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为耐不住寂寞而终止了前进的脚步,就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要想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是一种可贵的沉稳风范,是一个人淡泊明志的修养,更是我们追寻梦想的关键。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寂寞就是其中之一。真正**四射、五彩绚烂的时光都是短暂的,我们面对的多是平凡普通的寂寞生活。对于寂寞,有些人不能忍受,为了摆脱寂寞,他们甚至用凑热闹、赶时髦、追风潮等麻痹自己。这样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快感,但却整日浑浑噩噩地生活,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最终郁郁寡欢直到老死。而有些人却能享受寂寞,他们在寂寞中自我反省,深谋远虑,养精蓄锐,等待蓄势而发的那一刻。
铁树沉寂60年方开一次花,昙花积聚一个花期只为数小时的盛放。人生也是如此,寂寞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样,时时刻刻伴随我们左右。要想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是我们追寻梦想的关键。若是耐不住寂寞而终止了前进的脚步,就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历史上那些大有成就的人,大多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能在寂寞之中提升自我,蓄势待发。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14岁时就被选入宫做了才人。她因深受唐太宗喜爱,故得“武媚娘”的称谓。
唐太宗死后,按照当时的礼葬制度,武媚娘必须去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太宗守孝祈福。从此,一盏青灯伴苦丝,一轴长卷伴枯灯,武媚娘开始了她漫长的尼姑生涯。
在感业寺里,整日吃斋念佛,诵读经书,日子极其寂寞难耐,许多妃嫔因无法忍受孤寂而自暴自弃。但想出人头地的武媚娘却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寻找出路,她把感业寺当作修身养性的地方,她要在这里养精蓄锐,等待走出去的良好时机。
李治在感业寺的出现,让早已有所准备的武媚娘获得了二次进宫的机会。
武媚娘有着清醒的头脑,再次回到皇宫的她并没有急于大刀阔斧地施展她的政治抱负,而是先卑躬屈膝地侍奉皇后,然后再用手段博得昭仪的封号,而后又采取种种手段将自己的敌人一一消除,最终突破重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懂得享受寂寞,最终成就梦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而寂寞之时正是完善自我、鞭策自我的绝佳时机。不在寂寞中奋斗,怎会一鸣惊人?不在寂寞耐心中等待,又怎有机会看到旖旎动人的彩虹呢?
如此来看,寂寞是一块试金石,可以试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坚韧的意志;是否能守住精神的底线;是否能控制住躁动的灵魂;是否能安抚无休无止的欲望。因此,对于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来说,耐得住寂寞并能好好地享受寂寞则是一种修性,是一种可贵的沉稳风范,是一个人淡泊明志的修养,更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关键。李时珍的家族世代从医,但在当时社会中,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因此,李家经常会遭受豪强官绅的欺侮。为了能出人头地,李时珍的父亲决定让他读书应考,期望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然而,自小体弱多病的李时珍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一顾。在他14岁那年中了秀才后,又三次考取举人,但均不得愿,次次名落孙山。
于是,他跟父亲表明自己要放弃科举做官的打算,要专心学医。并用这首诗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父亲见儿子态度如此坚决,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精心加以辅导。
父亲告诉李时珍:“‘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李时珍放弃了衣食无忧的平淡生活,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陪伴下,步行前往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众多名山大川。
在涉足户外的这些日子里,李时珍每日面对这巍巍大山、青青悠草,无疑是寂寞的。但他能耐得住寂寞。在这寂寞的日子里,他深入实地进行调查,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
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调查,他解决了许多药物学上的疑难问题,编写完成了我国药物学上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先后历时27年,被达尔文称赞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十年窗下无人过,一举成名天下知”,望着成功者头上的光环,人人都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但人们却不知在这光环背后,成功者忍受了多少寂寞的时光,他们在默默无闻前行的路上付出了多少辛酸、多少汗水。
由此可见,寂寞并不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也不是懒散与停滞,更不是所谓的孤独或寂灭,正如古人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实,人人都有独处的需要,而拥有寂寞的人生才是圆满的、没有遗憾的人生。
耐得住寂寞不一定都能通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必定来自与寂寞奋争的过程。因此,面对成功路上的寂寞,不要害怕,不要逃避,不要自我堕落,耐住寂寞,享受寂寞,在宁静淡泊中默默耕耘,积蓄力量。只有如此,人生才不会肤浅,精彩方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