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为本(1 / 1)

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养成一种勤奋、不怕艰苦、坚持到底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使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想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勤奋是最好的途径。要始终相信:勤奋是金,勤奋可以创造奇迹。

勤奋是一个人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需的前提,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人出众,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勤奋才能实现。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真正的学生学习很努力。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生,你要么是个天才,要么是个懒汉。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必须通过努力学习而不能依靠天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要在学习上取得像在其他事情上一样的成功,需要艰苦的工作,有时候是极其艰苦的工作。然而,一个好成绩就是努力学习带来的很好的回报。

王羲之,东晋最著名的大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世称其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的时候父亲就传授笔法论给他,后来他又跟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尊称为“书圣”。他少年时并不是一个才智出众的孩子,还稍微显得有些木讷。他从7岁跟着老师学习书法起,便坚持勤学苦练。他每天笔耕不辍,即使休息的时候,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气势,经常手随心想,有时还在衣襟上描画。王羲之经常在家中的水池边练习写字,这样可以直接从池里取水研墨、洗笔和刷砚,竟然使一池清水变黑。至今在王羲之的故宅仍有“墨池”遗迹,而“临池”也成为习字的一个代称。最终,王羲之集众家所长,改变了晋代以前平板匀整的篆、隶书法,创造了飘逸潇洒的行书、骨力刚健的楷书、神采飞扬的草书这三种具有个人风格的字体,也可以说是勤奋造就了一代书圣。

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与古人不同,成才的道路当然也不止一条,更不用去效法古人的“凿壁偷光”、“刺股悬梁”,但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每一个领域都同样需要努力。即使最有才华的人,也必须努力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完善技巧,学习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例如,钢琴家、小提琴家和数学天才,他们的才能如此出类拔萃以至于我们称之为天赋,好像他们的才智是先天赋予的,而不是通过努力工作得来的。事实上,即使这些学生,也必须通过坚持不懈、不遗余力的努力奋斗,才能熟练地演奏乐器,或者实现数学上的突破,有时候这些工作使他们感到厌烦,常常使他们筋疲力尽。

因此学习是反对放纵和怠惰的。它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集中思想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有一切具有挑战性的要求。

王安石曾写过《伤仲永》一文,说是有个神童仲永,长到5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做诗,他能立即写出。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都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再让他学习。他长到十二三岁时,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他的才能消失,沦为普通人。

仲永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但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这是因为他没有做到后天的勤奋学习。人生所或缺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能力而是勤奋。所以,无论是天纵奇才,还是先天不足者,都时时当以此自勉。天才无需自傲,凡人无需自卑,因为凡人每日勤劳,积至十年,虽愚亦智。而天才久不用功,也会变得碌碌无为。

学习就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对天才所下的定义那样,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所有的学习也一样:需要勤奋,懒惰没有用处。

毫无疑问,懒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纵使你是天才,也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另外,这些人还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总想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从不相信勤奋有收获。勤奋是千百年来人们成才的法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道酬勤。有一首歌唱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无论什么时候,勤奋都是一种值得社会称誉的美德。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世上机缘巧合的事太少见。有人说“我很聪明”,假设你果真如此,你就应该为聪明插上勤奋的翅膀,这样,你就能飞得更高更远;如果你还不够聪明,你就更应该勤奋拼搏,因为“勤能补拙”,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龟兔赛跑”的故事。最终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无一不是勤奋的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勤奋比天才更可靠。

父母要经常教育孩子:懒惰不可取,勤奋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勤奋就不会取得好的成绩。万事要以勤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