿童的事,其实梦想对于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梦想为人生润色,是人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即使不能实现,也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没有梦想的人就只能日复一日机械地生活、学习,哪有丝毫乐趣可言;没有梦想,人们的生命便不会有澎湃的海浪,只如一潭死水,任其干涸死亡。拥有梦想,拥有希望,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
要把梦想变成事实,全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只有付出不懈的努力,才可以使梦想实现。人不仅要有梦想,更要激励自己去实现梦想。当你拥有梦想,它就会像一枚指南针,指引人们走上光明之路。追求可以从旧走到新,坚持可以从梦走到真,你的追求愈执著,成功就离你愈近。
美国第三届总统杰菲逊说过:“当你有一个伟大的主意时,就去做吧。”拥有梦想,付诸行动,成功的希望至少有50%,但如果你的好主意和奇妙构想只停留在嘴上,成功的机会就很渺茫。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认准了方向就果断追求的人。
1910年10月,当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之时,欧美各国新的交通工具与先进技术都逐渐输入日本。电车是其中令人注目的交通工具。松下幸之助喜好预测、推想和分析,有先见之明,认为各路电车一旦完成通车,自行车的需求就会减少,将来这类行业不容乐观,相反,与电车相关的电气事业因为能满足人们的迫切需要,日后一定能兴盛起来。
想到做到,松下幸之助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五代自行车店的工作,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当了一名安装室内电线的练习工。尽管他对电的知识一窍不通,但由于喜欢,所以学起来得心应手,很快便掌握了安装和处理技术,并成为了熟练的独立技工。由于工作出色,1911年,他被晋升为工程负责人。
在工作中,松下幸之助改良并试制出了一种新式产品,可是上司却对此付之一笑。松下幸之助为自己的发明遭到冷遇感到惋惜和不服,他感到,即使在自己向往的电灯公司也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唯一的办法是另立门户,自己创业。于是他在大阪市一个叫猪饲野的地方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开办了一家小作坊,职工共有5人,包括他们夫妇及内弟井植岁男(后成为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始人),产品便是松下幸之助发明的新式电灯插口。这就是闻名全球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最初模样。
小工厂成立后,等待松下幸之助的不是开市大吉而是一度失败。1917年10月,电灯插口制作成功,但10天内仅卖出100个,营业额不足10日元,不仅没有盈利,连老本也赔光了,他的妻子只得靠把衣物送进当铺度日。
松下幸之助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同年底,机会来了,川比电气电风扇厂让松下幸之助替该厂试制1000个电风扇用的绝缘底盘。这对困境中的松下幸之助来说,恰如旱苗得雨,他反复试验,解决了技术难题,又与妻子、内弟一起日夜奋战,在年关迫近时如期交了货,且质量赢得好评。结果,松下幸之助在年底获得了不错的盈利。
1918年3月,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北区西野田成立“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从而开始了他辉煌的商业生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经营,松下幸之助终于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国际性的企业集团。松下幸之助从白手起家变成了连续几十年蝉联的“日本最高额纳税人”。
从松下幸之助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坚持自己认准的事做下去,尽管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付出终有收获,所以只要你认准了,就别再犹豫,朝着你的梦想执著地追求吧。
人成长到一定年龄,总会感觉到时间的快速,似乎凡事都在“一瞬间”发生,走过的岁月旅程也都在“一瞬间”消逝无踪,留给自己无限唏嘘。如果我们不紧紧追随梦想,那么落下之后就再也追不上了。
人生因为有梦想而精彩。没有梦想的人生,犹如死水一潭。一个有梦想,愿意追逐梦想的人,才不会辜负这一生一世的美好时光。有梦想推动的人生,为自己定位的基点才会更高,生存的境界才会一步步提升。
不懈攀登的生活更有意义
在完成定位的途中,有的人放弃,有的人半途而废,而有的人则一直攀登,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也只有这样的人,他对自己的定位才能成功、才有意义,他的人生也才有意义。
在放弃者、半途而废者和攀登者这三种人中,只有攀登者的生活是全面的。半途而废者仅仅达到了基本的物质生活,还处于生活的基层,离全面的生活还很远。但是,攀登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对自己要去干的事情具有很深刻的目标意识,并且具有很强的热情,两者无时无刻不引导着他们。他们知道如何体验快乐,并且把攀登看做是生活对他们的礼物和恩赐。攀登者知道山的顶峰不一定有最美的风景,但它具有一种神秘的、诱人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一个顶峰。就是这种力量吸引着攀登者超越自我、抵达峰巅。
攀登者注重的是长期的收益,而不是短期收益。他们知道现在每向前跨一小步,向上攀登哪怕一点距离,在日后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收获。这与半途而废者是完全不同的。攀登者把丰收放在了将来,而不像半途而废者仅仅对现状满足,并不敢去面对未来的可能性。
攀登者常常有一种强烈的信念,即相信某些事比他们自身更强大,这些更具有力量的事物正是他们想去征服的。当他们面对那些具有压倒一切以及巨大威慑的山峰时,这种信念就会让他们充满巨大的力量,敢于向最大的危险挑战,并且这也是他们希望的事情。也正是这种信念使攀登者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像登山一样,有人已经确定了某些路线是不能走的,但是攀登者并不相信这些,他们偏要从这些路线攀上顶峰,可见,攀登者不仅敢于向可能性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向不可能性挑战。战胜不可能性,并获得真正的胜利,这是攀登者最大的特点。
攀登者都是坚持不懈的,他们具有极强的体力和恢复能力。他们在进取中不断排除障碍,找寻攀登的道路。如果他们到了一个绝对无法把握的地方或者走到一条死路上,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原路退回。当他们累了,无法再向前跨上一步,他们仍然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放弃”不属于攀登者的词语,他们是离放弃最远的人。他们具有成熟性,以及理解偶尔的后退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这一道理。他们拥有超人的智慧,当然明白失败是进取的很自然的一部分。攀登者并不是蛮干的,他们的生活充满着真正的勇气和科学性。他们是生命的探索者。
当然,攀登者也是人。有些时候,他们也会感到厌倦,甚至担心失败;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了疑问,也会怀疑自己,或者感到孤独、受到伤害。有时,你会看到他们与半途而废者混在一起。然而他们之间不同的是,攀登者正在积蓄力量,等待重新恢复活力,并将开始新的攀登,而半途而废者却只希望自己一直待在营地。
攀登者善于迎接挑战,与他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的是一种紧迫意识。他们自我鼓励,具有很高的精神动力,并且努力奋斗以获得生命的辉煌。可以说,攀登者就是行为的催化剂,他们总是让事情得以发生。
生活中的“攀登者”总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常常能够鼓舞人心。有时,他们也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甘地——一位印度的精神领袖,他把自己无畏地贡献给了自由与美好生活,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为整个国家的领导者。甘地就是一个不懈的攀登者,他的事迹持续不断地鼓舞着这个世界。
美国诺特拉·丹蒙足球队的教练劳·荷尔兹有一段传奇,他是从来都不能容忍借口和不行动的。荷尔兹在少年时很穷,也很凄惨,并且患有严重的口吃,他非常害怕在公共场所讲话,甚至到了不敢去上口语课的程度。
一天,他找到了并学会了给自己确定人生目标的力量,他为自己确定了107个目标,其中包括:与美国总统进餐、漂流沱河、会见波普、跳伞中尽量延长张伞的时间、做诺特拉·丹蒙队的教练、得年度冠军和锦标赛冠军等等。今天,荷尔兹已经完成了他107项目标中的98项。他超越了自己,获得了荣誉,创造了奇迹,不仅战胜了对自己不利的逆境,还战胜了许多我们认为不可能战胜的东西。
“立即干”、“做得最好”、“尽你全力”、“不退缩”、“我们能产生什么”、“总有办法”、“问题不在于假设,而在于它究竟怎样”、“没做并不意味着不能做”、“让我们干”、“现在就行动”。这些都是攀登者热爱的语言。他们是真正的行动者,他们总是要求行动,追求行动的结果,他们的语言恰恰反映了他们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