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每一个晋升的机会(1 / 1)

机会即机遇,意指时机与际遇,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必然切入点。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就是对机会的最好诠释。

机会本身就包含了“随机”的意思,它的出现是偶发性的,但也是必然之中的偶然。有心晋升者,只要通过仔细的分析、慎重的考虑以及积极的创造,良好的机会一定会展现在你面前。

年轻人在职场应学会慧眼识机会,如果对机会女神的来访一无所知,失之交臂,终将悔之晚矣。俗话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

要发现机会,寻找机会。首先,要有开阔的胸怀、广阔的视野,把眼光放在更广阔的领域,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狭小的范围内或某个单纯的渠道上。其次,要善于分析,“拨开乌云见太阳”。机会常常改装打扮以问题面目出现,如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解决本身就为某下级的晋升提供了良机。再次,要乐观,不要仅看到眼前的问题,而要发现问题后面的机会。美国著名行为学家魏特利博士说:“悲观者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乐观者却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当然,发现机会是以主体自身的才能和努力为前提的。

华籍留学生小莫在美国某研究所就职,有一天,室主任请他看一份规划报告,准备小莫看后呈送所长,小莫看后认为:“这个报告不行,如果依照它办理,将会导致失败。”他向所长大胆地谈出这一看法,所长说:“既然他的不行,那么就请你拿一份行的出来吧。”第二天他拿了一份报告呈递所长,得到了所长的大力赞赏。一个月后,他就被提升为室主任,原主任因此而被解雇。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小莫不善于抓住向所长表现自

己才能的机会,就很难得到所长的重用。

宋太宗时,朝廷发生了“潘杨之案”。“潘杨”指的是潘仁美与杨延昭,一个系开国功臣,堂堂国舅;一个系镇边大帅,世代忠良。这个案子在当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敢去接,生怕一招不慎,轻者革职流放,重者凌迟处死、株连九族。

当时的晋阳县县令寇准却发现这是一个升迁的好机会,他认为这个案子如果办好,可望升为南太御史甚至宰相,官运亨通。于是,寇准果断地接下“潘扬之案”,并实事求是地公正决断,深得上下的信任与赏识,终于升为宰相。

发现机会,有时也不能眼睁睁地盯住前门,还要注意后面的窗子。另外,成功往往与冒险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不敢冒险、遇到困难绕着走,那困难背后的甘果也不会被你摘取,而你也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敢冒险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因为他们冒过险。

正像歌德所说的:“刹那间,便可决定你的一生。”因此,你必须留意你身边的一切,哪怕是丁点儿小事也别错过,其中可能就有带给你的幸运之机。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留意领导对你的一言一语,是否留意领导分派你的一事一行,请你珍惜它,这都是机会。要知道,你的一份报告、一席谈话,甚至一次随从外出……都是你向领导表现的机会。切莫小看这些平凡的事务,因为你的领导就是在这些事务中发现你的。

“幸运之神常前来叩门,但愚昧的人却不知开门邀请。”很多人以为机会的来临大概是敲锣打鼓、披红戴绿,来得不同凡响,其实不然。机会的最大特点就是悄悄来临,稍纵即逝。就像古谚语说的,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没有及时抓住,再摸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圆肚瓶了。

可见,机会老人是好捉弄人的。你是否经常只“碰到它的秃头”?如果这样,请你注意“及时行动”四个字。

科美重型机床厂的技术科长张华,毕业于名牌大学,知识丰富,做事扎实,为人也不错。他在技术科当科长的几年中,为厂里成功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赏识。

厂里领导想在技术科里挑选一名人才送到德国深造。当时厂长找张华谈话,暗示他可以得到名额。谁知张华却一心牵挂科里正在攻坚的“精密车床”项目,没有及时打报告申请出国深造,结果让科里的副科长去了德国。

张华的“主动让贤”博得了厂领导的好感,科研项目攻坚取得成功更是锦上添花。虽然张华没有“把握住出国学习的机会”,但他却是“把握住了”以大局利益为重的“机会”。

可见,机会有些时候确实是晋升的重要桥梁,如果不能发现并把握住机会,你将永远站在河的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