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意践踏孩子们兴趣的幼芽(1 / 1)

总听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爱学习。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吗?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事例:

雪尼从两岁时就开始学钢琴、上识字班、学美术。上小学以后,雪尼的妈妈又给他报了奥数班、少儿剑桥英语班、舞蹈班、音乐班,每个节假日时间填的满满的,雪尼几乎没时间玩。她想去公园,可星期天全被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占了;她想滑旱冰,可妈妈说那是浪费时间;她看见妈妈在浇花,就一边开心地帮忙,一边缠着妈妈问这问那,可妈妈却说,别吵吵,赶快去练琴!现在,雪尼就要考中学了,可她对学习却越来越没有兴趣。妈妈愁得唉声叹气,总说雪尼不争气。后来经询问才知道,原来雪尼妈妈当年很优秀,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没有大的作为,如今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其实雪尼妈妈错就错在逼孩子学习,而不是去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喜欢学习。在我们当今的大中城市里,甚至大部分县城中,像雪尼妈妈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一项家庭调查不完全统计表明:有80%以上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而在这80%的孩子中,又有80%以上的孩子对此有逆反心理。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在孩子身上倾注着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结果呢,他们的苦心却总是适得其反。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应该知道: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期望来为孩子选择将来的路,并强迫孩子去顺从和适应,而要从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否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兴趣的幼芽可能会一再遭到践踏。这样,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兴趣和热情将容易泯灭,从而导致他们难以产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的余地也会越来越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并通过积极正确的引导,来保护并增强他们的兴趣,使其快乐自然地求知和成长。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诞生了一位很有名望的昆虫学家,他就是闻名世界的法布尔。那里山清水秀、宁静和谐,给小时候的法布尔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法布尔的祖母养了好多鸡鸭,而且常常抓些昆虫给鸡吃。每当祖母手里拿着装昆虫的瓶子喂鸡时,法布尔就趴在栅栏外边出神地看着小鸡抢虫子吃的情景。懂事的法布尔为了让祖母休息,每天抓小虫子喂鸡。抓着,抓着,法布尔对各种各样的小昆虫感兴趣了。他通过观察、接触,渐渐的掌握了很多昆虫的习性,也因此为他的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法布尔考上师范学校,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昆虫特别偏爱。他常常把美丽的蝴蝶分成类,做成蝴蝶标本,夹在标本夹里。在毕业的讲演会上,他讲演了如何区分害虫和益虫的方法。

毕业后,他在一所中学任教,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仍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就在这一时期,他提出的“人工养殖益虫”、“利用益虫去治害虫”等方法,对昆虫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之后他又完成了《昆虫记》等多部流传于世的不朽之作。

法布尔正是由于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为之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去进行研究,以至于成为一名昆虫学家,为昆虫学界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可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许多家庭中,往往在孩子的兴趣之火刚刚烧起来时,就兜头一盆凉水,将它浇灭,很可能因此而扼杀了一个天才。一位名人曾说过:“从庸俗到天才只差一步。”世界上之所以天才人物如此之少,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凡是注意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现,孩子们都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甚至包括一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也会如此。孩子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去从事,一旦他们步入这一轨道,其能力就会得到惊人的发展。兴之所至,自有乐趣,有了乐趣,自有毅力,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教育是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家长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期望来为孩子选择将来的路,而要从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让孩子发现美、选择美、追求美,使孩子对美好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热爱新生事物的良好习惯,以便使孩子的潜在能力、特长能够得以正常发挥。一个人,只有当他具备了一定的爱好和特长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他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