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值得痛苦
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痛苦的,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痛苦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痛苦,甚至痛不欲生,你也无法改变现实。
痛苦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所有人都会有痛苦的时刻,但如果是毫无原因的痛苦,或是虽有原因但不能自控、重复出现,就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了。这时如果还不及时调整,一味地痛苦下去,就会出问题——你随时可能崩溃掉。
当下,痛苦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通病,很多人都在叫嚷着“我好痛苦”!但大家想明白没有:令人感到痛苦的是什么?痛苦又能给人带来什么?毫无疑问,痛苦这种情绪消极而无益,既然是在为毫无积极效果的行为浪费自己宝贵的时光,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出改变。不过,我们要改变的不是诱发痛苦的问题,因为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对于问题的看法,这会引导我们走向解脱。
有一位朋友刚刚升职一个多月,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就因为工作失误被裁了下来,雪上加霜的是,与他相恋了5年的女友在这时也背叛了他,跟别人走了。事业、爱情的双失意令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的他爬上了以前和女友经常去散步的山。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曾经的山盟海誓依稀还在耳边,只是风景依旧,物是人非。他站在半山腰的一个悬崖边,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想,“不如就这样跳下去,反倒一了百了。”
他还想看看曾经看过的斜阳和远处即将靠岸的船只,可是抬眼看去,除了冰冷的峭壁,就是阴森的峡谷,往日一切美好的景色全然不见。忽然间又是狂风大作,乌云从远处逐渐蔓延过来,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他给生命留了一个机会,他在心里想:“如果不下雨,就好好活着,如果下雨就了此余生。”
就在他闷闷地抽烟等待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半山腰有什么好看的?再上一级,说不定就有好景色。”老人的话让他再也抑制不住即将决堤的泪水,他毫无保留地诉说了自己的痛苦遭遇。这时,雨下了起来,他觉得这就是天意,于是不言不语,缓缓向悬崖走去。老人一把拉住了他:“走,我们再上一级,到山顶上你再跳也不迟。”
奇怪的是,在山顶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色。远方的船夫顶着风雨引吭高歌,扬帆归岸。尽管风浪使小船摇摆不定,行进缓慢,但船夫们却精神抖擞,一声比一声有力。雨停了,风息了,远处的夕阳火一样地燃烧着,晚霞鲜艳的如同一面战旗,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他自己也感到奇怪,仅仅一级之差、一眼之别,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他的心情被眼前的图画渲染得明朗起来。老人说:“看见了吗?绝望时,你站在下面,山腰在下雨,能看到的只是头顶沉重的乌云和眼前冰冷的峭壁,而换了个高度和不同的位置后,山顶上却风清日丽,另一番充满希望的景象。一级之差就是两个世界,一念之差也是两个世界。孩子,记住,在人生的苦难面前,你笑世界不一定笑,但你哭脚下肯定是泪水。”
几年以后,他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一幅山水画,背景是一老一少坐在山顶手指远方,那里有晚霞夕阳和逆风归航的船只。题款为“再上一级,高看一眼”。
当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时,当那些你以为不能忍受的事情出现时,请换一个角度冥想人生,换个角度,便会产生另一种哲学,另一种处世观。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换个角度冥想人生,就是要大家跳出来看自己,跳出原本的消极思维,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照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你会认识到,生活的苦与乐、累与甜都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你把自己的高度升级了,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你的灵魂就会作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
那么,你的心情现在怎样了?请大家一起来重复一下下面这个简单的步骤:
对自己说一句简短的话,说上几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松。然后对自己说,同时心里想:“不要怕。”
深呼吸,睁开眼睛,再轻松地闭起来,告诉自己:“不要怕。”
仔细想想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要真正相信,不要让你的心仍彷徨在痛苦和烦恼之中。
幸福,就在身边
“我们对自己已拥有的东西很难得去想它,但对所缺乏的东西却总是念念不忘。”
一杯淡水、一壶清茗,其实可以品出幸福滋味;一本好书、一首音乐,足以带来幸福气息;一叠相片、一卷画册,亦可领略幸福风景。幸福与物质没有多少关系,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充实。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冥想,它是对生活的珍惜,对内心的自足。清晨,一缕阳光铺进房间,一睁开眼看到爱人在忙碌,做积极冥想的人会在潜意识中感到这是一种幸福;夜晚,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看到爱人做好饭菜在等候,做积极冥想的人会在潜意识中感到这是一种幸福;就算是在酷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开水,做积极冥想的人也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的心态积极,幸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其实,生活的现实对于每个人本来都是一样,但一经各人不同“心态”的诠释后,便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事实、环境和世界。心态改变,则事实就会改变;心中是什么,则世界就是什么。也就是说,心情的颜色会影响世界的颜色。如果我们对生活抱有一种达观的态度,就不会稍不如意便自怨自艾,只看到生活中不完美的一面。我们的身边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或者说我们本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素质存在着某种缺陷,对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
有位朋友干什么都不顺利,濒临崩溃,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暗无天日,似乎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找到冥想老师,向对方诉说着自己的失意与苦恼。
冥想老师听完他的抱怨,取来一张中间带有黑点的白纸:“先生,用你的心去看,你看到了什么?”
“不就是一个黑点吗,还有什么?”他感到莫名其妙。
“这么大一张白纸你都没有看到?”冥想老师故作惊讶,“那好吧,既然你眼中只有黑点,就盯着这个黑点看2分钟。记住!不能将眼睛移向别处,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他依言而行。
“黑点似乎变大了。”
“是的,如果将眼睛集中在黑点上,它就会越来越大,乃至充斥你整个人生,这是非常不幸的。”说着,冥想老师又取来一张黑纸,中间部位画有一个白点:“你再看看这张。”
他似乎有所领悟:“是个白点,如果我一直看下去,它也会越来越大,对吗?”
“非常正确!如果你的心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并将它集中在光明上,你的世界也会越发明亮起来。”
人这一辈子,短暂也好,漫长也好,都需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品味、用心去经营。人生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既然是摸索,就免不了有失误,免不了要受挫折。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不受一丝风霜地走完人生。只不过,在相同的境况下,人们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质量。
有的人其实一直生活在幸福中,却总是感到备受煎熬,因为他习惯了冥想生活中的“黑点”:某一个困难、某一次挫折,甚至可能就是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会唤起他们的消极想象,心灵被一种渗透性的负面因素所左右,黑点被越放越大,遮住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其实,这种“糟透了”的感觉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被严重夸大的、歪曲的消极意识和心理错觉。这种惯性的却又十分荒谬的心理倾向,其实正是使我们心灵备受煎熬的罪魁祸首。
真正快乐的人都善于做积极冥想,他们看到的多是生活中的“白点”:哪怕处在人生的低谷,也在接受生命中的阳光。在他们看来,跌倒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懂得站起来时手里能够抓到一把沙。跌倒了的确会痛,但快乐的人转念一想,手中抓了一把沙也是一种收获,尽管这把沙子看上去毫不起眼,可是积累多了也能聚沙成塔。
生活永远是这样矛盾辩证统一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同一环境下,不同的冥想会得到不同的心境。
如果有火柴在你的口袋中燃烧起来,可以这样去冥想:感谢上苍,幸亏我的口袋不是火药库。
如果有穷亲戚来找你,可以这样去冥想: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如果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可以这样去冥想:幸亏没有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一颗牙疼,可以做这样的冥想:幸亏不是满口牙疼。
如果你要去郊游,途中突然下起了雨,让人扫兴极了,可以这样去冥想:老天真是照顾人,这么热的天怕我中暑,及时来降温。
米煮熟了,却忘了关掉电源,结果饭糊了,锅底结了一层厚厚的锅巴,别懊恼,可以这样去冥想:真好,可以吃到一顿纯绿色、原汁原味的锅巴了。
就算是事业失败,你也可以把它冥想成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
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去做这种积极的冥想,会给我们的人生注入强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当困境来临之际,你就有能力将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动力,将能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心理平衡的同时,接近人生的成功。
这种积极的冥想其实就是给我们的生活一个假设,假设“黄连”可当“蜂蜜”尝,假设棚顶滴水亦可做琴声听,假设不幸就是幸运……这样转念一想,你眼前的镜像就会大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给我们的心灵一种追求和期待,是一种心境的胜利和收获。
把药裹进糖里
有人说,人之所以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便要开始经受苦难。这话说得挺有哲理。可是,人的一生不能在哭泣中度过,发泄过后你是不是要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出困境,焕发出绚丽的色彩,让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刹那能够笑着离开?这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在激烈的角逐面前,就算曾经在某一领域无往不利、叱咤风云的人物也难免惊慌失措,做出错误的判断。失败只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不同的是,有些人在困境面前能够不受客观环境影响,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将人生推上了更高的层次;有些人则很容易萎靡不振,把人生带入深渊。逆境,就是一种优胜劣汰。
前者甚至可以被撕碎,但不会被击倒。他们心中有一种光,那是任何外在不利因素都无法扑灭的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将后者击倒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是他们的冥想中没有了信念,熄灭了心中的光。
心中有光,就会有信念,就会有力量!
曾见过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什么文化,只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会一些初级的算术,但她教育孩子的方法着实令人称赞。
她家的瓶瓶罐罐总是装着不多的白糖、红糖、冰糖,那时候孩子还小,每每生病一脸痛苦,她都会笑眯眯地和些白糖在药里,或者用麻纸把药裹进糖里,在瓷缸里放上一刻,然后拿出来。那些让小孩子望而生畏的药片经这位母亲那么一和一裹,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在小孩子看来就充满**,就连没病的孩子都想吃上一口。
在孩子们的眼中,母亲俨然就是高明的魔术师,能够把苦的东西变成甜的,把可怕的东西变成喜欢的。
“儿啊,尽管药是苦的,但你咽不下去的时候,把它裹进糖里,就会好些。”这是一位朴实的家庭妇女感悟出的生活哲理,她没有文化,但却很懂生活。
这是一种“减法思维”,减去了药的苦涩,就不会难以下咽。如今,她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想起母亲说的那句话:把药裹进糖里。
她只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物质上无法给予子女大量的支持,但带给他们的精神财富却足以令其享用一生。她灌输给子女的是一种苦尽甘来的信仰,把生活的苦包进对美好未来的冥想之中,就能冲淡痛苦;心中有光,在沉重的日子里以积极的心态去冥想,就能够改变境况。
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那里充满了苦中作乐的情趣,领略过后,恐怕你听到那些憧憬旅行、爱好漂泊的人说自己没有读过“三毛”,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这本书含序一共14个篇章用妈妈温暖的信启程,以白手起家的自述结尾。在撒哈拉,环境非常之恶劣,三毛活在一群思维生活都原始的撒哈拉威人之中,资源匮乏又昂贵,但她却颇懂得做快乐的冥想。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的不如意,但只要有闪光点,她就会将其冥想成诙谐幽默的故事,然后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序里,三毛母亲写道:“自读完了你的《白手成家》后,我泪流满面,心如绞痛,孩子,你从来都没有告诉父母,你所受的苦难和物质上的缺乏,体力上的透支,影响你的健康,你时时都在病中。你把这个僻远荒凉、简陋的小屋,布置成你们的王国(都是废物利用),我十分相信,你确有此能耐。”
如果有时间,建议你买一本来看看,去了解一下那些苦中作乐的故事,那里有很多的不容易,但都被三毛轻松地带过了。
毫无疑问,三毛以及那位普通的母亲都是对生活颇有感悟的人。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对立的存在,没有苦就无所谓甜,如果我们都懂得在不如意的日子里给痛苦的心情加点糖,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人生冥想成一个“吃药”的过程:在追求目标的岁月里,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感染伤病”,你可以把药直接吃下去,也可以把它裹进糖里,尽管方式有所不同,但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尽快尽早地治愈病伤,实现苦苦追求的目标。将药裹进糖里减轻了苦痛的程度,在生命力不济之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生活十分精彩,却一定会有八九分不同程度的苦。作为成熟的人,应该懂得苦中作乐。痛苦是一种现实,快乐是一种态度,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常做快乐的冥想,便是人生的成熟。世界不完美,人心有亲疏,岂能处处如你所愿?让自己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不相同;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一应俱全;喜怒哀乐悲惊恐,七种情感,品之不尽。成熟就是阅尽千帆,等闲沧桑,苦并快乐着。
财富、幸福、痛苦
所有的生命都希望拥有幸福,包括动物。
在过去,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惯性逻辑,幸福就是物质上的丰足,即只要我有钱,就没有理由不幸福。后来的启蒙运动更是给西方人灌输了这样一种理念:幸福不决定于精神,而决定于物质,如果单纯地从精神上去寻找幸福,那就等于在没有幸福的地方寻找幸福,无异于天方夜谭。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把追求幸福的重点转向了追求物质。
但是,到了今天,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却愈发地迷失了。
针对这种情况,欧美一些社会科学家把“人类的幸福指数”首次作为课题,开始进行深入研究。自从有了这个比较可靠的科学数据以后,人类的幸福指数一直在下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有了财富却还是不幸福?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痛苦与幸福的本质。
从某种角度上说,有稳定的收入会让人感到幸福;有和睦的家庭会让人感到幸福;有花不完的钱会让人感到幸福;有无上的权力会让人感到幸福……但这些,其本身并不是幸福,它只是有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短暂的幸福感。
幸福的本质不属于物质范畴,而是一种内在感受,它有时与物质有关,有时根本与物质毫无瓜葛。痛苦也是一样。幸福不会嫌贫爱富,痛苦也不会专拣穷人欺负,譬如皇帝有皇帝的苦,乞儿有乞儿的乐,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要拥有幸福而消除痛苦,最关键的就是要聆听心的声音。
在奥地利有这样一位富豪,他拱手送出了自己总价值300万英镑的巨额资产,因为他逐渐意识到财富不再使自己快乐。
这位富豪叫卡尔·拉伯德尔,靠从事家具和室内装潢起家。他先后变卖了自己价值140万英镑的豪宅和占地17公顷的农场,以及自己收藏的6架滑翔机和奥迪A8豪华座驾,并且将所得一分不留地捐给了慈善机构。
卡尔做出这种举动,源起于一种感觉,他感觉自己快要沦为财富的奴隶了。
卡尔说:“我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从小就认为物质越丰富,生活越奢侈,人就会越幸福,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产生了相反的感觉,我感到自己正逐渐成为财富的奴隶。”
然而,卡尔也表示,自己很长时间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做出这个决定。
他真正的转变是与太太在夏威夷岛度假期间。
“当我意识到五星级生活方式是多么恐怖、毫无灵魂和感觉的时候,我惊呆了。”卡尔回忆道。“在那三周里,我们尽情挥霍,但我感觉我始终没有碰到一个真正的人,我们都是演员。工作人员扮演友好的角色,客人则扮演重要的角色,没有一个人是真的。”在随后的南美和非洲旅行中,卡尔说他产生了类似的愧疚感:“我越发觉得,我的财富和那里人民的贫穷之间是有联系的。”
这让他觉得只有散尽钱财才能安心,“如果不把财富散尽,我肯定无法安心度过下半生。”卡尔说:“我打算什么都不留,因为金钱往往会起反作用,它不会让你真正感到快乐。当然,我没有权利给其他人任何建议,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散掉大部分财产以后,卡尔终于体会到了自由与轻松,他现在搬进了山上的一间小木屋里,过着简单的生活,但内心却舒畅了许多。
有了财富的人反而要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可见物质财富与幸福并不存在直接关系。
财富应该是为幸福服务的。客观地说,没有财富,我们的生活会很困难,这种情况下去说幸福,未免有些自欺欺人。所以对于财富的态度应该是:既要追求它,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遗憾的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心灵上的供氧,而仅仅注重物质单方面的发展,这是个错误的方向,最后只能离幸福越来越远。所以我们看到,人类在物质方面虽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发达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因而,摆在现代人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应该是如何保持精神与物质的平衡发展,获取身与心的幸福双丰收。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我们仍可以用冥想持续给予心灵营养与安慰。
想开了,一切都很简单
一个人若要活得长久些,只能活得简单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若要活得轻松些,只能活得随意些。其实生活本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我们把它变得复杂了。生活给予每个人的快乐大致上是没有差别的:人虽然有贫富之分,然而富人的快乐绝不比穷人多;人生有名望高低之分,然而那些名人却并不比一般人快乐到哪儿去。人生各有各的苦恼,各有各的快乐,只是看我们能够发现快乐,还是发现烦恼罢了当你静下心来冥想生活,你会发现简单的东西才最美,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只是我们总是让自己背负太多,带着沉重的包袱走人生,越累越不肯放,越不肯放,脚步越沉重。其实,生活根本不需要太多纷扰,也不需要太多的欲望和执着。简单而纯粹,这才是生活的本色。
有一位行吟诗人,他一生都住在旅馆里。他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他的一生都是在路上、在各种交通工具和旅馆中度过的。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座房子,这是他选择的生存方式。后来,鉴于他为文化艺术所做的贡献,也鉴于他已年老体衰,政府决定免费为他提供住宅,但他还是拒绝了,理由是他不愿意为房子之类的麻烦事情耗费精力。就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行吟诗人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死后,朋友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他一生的物质财富就是一个简单的行囊,行囊里是供写作用的纸笔和简单的衣物;而在精神财富方面,他给世界留下了10卷优美的诗歌和随笔作品。
其实,一个人需要的东西非常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简单一点,人生反而更踏实。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我们因为所思、所想、所求太过复杂而丧失了对幸福的体会能力。如果这一切能够变得简单一些,我们也许会更快乐。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
想开了,一切都很简单。
住在田边的蚂蚱对住在路边的蚂蚱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蚂蚱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蚂蚱去探望路边的蚂蚱,却发现它已被车轧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打算背着蛋壳过一生。它受了很多苦,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大公鸡。
原来摆脱沉重的负荷很简单,寻求名师指点就可以了。
一个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变得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一位农夫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田地里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农夫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快乐很简单,只要放弃多余的包袱就可以了。
其实,生命就如同一次旅行,背负的东西越少,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些什么才能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丢,什么该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轻松起来。
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个扫除。
1.问问自己:什么事对“我”而言最重要?终己一生都想完成的几件事是什么?简单生活的开始,要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基点。
2.回顾你曾经做过的事情,哪些属于你必须完成的追求之一,将那些与上述追求格格不入的事情尽量舍去。
3.学会拒绝。无论是别人的不合理请求,还是你膨胀的欲望,拒绝它们。如果你不懂得拒绝这些,你生活的负担无疑会加重。
4.规整你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得过于忙碌,就是由于我们对生活不加思考,毫无条理。试着集中精力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你做事的步骤可以得到简化,你的效率会得到提升,你的生活也会变得井然有序。
5.物质时代的来临使我们的物欲越发膨胀,我们不断追求,得陇望蜀;我们不断攀比,别人有的都想有……但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呢?如果不改变心态,恐怕这会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让自己知足一点,可以使我们摆脱欲望的怪圈,只追求我们真正需要的。
6.找时间独处。这不是要你自我封闭,适当的独处对人是有好处的。独处可以使我们的内心逐渐进入一种平和状态,有助于我们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内心的简约世界,这种感觉肯定比将自己设置在浮躁、忙碌的状态下要好。花一些时间去做冥想,去了解自己,或将自己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去感受那种返璞归真的意境,你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适合自己便是最好
生活随意就好,顺其自然,不埋怨、不抱怨、不浮躁、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充分享受阳光的美好,让自己时刻都处在好心情之中,不要总是强迫自己去想那些烦闷的事情。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简单而随意的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就会拥有数不尽的快乐。
有一位英国游客杰克到美国观光,导游说西雅图有个很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和杰克同行的朋友听说以后,都感觉很好奇。
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杰克发现市场并非鱼腥扑鼻,迎面而来的是鱼贩们欢快的笑声。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无间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鳍鱼飞明尼苏达去了。”“8只蜂蟹飞到堪萨斯。”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杰克问当地的鱼贩:“你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什么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鱼贩说:“事实上,几年前这里简直毫无生气可言,大家整天抱怨。后来,众人认为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大家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再后来,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另一串笑声,我们成了鱼市场中的奇迹。”
鱼贩又说:“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这种工作气氛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里用餐,分享我们的好心情。一些无法提升团队士气的主管甚至还专程跑来咨询。”
据说,有时鱼贩们还会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即使惧怕鱼腥的人也很乐意在热情的掌声中一试再试。每个愁眉不展的人进了鱼市场,最后都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还会提满情不自禁买下的货,内心似乎也悟出了一点道理。
人生或许会有很多追求,但无论追求什么,我们都应秉持这样一个前提:不要让心太累。心若疲惫,无论做什么、得到什么,都不会真正快乐。而若想让心不累,就要活得随意些,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你的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你可以这样冥想: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但很充实的生活;
“我”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家,洋溢着真实与温暖;
“我”有一个温柔的妻子(丈夫),与“我”一起守护着家的和谐;
“我”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就像一个水晶般的天使;
“我”有三五个知心朋友,虽然可能天各一方,但彼此牵挂;
“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每天可以在这里做幸福冥想;
“我”的人生也许并不伟大,没有惊涛骇浪的惊喜,也没有突如其来的刺激;
它简单而平实,但很适合“我”,“我”每天努力一点点,梦想便又近了一点;
“我”正在努力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这样一想,你是否会感觉轻松、快乐很多?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就好,只要简单就好!只是大多时候,我们过于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心不能超脱外界的牵绊,于是便有了种种烦恼。貌似这样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追赶的是别人的生活,紧紧地跟着社会的形态变换着自己追求的目标,生怕自己被别人比下去。其实这个时候,生活把我们弄得很迷茫,让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才能更好地过自己的日子。面对种种的困惑和烦恼,我们变得不知所措,变得很焦躁。
其实就生活而言,没有最好,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根本没必要羡慕别人的物质生活有多奢侈,更没有必要去效仿别人的生活。在你的意识中,你可以把生活当作水,不论冷热,只要是适合你的温度,就是最解渴的;你也可以把生活想作一种口味,不论酸甜苦辣咸,只要你觉得好吃,就是最好的;你还可以把生活当作季节,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你喜欢的,就是舒适的。
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生存是你自己的事,你怎样生存最舒适,就是最好的。
快乐的钥匙自己保管
苦难与烦恼就像三伏天的雷雨,往往不期而至,突然飘过来就将我们的生活淋湿,你躲都无处可躲。就这样,我们被淋湿在没有桥的岸边,四周是无尽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明月,甚至你都感受不到生命的气息。你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以为自己进入了人间炼狱,唯唯诺诺不敢动弹。这样的人或许一辈子都要留在没有桥的岸边,或者是退回到起步的原点,也许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没有出息。
请记住这句话:无论命运多么灰暗,无论人生多少颠簸,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就在我们手中!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有心结,心结是自己结的,也只有自己能解。而生命就在一个又一个的心结中成熟,然后再生。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不期待别人给予自己快乐,反而将快乐带给别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只是大多时候,人们将它交给了别人来掌管。
譬如有些女士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老公经常因为工作忽略我。”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老公手里。
一位母亲说:“儿子没有好工作,老大不小也娶不上个媳妇,我很难过。”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子女手中。
一位婆婆说:“儿媳不孝顺,可怜我多年守寡,含辛茹苦将儿子带大,我真命苦。”
一位先生说:“老板有眼无珠,埋没了我,真让我失落。”
一个年轻人从饭店走出来说:“这家店的服务态度真差,气死我了!”
……
这些人都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了别人掌管,他们让别人控制了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容忍别人掌控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在冥想中便把自己定位成了受害者,这种消极设定会使我们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怨天尤人成了我们最直接的反应。接下来,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因为消极的冥想告诉我们:之所以这样痛苦,都是“他”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别人为我们的痛苦负责,即要求别人使我们快乐。这种人生是受人摆布的,可怜而又可悲。
积极的冥想就是要我们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拿回自己快乐的钥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玛莎的小女孩写过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我没有钱可节省,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我精神的火。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我需要它们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雪肆虐的日子,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这些东西我都缺少。这些我一定要节省。这一切是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在生命都遭受到威胁的时刻,这个叫玛莎的小女孩仍然通过积极的暗示给灵魂取暖。她不怨天尤人,而是将希望之光一点点聚敛在心里,或许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少了,但心中的光却多了。那些看似微弱的火光足以照亮她所处的阴暗角落。
纵然生命都不能掌握,但快乐依然可以由我们自己来主宰,这就是积极冥想的力量。
如果你处在寒冷的冬季,那么就去冥想春天的生机,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如果你遭逢风雨,就去冥想射穿乌云的太阳,因为它会带来彩虹的绚丽。
就算人生遇到了巨变,只要你去做快乐的冥想,你就可以把苦涩的泪水留给昨日,用幸福的微笑迎接未来。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快乐的源泉是自己,而非他人!你想要快乐,就能制造快乐;你放弃快乐,就只能继续痛苦。以积极的心态去冥想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工作,包括你自己,以感恩的心去冥想生活,这样是不是快乐会多一点,痛苦会少一点呢?
其实,快乐并不在远方,它就在你身旁,你可以自主选择快乐,而快乐也很愿意自动留下来。
认识一位冥想老师,他练习瑜伽冥想多年。
那天问他:“你每天笑得跟个天真的孩子似的,你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装给那些学生看的?如果是真的话,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的回答是:“我的快乐绝对是真实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该经历的苦与乐都经历得差不多了。我的快乐源于一种感悟,总结起来就三个字‘不干涉’。不让别人干涉你的情绪,你也别干涉自己的情绪。我给你解释一下。我们只要活着就会遇到一些人,有好人,也有坏人;就会产生一些情绪,正面的、负面的都有,快乐或者不快乐。我们不要太受影响,不要让这些干涉你,你也不要去干涉这些情绪。人的本性是真善美,当你让那些好的、不好的情绪自己离开时,你就会发现,留下来的都是那些好的感觉,人就会积极、快乐。”
我们冥想的目的就是这个,排除别人的干扰,也不去干扰这个世界。让那些正能量、负能量自然而然地离开,我们就会开始迎接我们自己,领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我们也就握住了快乐的钥匙。
静心、淡泊、超脱
人心如长河,常在流转**漾,难得片刻安宁。用庄子的话说,叫作“日与心搏”。很多人都是这样,内心澄净的时候少,燥乱的时候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与内心的搏斗之中:有所得之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所失时,则伤心欲绝、不能自已;心有所虑,食不下咽、辗转难眠;心有所思,眉黛紧锁、日渐憔悴……得失爱恨,无不心潮迭起,心态失衡,久久无法平静。人若是这样活着,累不累?
其实,真的很累。然而,人活着就要经历这个世界的沧桑变幻,就要体会这人世间的得失爱恨、是是非非。我们很无奈,因为这是一种必然,我们无力改变。不过,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情由心生,如果说我们能让自己的心释然一些,淡看春花秋月,淡看沧海桑田,淡看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错综复杂,我们就能卸下那份负累,活得恬然自得,悠然自在。
唐朝有位高僧,世称寒山大师,曾将自己多年修行的感悟做成诗歌,道出的就是这种境界,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
诗云:“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从字面上看,这是在说自己攀登寒山山道,而寒山高且陡,道路不绝,其中暗含禅意,意指修行之路永无尽头,佛德智慧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下两句“溪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看似在吟风弄月,实则亦有玄机,分明是在描绘参禅后淡泊宁静的悠远境界。最后一句乃点睛之笔:“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有谁能够从世俗物累中超脱?与我共同打坐白云中?在这里,白云并非实指,而是象征佛学的至高意境。由诗可见,寒山大师当时的修行已达到心中空明的境界,心无杂念,一心求佛。
这种境界用我们俗家人的话来说就是“淡泊宁静”,譬如“老子”的“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香山居士的“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讲的都是这个。武侯诸葛亮对此剖析得则更为透彻,他在《诫子书》中说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寥寥数语,字字精辟,千年之后我辈读起,仍有清新澄澈之感浸入心头,似一汪圣水在洗涤心灵。
然而,人性毕竟太过软弱,常经受不起喧嚣尘世的折磨。于是我们之中有些人贪恋富贵,遂被富贵折磨得寝食难安;有些人沉迷酒色,从此陷入酒池肉林,日益沉沦;有些人追逐名利,致使心灵被套上名缰利锁,面容骤变,一脸奴相……试想,倘若我们心中能够多一些淡泊,能够参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是不是就能在宁静中得到升华,抛弃尘滓,让心从此变得清澈剔透?
这是不言而喻的,你看那古今圣贤,哪个不是以“淡泊、宁静”为修身之道?在他们看来,做人,唯有心地干净,方可博古通今,学习圣贤的美德。若非如此,每见好的行为就偷偷地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好话就借以来掩盖自己的缺点,这是不能领悟人生大境界的。
林怀民,被誉为熔东西方舞蹈、舞台剧于一炉的第一人;赖声川的舞台剧则以不断推陈出新广受赞誉;蔡志忠的漫画将先贤的智慧从晦涩的古文中释放出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给读者,可以说是传承古文化的一大功臣。
你去细品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这三个人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懂得“静心”。
林怀民将太极和静坐编入了舞者的日常训练课程;赖声川发现了创意来自生活的经验和静心的修炼;蔡志忠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被佛、道两家的思想所熏陶,由此境界不断提升。
可以说,这些人的成功都源于他们突破了世俗和自我的框框。
读书修学,在于安于贫寒心地安宁。美文佳作,却是人间真情。心地无瑕,犹如璞玉,不用雕琢,而性情如水,不用矫饰,却馥郁芬芳。读书寂寞,文章贫寒,不用人家夸赞溢美,却尽得天机妙味,体理自然。
可见,淡泊的意境并非遥不可及,重点在于认清淡泊的真意。对于淡泊的错误解读有两种,一种是躲避人生,一种是不求作为。前者消极避世、废弃生活之根本,却冠冕堂皇地冠以淡泊之名,淡泊由此成了一种美丽的托词;后者将淡泊与庸碌相提并论,扭曲真意,于是淡泊不幸沦为不求上进、不求作为的借口,实在亵渎这种超脱的意境。
其实淡泊并非单纯地安贫乐道。淡泊实为一种傲岸,其间更是蕴藏着平和。为人若能淡看名利得失,摆脱世俗纷扰,则身无羁勒,心无尘杂,由此志向才能明确和坚定,不会被外物所扰。
淡泊不是人生的目标,而是人生的态度。为人一世,自然要志存高远,但处世的态度则应尽量从容平淡,谦虚低调,荣辱不惊,在日常的积累中使人生走向丰富。当人生达到一定高度时,再回归平淡,盛时常作衰时想,超脱物累,与白云共游。
淡泊宁静所求的是心灵的洁净,禅意盎然。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有云:“尔来不得明心见心性,皆由忙乱覆却本体耳;古人云,静见真如性,又云性水澄清,心珠自现,岂虚语哉。”由此可见,淡泊生于心的宁静。倘若内心焦躁,即便我们有心修行淡泊的境界,亦是枉然,更别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了。相反,倘若我们内心宁静,就不会流连于市井之中,不会被声色犬马扰乱心智。心中宁静,则智慧升华,我们的灵魂亦会因智慧得到自由和永恒。
所以别忘了告诉自己: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