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恺撒大帝在一举击溃帕尔纳凯斯的军队时,给朋友的捷报只用了三个拉丁词:“Veni,Vidi,Vici!”翻译成中文就是: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用词简洁得不能再简洁,却传递了胜利的信息,以及他志得意满的心情与豪气干云的状态。
提高口才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高效推销自己的思想。如果能很快很准确地把话说在关键处,把力用在点子上,你就是一个赢家。
如果要评历史上的福布斯百富榜,和珅大概是一个争夺首富的热门人选(皇帝不参与角逐)。在嘉庆四年查抄这个首富时,估算其总资产当有8亿两白银以上。乾隆末年国家财政每年的实际收入大概是7000多万两白银,和珅的财产相当于清朝盛世10多年的财政收入。这个数目真是大得匪夷所思。
和珅的发迹,和一句话有莫大的关系。他屡次应举不中,就通过关系成了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依照现在的话说,也就一个元首的司机班成员。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宫。起行之际,仓促间找不到御用的黄龙伞盖。乾隆很生气,借用《论语》上的一句话发问: “是谁之过欤?"在场者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此时和坤却立刻站出来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乾隆帝很吃惊,因为《四书》上对上句话的注解是: “岂非典守者之过邪?"这里,和珅变通得自然贴切。乾隆皇帝是一个很爱才的人,当场就把和珅叫过去询问。而和坤回答得很得体,很让乾隆皇帝满意。
就这样,和珅通过这一句话获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让他总管仪仗队。不久,又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管理宫中的琐碎事务。就这样,和珅成了乾隆最贴身的人。再后来,他通过努力,变贴身为贴心。
可以说,和珅适时的一句话,拉开了他平步青云的序幕。当然,和珅的贪腐应该抨击,但其过人的口才却值得我们学习。口才无罪,有罪的是他的贪婪。
有人用三个字传递捷报,有人凭一句话平步青云。还有人用一句话来做演讲。在我们的印象中,演讲应该是长篇大论、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才能将事情说清,把观点讲透。但合适的一句话演讲,也能起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效果。
1936年10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就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按照常理,万人景仰的鲁迅先生逝世,悲痛与缅怀的感情就是千句万句也说不完。但邹韬奋先生只用了一句话,而在这一句话里蕴含着胜过千万句的内容——既有对当时政治战线、思想战线、文化战线上“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勇敢战斗,决不屈服的可贵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四个字的不同组合,成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硬骨头精神的试金石。这极其精练的一句话演讲,巧妙地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伟大,尽管只是一句话,却激发了人们奋起抗争的勇气,鼓舞人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
在民国时期,因为政府对新闻的严格管制,经常会抽掉即将下印刷厂的报纸内容。为了反对这种对自由言论的严重践踏,报纸一度用“开天窗”(即将抽去的文字留白)来表示无声的反对。但后来国民政府连“开天窗”的自由也给剥夺了。有家报纸在一次被抽走一篇文章后,在空白的版面刊了六个大字: “今天无话可说!”这六个字既免了“开天窗”之嫌疑,又有力地传达了报人对于言论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当局的绝望与愤懑。
延伸阅读
北宋真宗年间,北宋与西夏边界战事连绵。地处边界的渭州,处于这场战事的多发地。当时渭州知州是曹玮。此人处事稳健,足智多谋。有一天,曹玮大宴宾客,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声报告:“大事不好,几十名士兵叛逃到西夏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众将官和宾客面面相觑,曹玮也暗吃一惊。但曹玮身为主帅,举止失措有可能动摇军心。他故意压低声音说:“不要惊慌,那是我特意派过去的。”
宴席散后,人多嘴杂,曹玮的话很快就以情报的方式传到西夏人耳里。西夏人如获至宝,以为逃跑过来的宋营士兵都是奸细,立即一个不留的全给杀了,并把这些人的头抛到宋营的边境。
曹玮这一句话,如同一支利箭,既安抚了军心,又杀掉了叛逆,还除去了对方的有生力量。这一箭,真可谓一箭三雕。
嘴长在你的身上,喋喋不休废话一筐最不可取,滔滔不绝言之有物令人钦佩。而有的人,在适当的场合,把自己的意思恰当地浓缩成一句话,犹如一颗原子弹,能起到摧枯拉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