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习的灵感?(1 / 1)

心理魔法课堂 方州 708 字 1个月前

在心理咨询中,常常听到有的同学对自己经过艰苦努力,成绩依然上不去的情况沮丧万分,觉得自己没有天赋和灵感。其实,据统计数字表明:90%的大学生均有一定的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而10%左右的大学生一方面虽然苦于自己没有灵感,也没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却认为自己智商并不比其他同学低,内心很不服气,心有余而力不足,却不知原因何在。

其实,灵感是跟创造动机和对思维方法不断寻觅相联系的,是以创造者对解决任务的方法不断探索为前提的,它是创造者长期顽强劳动的结果。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心血**、灵机一动的产物,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这时人的思维会产生突发性的飞跃。

“灵感”表面来看是偶然产生的,其实它是长期深思熟虑的必然结晶。当一个人长时间专心潜研某一问题时,这个问题就会在他的脑海里驱之不散,挥之不去,成了他梦寐以求的悬念。大脑皮层就会形成一个相应的优势灶,把原先掌握的全部信息紧急动员起来,使智力活动达到**。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就会象打开电钮一样,全部线路突然贯通,立刻大放光明。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产生灵感的前提。灵感是长期积累、艰苦探索和在创造思维中作出积极努力的一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他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等待成功。灵感出现以前,都有长期的知识准备和坚持不懈的探索。不进行艰苦的劳动和积极的探索,而把创造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灵感的到来,则无异于“守株待兔”。

灵感的产生需要外部条件,即外界刺激,触景生情。或因外界某一刺激而受到原型启发,或由于某种联想而触类旁通。灵感是突发的,飞跃式的。由于长期的积累,使创造者的智力活动达到白热化程度,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或因外界某一不期而至的刺激诱发,或因某种自由的联想,或由其他思维的触类旁通的机制,或由几种主客观因素的交织,忽然间把创造者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把智力活动提高到某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时,记忆储存的材料重新组合,联想高度活跃,思路接通了,问题便迎刃而解。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在发明电话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远距离传播时信号衰减。他起先想采用放大原始信号的方法,但是没有成功。有一天他搭乘驿车到巴尔的摩去,在旅途中发现,邮车每到一个驿站就更换拉车的马,于是他产生一个想法:在电话线路沿途设置放大站,不断放大信号。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行,电话信号长途传输的衰减问题终于解决了。

灵感是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产生的。如果一个人焦虑不安、悲观失望、萎靡不振,疲劳烦躁和过分的自我否定,都是不能产生灵感的。宁静清新的环境、恬淡闲适的心情、健康的身体、精力充沛常常是产生灵感的条件。在良好的心态和环境下,人的脑细胞积极活动、充满活力、思路畅通、思维也比较敏捷。人在睡后、做梦、散步、听音乐、阅读时往往迸发灵感。懂得灵感闪现规律的人,在一个问题久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常常有意放一放、休息一下或换一种劳动方式,以诱发灵感。

综合上述,灵感的激发,首先必须进行长期的准备性劳动;其次必须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直至对问题达到沉迷的程度;再者必须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为对问题长时间的专心研究常常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路;另外充分利用原型启发,养成随身带纸和笔的习惯,保持乐观而镇定的情绪,均有助于灵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