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意识中的“老鼠”(1 / 1)

1.强迫症之谜

不能自已的苦恼

现代人遇到了一个困扰自己的大问题——他们每隔一小会儿,就“忍不住”要看一下手机,生怕漏掉了电话或短信;出门以后又总是想门有没有锁好,煤气有没有关,即便已经走出了小区,还是“忍不住”要折回家检查一下;虽然已经困得没有精神了,而且第二天还有重要的工作任务,但却不肯按时上床睡觉,电视剧看完一集总是“忍不住”再看一集……虽然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些行为和担忧都是没有意义的,但就是不能自已,搞得自己苦不堪言,几近抓狂。

别把这种情况当作小事,这就是强迫症,它已经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个重大心理问题,不容小觑!

所谓强迫症,顾名思义就是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强迫症的危害较大,因为有不能自已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当事人注意力集中,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学习和工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当事人丧失学习、工作能力,造成精神残疾。与此同时,强迫症会诱发很多共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0%的强迫症病人并发患有抑郁症,40%的病人睡眠受到干扰,30%的患有特定恐惧症,20%患有社交恐惧症,15%的患有惊恐障碍。

强迫症也不是个别现象。据临床资料统计: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2.5%,我国约有4000万需要医治的强迫症患者,而有强迫症状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有研究表明,80%的心理疾病都起源于强迫思维。换言之,有效解决强迫症,80%的心理疾病都会迎刃而解。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强迫症,去了解这只“潜意识中的老鼠”吧。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就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它可能仅仅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也可能是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

1.强迫观念

即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想要摆脱,却因为难以摆脱而越发紧张、苦恼,于是心烦意乱、焦虑不安,甚至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强迫自己去联想

当事人以某事为源点,反复联想到一系列不幸事件的发生,虽然心知自己是杞人忧天,但却不能自已,并因此引发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2)强迫自己去回忆

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当事人却在头脑中反复回忆,虽然心知这种行为毫无意义,但却不能自已,搞得自己很是苦恼。

(3)强迫疑虑

已经做出了某些行为,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才会心安。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一定要折返回去检查,否则就会焦虑不安。

(4)强迫性穷思竭虑

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寻常事反复思考,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房子为什么坐北朝南”,明知毫无意义,却无法克制。

2.强迫自己重复一些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即重复出现一些自知不必要的动作,心知肚明又不能摆脱。常见的有:

(1)强迫洗涤

譬如强迫洗手、洗衣,等等。25岁的小茹是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病人的门诊卡可能会被传染疾病,如果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里的物件,则可能会间接传染给家人。于是每天下班回家时,她总是喊家人来开门,自己则高举双手进入洗手间,然后反复洗手,洗内外衣,直至深夜才肯吃点东西,上床睡觉。

(2)强迫检查

因“强迫疑虑”而引发的行为,是当事人为减轻心中怀疑而采取的无意义措施,比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快递时反复检查地址,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3)强迫计数

见到特定某些物体(如树木、电线杆、台阶、牌照等)时,就不能自已地计数,如果不这样,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4)强迫性仪式动作

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希望借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双手合十、手拍胸脯等,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前文已经说过,当事人本身非常清楚,这些强迫性的观念和动作根本毫无意义可言,所以他们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进行对抗,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这种状况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专业人士给出的病因剖析。

病因剖析

强迫症如此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形成的呢?精神分析学家给出了答案:强迫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心理社会因素、性格特征、生理改变等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

医学上关于强迫症遗传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但在临床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约有2/3的患者在病发之前就存有强迫性人格。之后,精神分析学家对他们的家庭关系进行了跟踪调查,又发现,这些人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同样患有强迫症,较普通人群高出很多。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表明强迫症与遗传具有一定的关系。

2.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分析学家指出,青春期时,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能会诱发强迫症状的产生;成年人因工作紧张、家庭不睦、夫妻生活不尽如人意等因素产生的不安情绪若得不到及时调节,久而久之亦可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突发性事故、亲人死亡以及一些重大打击,亦会使处于焦虑、恐惧、紧张中的人们出现强迫症状,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联系,症状的内容与当事人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

3.性格特征因素

许多医学报告指出,约有1/3~1/2的人其病前个性即属于强迫型,故表明人的个性特征与强迫症的产生具有一定关系。

强迫型人格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

(1)多疑虑,遇事犹豫,类似轻微的强迫症。

(2)固执、倔强、易激动、脾气暴躁,缺乏决断力。

二者具有相似之处,都善良、注重细节、喜爱整洁。前者做事缓慢,后者固执求全。这种个性特征与遗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具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具有强迫个性的父母对当事者的影响作用更是明显。父母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如过分苛求、过于刻板,就容易使他们形成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务求完美的性格。这些人在长大以后,做起事来反复推敲,力求十全十美,事后又会后悔自责,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极其严肃、认真,可以称得上是古板、固执,生活规律非常强,一切都要求井井有条。乍看上去,这种人做事认真、心细,但事实上,他们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显然已经影响到了工作的完成和个人的作息。

另据医学资料表明,当事者病前个性特征与治疗效果也有明显关系。那些病前性格良好、无强迫人格特点的当事者,其治疗效果往往也很好;而具有强迫型人格的当事者,治疗难度则相对较大。在这里有必要给父母们提个醒,不要给予孩子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这对于预防强迫症是有很大帮助的,尤其是父母中有个性不良者的家庭更应注意。

4.生理改变

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神经系统活动减弱会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的起因每个人都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因素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为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形成最初的性格和价值观的,但也不能全都归于家庭因素。强迫症的形成是复杂且会发展变化的,而且有些影响因素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还是要从现在的症状入手诊疗,能改变的现实因素当然最好改变一下,不能改变的只能去适应。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去专业治疗强迫症的机构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诊疗及时,又愿意配合医务工作者,是可以改善症状,回归正常生活的。

2.个案报告

混乱密码

王女士近来非常苦恼。“银行卡、电子信箱、QQ、手机、各种网站的账号,甚至医保卡都要密码。不同的系统,要求的密码规格也不一样。还不断有专业人士发出提醒,定期更换密码、别用生日做密码,等等,简直让人头都大了。”王女士说,如果不把这些密码记录下来,感觉就特别混乱,但如果记录下来,又担心被别人看到。现在她被折磨得都有些抓狂了,常常无故发火,夜里睡不好觉,记忆力也越来越差。

银行卡密码、股票交易密码、WiFi密码、电子信箱密码,淘宝、京东等网站密码,QQ、MSN、微信等通信工具密码……每每想到这些密码,小陈就会感到头疼不已。每次需要输入不同密码时,他都会感到非常焦躁。有时候还会将其弄混,连续输入错误导致账号被锁定,这让他很是懊恼。

在现代都市中,几乎所有人都要使用密码,一些人手中甚至有多达数十个密码,被密码锁困扰的人越来越多,一种叫作“密码强迫症”的心理病正在逐步影响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

那么,怎样才算是“密码强迫症”呢?精神分析学家指出,“密码强迫症”通常有以下特点:

密码设置得便于记忆怕被盗,设置得过于复杂又怕自己记不住,久而久之,心理变得焦躁、忧虑;因忘记密码而焦躁不安,精神过度紧张;经常性、反复地回忆密码,时刻提醒自己要记住密码;因密码问题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生理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密码强迫症”已经影响到了现代都市人的健康生活,但多数人并未将其重视起来,仅仅认为这是“性格过于谨慎、优柔所致”。事实上,因密码混乱而出现的焦虑情绪,其实是强迫记忆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调节,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伤害性情绪,一旦爆发,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所以,有这种倾向的人应该注意啦!

1.平时做好自我调节

保证睡眠的充足性,创造轻松、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使大脑皮层能够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2.注意个性的自我锻炼

放开心胸,真诚信任他人,克服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不良个性。受“密码强迫症困扰”的人,可以试着让别人帮助自己记住密码,比如至亲之人,又或者是可靠的朋友,可以把密码的前半段告诉一个朋友,后半段则告诉另外一个朋友,这两个人以互不相识为宜。这样,焦虑、烦躁等情绪慢慢地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充分合理设密

按信息的重要性设置密码,可以将不同信息的密码适当归类设置,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将涉及理财的同一类密码设为奇数,将涉及社会生活信息的密码设为偶数。以减轻记忆密码的负担。

他为何迷恋女人的衣物

凯文是一个富商的儿子,长相英俊,性格腼腆,人前非常羞涩。但有一天,他却闹出了一件大丑闻,使得他的父亲颜面扫地。

凯文的父母在他幼时便离了婚,凯文随父亲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又结了两次婚,但继母对凯文都不怎么关心。因为父亲忙于生意,所以从小凯文就经常被单独留在家里。他渴望得到关怀、渴望亲情的温暖,但却没有人给他这些。他这个人性格内向,说话又结结巴巴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朋友。

在寂寞无聊中,凯文常常拿出自己母亲留下来的衣物,将它们抱在怀里,想象着母亲就在自己身边。

16岁时,凯文进入父亲的公司开始学习做生意,并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年老的保安,保安教会了他如何用万能钥匙开锁。

公司里有许多漂亮的女职员进进出出,她们让情窦初开的凯文意乱情迷。但在女职员们看来,凯文还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男孩子,没有人会站在异性的角度上关注他。在饱受刺激而又无法调节的情况下,他终于动了偷取这些女职员衣物的冲动。

有一天,他无意中获知某位女职员当晚不在所住的单身公寓,于是便利用刚学得的开锁技术潜入对方家中,偷了一些衣物。回到自己的房中,他把这些衣物抱在怀里,幻想自己所抱着的就是那位女职员……然而,在心理得到满足之余,惊恐与羞愧的念头随即浮上心头,于是他又将那些衣物统统丢入炉中焚毁。

几天之后,机会再度来临,他再一次成功潜入另一位女职员的住处。在兴奋、羞愧与害怕的复杂情绪中,凯文越陷越深,终至不能自拔。然而,凯文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的窃取对象都是同一家公司住在同一栋大厦里的单身女职员,当事人开始怀疑“窃贼”就在自己身边。终于在某天晚上,凯文在行窃之后被蹲守在楼下的警察逮了个正着。警察从他的身上搜出了刚刚偷来的女性衣物,人赃俱获。原来,公司的女职员们在屡屡被窃贼光顾以后大为光火,她们想出了这么一个“请君入瓮”的局,结果凯文被送上青少年法庭。

凯文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恋物成瘾”,所谓恋物成瘾是指沉迷于玩弄一些无生命物品,即恋物。通常恋物成瘾发病始于青少年,恋物成瘾一旦形成,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发生的行为。从强迫谱系障碍来看,恋物成瘾具有强迫症的许多特点,譬如,自己想过正常人的日子,但又想通过恋物寻求刺激,这就是强迫与反强迫;自己也在努力控制,但越控制症状越发牢固,并为此苦恼不已;具有完全的自知力。

类似凯文的这种恋物行为多出现在男性身上,他们尤其喜欢接触异性穿着或佩戴的物品,并以此来引发兴奋感。这些物品多是直接接触异性体表的东西,如一绺头发、鞋、手套、内衣、发夹、别针、项链等。有时为了获得这些物品,他们甚至不择手段去偷,因而触犯法律。

一直以来,这类“恋物成瘾”行为并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正确认知,最初,人们将其称为“流氓行为”,后来又称其为“性变态”,现代医学界则为其正了名,将其归为性偏好障碍的一种,强调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一些专家已经提议,以“恋物成瘾”这个中性词来取代“恋物癖”这个含有歧视色彩的词语。笔者在文中一直使用“成瘾”一词,就是希望当事者和社会大众都能够明白,这个非正常体现与酒瘾、烟瘾、药瘾、网瘾、赌瘾等类似,都是一种成瘾行为,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只是一种身心疾病。这类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多与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教育不当等有关。

其实,无论是迷恋哪一种物品,大家都应该给予理解,并及时帮助治疗。事实上,恋物成瘾是一种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可以纠正的心理障碍。而且年龄越小,纠正的难度也就越小。

作为当事人的亲友,在发现其怀有恋物倾向时,应给予适当的理解和宽容,不要把他当作病人来看,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与疏导。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增加与当事人相处的时间,多用亲情、友情与其沟通,增加感情投入,帮助当事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切记不要流露出嫌恶、鄙夷的态度。

如果当事者还只是未成年人,那么家长切忌斥责、吓唬孩子,让他误以为性是见不得人的肮脏事,对性产生厌恶感,从而影响他今后生活的幸福;亦不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那等于是在放纵他的错误行为。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阶段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

其次,一旦孩子出现“早恋”苗头,不要一味打压,因为这是一种正常情感,家长们应给予正确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当前的能力与任务,认清“早恋”对于自己的不利影响。

再次,对于孩子内心的压力与困惑,家长应协助其进行调节,从多方面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最后,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有类似行为的孩子一般内向羞怯、不善表达自己,不善与人交往。培养兴趣、增强人际交往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纠正性格上的缺点,减少不良心理倾向。

作为当事者本人,亦应做好自我控制和调节,以期尽早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

1.将自己充分投入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将自我扩大。

2.可使用厌恶疗法,当恋物欲望出现时,重点想象如果让别人发现将要面临的尴尬和处罚。

3.拒绝色情**不良信息的**和干扰。

4.建立正常的异**往。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

苏小姐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工作,白天的工作已经令她很是疲惫,本应该好好休息,可是一回到家中,原来的疲惫感就不见了。常常都是已经接近10点,她也知道自己应该早些休息,否则第二天一定精力不济,但还是忍不住在网上浏览网页、看小说、看电影、玩游戏,游戏玩完一局总是想着下一局,电视剧看完一集又想下一集,每天都要到12点以后才能上床休息。第二天,苏小姐一定是满脸的憔悴,浑身的疲惫,但是到了晚上,又开始不能自控地兴奋,依旧无法早睡。久而久之,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工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苏小姐痛苦极了。

苏小姐的痛苦或许许多人都有。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已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体力劳动,更多地从事着脑力劳动,身体虽然轻松了,但心理压力却在与日俱增。很多人,尤其是都市中的白领阶层,经过一整天的繁忙工作以后,依然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夜幕之中,享受着夜晚带给他们的精神刺激。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泡论坛、聊天、夜店、聚会……充斥在都市人的夜生活之中,“晚睡”悄然成风,从偶尔为之到习以为常,直至苦恼不已,身不由己,也就是进入了“晚睡强迫症”的状态。

很多年轻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会给晚睡找到很多借口,诸如,熬夜是否为了缓解白天的压力;时间这么宝贵,睡觉就太可惜了;夜晚的时间才真正属于我,必须尽情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继续着夜色中的狂欢。殊不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正在慢慢靠近他们。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熬夜是人们向自己健康赊债的一种“赌博”行为,筹码就是“睡眠”。英国心理学专家也认为,睡眠是仅次于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一项直接影响人健康和长寿的因素。多睡一小时,所得到的不只是工作时的精力充沛,还有可能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研究生物节奏的专家认为,睡眠不足的影响日积月累,最终会严重危害健康,甚至像肥胖症、癌症都与熬夜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熬夜会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影响细胞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

晚睡的后果如此严重,所以沉迷于夜色中的都市人必须有所警醒。我们可以晚睡,但不要让晚睡成为一种常态。如果你已经成为“晚睡强迫症”大军中的一员,那么请尽快寻求全面的诊断和治疗,让自己脱离强迫症的魔掌,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那么,就当事者自身而言,该如何预防或摆脱“晚睡强迫症”呢?

1.从思想上把一些错误观点纠正过来,必须认识到:夜晚的时间不是用来狂欢或是拼命工作的,它就是用来休息的。别忘了提醒自己,晚睡会使青春早逝;熬夜玩游戏、看电视非但不会缓解压力,反而会带来很多新烦恼。

2.可以尝试在白天的业余时间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瑜伽、广场舞,等等,将兴奋的事情从晚间挪到白天,并借此来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

3.可以运用纸条提醒、心理暗示及自我统计几个方法减轻强迫症状。譬如,在办公桌的醒目位置贴一张纸条,写上“我回家以后要按时吃饭”,在家中的醒目位置以及电脑旁再贴一张纸条,写上“10点之前一定要上床睡觉,为了我第二天有充沛精力工作”。如果有朋友邀约午夜狂欢,要在心里提醒自己“我工作一天了,身心俱惫,必须早点睡觉,这样第二天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然后,给自己做一个统计表格,以检测自己的变化,查看自己每天回家以后都做了什么,是否按时入睡,有哪些事情在干扰着自己。这些记录可以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帮助自己树立克服“晚睡强迫症”的信心。

需要说明的是,摆脱“晚睡强迫症”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所以不要着急。只要当事者愿意配合治疗,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是完全可以远离“晚睡强迫症”的。

3.综合诊疗

强迫症的自我评估

过快的生活节奏、强大的工作压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强迫症。其实,多余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完全忽视也不提倡。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易患强迫症、强迫症状具有哪些特征、表现为哪些行为,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进入病患行列。

医学研究表明,具有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不良个性特征的人更容易患强迫症。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当事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当事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当事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自我,而不是来自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叫作强迫谱系障碍,其病症具有类似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且难以控制。譬如疑病症、冲动控制障碍,以及个案报告中提及的成瘾行为(恋物成瘾、偷窥成瘾、网络成瘾、强迫性购物,等等)。

强迫症的自我评估还有一种简单的测试法。

1.是否经常性强迫自己计算毫无意义的数字,例如一边走一边计算走了多少步。

2.是否经常性反复洗手,而且洗手时间很长。

3.是否觉得自己穿衣服、脱衣、清洗、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

4.是否经常性对细菌和疾病产生毫无必要的担心。

5.是否经常性怀疑门窗或抽屉没有锁好,于是反复进行检查。

6.是否经常性强迫自己回忆某些不愉快的往事。

7.是否经常在寄信以后,怀疑自己写错地址,后悔没有反复检查。

8.是否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现象,总喜欢追根寻源,结果总是越弄越糊涂。

9.是否在见到或听到某件事情以后,总是会联想到身边的人,如看见灾难性新闻即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出现意外。

10.是否在上床以后经常浮想联翩,大脑根本停不下来,辗转难眠。

11.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到最好,于是反复修正,直到自己认为已经做好了为止。

12.是否经常无缘无故地担心自己患上了某种疾病,心情为之沉重不已。

13.明知道自己所想的或所做的事情是不合理的,却又无法摆脱,因而深感痛苦、焦虑不安。

如果符合上述行为中任意四项或者四项以上,就有可能患上了强迫症,需要去专业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

强迫症的自我调节

前段时间,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曾自曝患有强迫症,他对一切都要求完美或是井井有条。只要闲下来,他就会一遍遍地摆放家中的饮料、衣服和杂志等,直至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才会停止。相关资料统计,全球已有3000余万人患上了这种“完美强迫症”,而罹患其他各种类型强迫症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做好强迫症的预防和自我调节,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放松自己

过度紧张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这会导致大脑进入强迫思维的死循环,所以看待问题时,应尽量保持松弛的状态。此外,运动也是最好的身体放松法,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去,整个身体都会随之活跃起来,大脑也会多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令人愉快的激素。一次畅快淋漓的健身运动结束后,你或许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如此清新。

2.凡事顺其自然

强迫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往往能想成天大的事情来。所以在面对问题时,不要较真儿,不要钻牛角尖,去适应环境而不是刻意去改变环境。做事时,应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的快乐去享受过程,不要过分在意结果。这对于预防强迫症很重要。

3.接受不完美

对于那些非原则性的细节问题,让自己更随意一些,不要过分关注细枝末节,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细节方面的宽容度。比如看到房间有些凌乱想要发脾气时在心里提醒:“凌乱并不会毁掉我的人生,为何我要惩罚自己?不完美的安宁也是安宁,痛苦是因为心在放大。”让自己心平气和,不去多想,你就会体会到摆脱后的轻松。

4.正视失败

别把失败太当回事,失败又怎样?人生并不会就此损毁。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因为经历过失败才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向自己信任、尊敬的人倾诉一下,了解一下他对失败的态度和看法,接受他的安慰与鼓励。

5.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

不要老是在心里重复问自己:我做得足够好吗?我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等。这些问题会加重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对自己随和一点,这是预防强迫症的关键。

6.正确认知自我

对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状态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个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而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7.15分钟法则

这是美国精神病学会针对强迫症患者所提出的自我控制疗法。具体说明一下:如果想反复洗手,就先问自己“我真的需要洗手吗”,5分钟之后再告诉自己“我没有立刻去洗手,好像手也没那么脏”,再过5分钟,告诉自己“这是强迫症在作祟”,最后5分钟试着转移注意力,如玩游戏、与朋友聊天等。

如果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及时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诊疗。

饮食保健

强迫症虽然给现代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但只要当事者积极面对,再辅以耐心调养,获得康复并不是难事。医务工作者表示,强迫症患者多吃以下食物,可以辅助改善强迫症。

1.菠菜:含有丰富的镁能使人头脑和身体放松。

2.鸡蛋:富含胆碱,胆碱是维生素B复合体的一种,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3.香蕉:香蕉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

4.瓜子:富含可以消除火气的维生素B和镁,还能够令你血糖平稳,有助于你心情平静。

5.燕麦:富含维生素B,有助于平衡中枢神经系统,使你安静下来。

6.葡萄柚:不但有浓郁的香味,更能净化繁杂思绪,也可以提神醒脑,加强自信心,其所含的高量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血球的浓度,使身体有抵抗力,而且维生素C也可以抗压。

7.鸡肉:是硒的一个重要来源,硒的摄取能够帮助人恢复协调性。

8.全麦面包:谷类中含微量矿物质硒,有振奋精神的作用。碳水化合物抵抗忧郁的作用虽然较慢,却是最健康、无副作用的。

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则是强迫症患者尽量少吃,甚至不吃为妙的。

1.含糖食品:郁闷的一天快要结束时,有些人习惯吃上一块巧克力。事实上,医学专家建议强迫症患者最好不要吃巧克力。因为沮丧、疲劳、焦虑和经前综合征等众多问题都与糖分有关。

2.酒精:从某种意义上说,酒精的确是一种镇静剂,偶尔为了放松喝上一点也无妨,但如果过量,就会使人过度兴奋、焦虑,甚至是疯狂。

3.咖啡:一定离它越远越好!咖啡因会过分刺激神经系统,令人神经过敏、焦虑不安。

当然,仅靠饮食调节是无法治愈强迫症的,当事者在保养和调理上更要重视心理护理。亲友要与当事者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尽快地将“潜意识中的老鼠”驱赶出去。

(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