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凝聚”与“耗散”间实现均衡(1 / 1)

公司管理要在平衡与不平衡间耗散,在稳定与不稳定间耗散。

公司的管理是一个耗散结构,就是在平衡与不平衡间耗散,在稳定与不稳定间耗散,华为公司已经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敢于耗散,今天敢于说自己,将来别人有事时,我们已经平息了。我们这次把马来西亚事件写成了报告文学,这个报告文学就是新年贺词,让大家看看公司怎么丑的,高层干部怎么丑的,敢于把丑向全世界公布,我们就是敢于胜利。

——摘自:《以“选拔制”建设干部队伍,按流程梳理和精简组织,推进组织公开性和均衡性建设》,2011

在耗散中不断激活队伍,防止“熵死”。

我把“热力学第二定理”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意思就是要拉开差距,由数千中坚力量带动十五万人的队伍滚滚向前。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我们决不允许出现组织“黑洞”,这个黑洞就是堕怠,不能让它吞噬了我们的光和热,吞噬了活力。

——摘自:任正非在2013年度干部工作会议的讲话《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

公司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任正非认为:公司的运作应该是一种耗散结构,应该让公司在稳定与不稳定、平衡与不平衡间交替进行,这样公司才能保持活力。

什么是耗散结构呢?耗散结构原本是热力学系统中的概念,一般指某种物质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科学化的语言难以理解,任正非对耗散结构做了一个形象而通俗的解释:“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

对公司而言,构建一个耗散结构组织,能够有效地将公司周边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循环。例如,华为公司对员工奉行“不让雷锋吃亏”的薪资制度,有效奋斗的员工能够拿到丰厚的回报,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对公司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热爱”,如果只有公司对员工的爱,这种爱是不能持久的,因此企业还要将员工的这种爱耗散掉,通过奋斗者和流程优化来巩固,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掉潜在的能量,形成新的势能,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凝聚”是耗散的对立面,是新兴企业蓄能发展的必备生存之道。长期蓄能而不释放,就容易形成组织黑洞,演变成源源不断的内耗。任正非在对外合作组织结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的凝聚力太高了,凝得太紧了,不激活,能量不耗散掉就不做功,所以我们要改善管理……IPD、ISC、财务IT、对外合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在形成耗散结构,有耗散结构才能产生能量。”

耗散与凝聚都不是绝对的方法论,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缓和企业内部的矛盾,让整个企业的整体状态趋于平衡。任正非举例分析道:“板块之间肯定会有冲突。地理板块冲突造成地震和火山爆发,沉淀下来就是新大陆。华为肯定有板块之间的冲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国有企业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原因。他们没有良好的耗散结构。凝聚力一定要转化为新的凝聚力,新的凝聚力能否解决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我看不一定。凝聚完的东西一定要耗散掉,否则无法产生能量。一定要寻找到企业的内在矛盾,一定要深入考虑企业的内在矛盾。”这是构建耗散结构组织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