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百分之一(1 / 1)

心理魔法课堂 方州 977 字 3个月前

最近,经常有读者来信询问同性恋的问题。“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倾向,也是青春期性教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鉴于它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在此,我只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同性恋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帮助,为他们在将来可能要经历的争议做点准备。

在世人眼中,人到情窦初开的年纪,对异性产生向往和倾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我们当中偏偏有一些人,却对同性产生了爱情,这,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许多人不能接受的事实。

男人爱男人,女人爱女人这一事实,自古以来就存在,但纵观人类的历史,对这一现象,都是压制和惩罚居多,宽容和支持的声音几乎微乎其微。在西方宗教中,同性性行为一度被认为是罪恶的,邪恶的;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同性间从事性活动是犯罪;在医学界,“同性恋是一种精神变态”曾经是主导几个世纪的看法;而在公众眼中,同性恋与这个主流世界背道而驰,是大逆不道。随着近现代对个性发展和性行为的研究,以及同性恋群体在多方面争取权利的斗争,同性恋才逐渐被看做是人类正常性行为的一种,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保守人群把这种行为看做是变态的、反常的、错误的,这其中也包括同性恋者本身。

那么,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同性恋者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相当难回答。因为关于“同性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是指与同性发生过亲密的性接触,还是指从未进行过同性性行为,但受到同性的强烈吸引,在性心理上有这种欲望,抑或是在心理上有欲望,而且真正有过同性性行为,但自身却不认同同性恋身份的。由于定义上的混乱,所以要回答我们中的同性恋者究竟有多少,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各国的性学工作者,都尝试估计人口中的同性恋比例,比较可靠的研究数据表明,那些纯粹的同性恋,也就是满足性行为、性心理、身份认同三个要素的,约占2%-4%,但在中国,要远低于这个比例,不会超过1%。可见,同性恋群体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星球上,终归还是少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先天遗传论,认为同性恋者是遗传的结果,生而为同性恋者;有后天生理论,认为是由于内分泌等生理病变导致同性恋行为;有性认同偏差论,认为同性恋者主要是在幼时或青春期时,在自己的性别认同和对异性的性吸引的学习上出了问题,这多是源于父母的教育、同辈群体的示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还有诱发论,认为一些同性恋行为,是长期处于同性群体中,比如军营、监狱,由于找不到异性解决性饥渴而被迫或诱发的。总之,对于同性恋起因的研究已经进行了100多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关于成因的研究结果曾被用来迫害同性恋者,世界卫生组织虽然早就断定,同性恋不是心理的疾病,但一些人仍然坚持同性恋是精神疾病的观念,或者认为一些青少年出现的同性性欲望是不正常或精神不健康的观念,他们认为只要找到了同性恋成因,就可以“挽救”那些同性恋者,把他们改造成符合大众标准的异性恋。一些医生采用一些治疗手段,如电疗、激素疗法、性器官切除、脑部手术等等,来消除同性恋的欲望,纠正同性恋的行为。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取得的效果都不明显,不仅如此,这种基于歧视前提的治疗,还破坏了同性恋者本来健康的人生。

由于社会的偏见,同性恋者往往把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欲望隐蔽起来,对他人坦白自己的性倾向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所以许多同性恋者会一直把真相隐瞒到底。同性恋的青少年则常常由于无处申说的巨大心理压力,得不到同伴或家人支持,缺乏积极的成年人榜样,而导致情绪的不稳定,甚至产生自杀的企图。

因此,对那些来信声称“自己是个不可救药的同性恋”的青年朋友,我想对你说:别再烦恼,鼓起勇气,无论你是隐藏或是亮相,作为人群中的那1%的部分,作为一个平等的人,你都有权利活得自信和健康。对那些来信“怀疑自己是同性恋”的朋友,我建议你慎重地对待自己的身份认同。选择爱异性,还是爱同性,是人的性倾向,而性倾向并不是一次成形和恒定不变的,不同的人们在各自生活的不同点上会有不同的认同,此一时是异性恋者,彼一时又成了同性恋者。而且性倾向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也就是说,一个人并不一定必须要么是同性恋者,要么是异性恋者,而是可以对两种性别的人们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吸引。青春期是探索自己性倾向的阶段,相当多的年轻人还不能确定自己性倾向,一些青少年可能在没有任何性经验的情况下认同自己是同性恋者,这种暂时的认同混乱也是正常的。

最后,我们对同性恋者应该是何种态度呢?我认为,首要的是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这也是我为什么用“人群中的百分之一”作为本文的标题,目的就在于提醒大家:同性恋者生活在我们当中,他们是少数群体,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少数,就可以歧视他们,就可以忽视他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