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青年怎样看待自己?(1 / 1)

心理魔法课堂 方州 842 字 3个月前

青年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心理学中的生物发生学派认为性成熟过程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对本身“自我”兴趣发展的直接根源。确实,性的成熟、身高的飞跃、体力的增强、身体外形的变化等等,可以激起青少年对自己、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在过渡年龄开始之前,儿童虽然长大了一些,身体有了变化,力量也增加了,然而这还没有引起他们对内省的兴趣。这种情况之所以在青年初期发生,首先是因为生理的成熟,也是长大成人的社会标志,同龄人和成年人对此特别要注意。少年所处地位的矛盾,他的社会角色的结构以及抱负水平的改变——所有这一切首先引起了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的产生是以前全部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独立性的发展不是别的,而是从外部控制系统向自我控制的转化。但是,任何控制都需要关于客体的信息。就自我控制而言,就应当有主体关于自身的信息,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水平,“自我”形象的复杂性、统一性以及稳定性的程度,都是与智力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的。

尽管男青少年沉湎于自身,以从事体验为乐事,但他们在获得这些能力时也发现了整个新的情感世界,发现自然界的美丽,音乐的动人,这些发现常常好像是灵机一动、突然间实现的。比如一个青年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我独自沉思时,忽然听到鸟在歌唱,我以前从没有注意过它。”14—15岁的男青年已经不把自己的情绪感知和理解为某些外部事件的从生现象,而是感知和理解为自身的“自我”状态,这时,甚至客观上无所指的信息也常常激起高年级学生的内省,思索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这是一件非常重要、可喜而又激动人心的事情,但是它也会引起许多令人惊慌不安的体验。在意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特点时,也会产生孤独感。男青年的“自我”还不确定、模糊不清,并且带有弥散性,它常常被体验为混乱不安或内心的空虚感,而必须用某种东西来弥补这种空虚,由此便产生了对交往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交往的选择性。

青少年关于自己的观念总是和团体的形象“我们”,即同性别的同龄人的典型形象相联系着的,但是它永远不能和这个“我们”完全符合。他们关于人生的各个时期的观念是极其主观的:16岁的“小大人”便觉得25岁就已经老了,常常把成年人同静止不动和平平淡淡等同起来。他们有时热烈地渴求新的经验,有时在生活面前又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心理甚至能引起某些人的厌世情绪。他们常常在考虑如下一些问题:“我是怎样一个人?”“我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和我的前途是什么?在过去的生活里我做了什么以及我还能做什么?”具体地说来,男青年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

青年期的体力和智力,都处于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精力特别旺盛。加上又没有多少家庭牵挂,学习、工作之外,余力很大,强烈希望发展自己,实现其个人价值,“个人奋斗”。男青年在奋斗之初,常常对自己的长短处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最佳成才途径。在选择最佳成才途径之前,他们往往要经过痛苦的、曲折的摸索阶段。

男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和仪表的特征非常敏感,常常将自己的发育和同伴的发育做对比。这时,男青年关于美的标准和真正“觉得可以令人满意的”仪表的标准往往过高而不合乎实际。

使男青少年忧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怀疑自己男性功能是否健全,是否已按男子的生理特点发育成熟。通常是男青年担忧自己的阴茎短小,不像一个男子汉,将来结婚成家以后,不能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不能生育后代,或由于快感缺乏而使妻子不满。其实,绝大多数的男子阴茎发育是正常的。

体格不健壮也是男青年常忧虑的一个问题。因为社会舆论认为作为一个男子汉应当“虎背熊腰”,他们崇拜那些具有虎背熊腰的躯干、丰满宽阔的胸部、结实隆起的肌肉、粗壮有力的四肢的“美男子”。反之,若自己个小身矮,则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大汉和姑娘面前昂不起头来。有不少矮小个子的男青年化气为力,发愤进行健美锻炼,练单、双杠,举杠铃,握哑铃,终于使自己的块头增大起来。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男大学生在苦练健美,以期使自已强壮,赋予男子汉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