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北部边境上的大将,他曾在雁门关任太守,防范匈奴。他因地制宜地设置官吏,从集市上收得的税收都交给将军府署,作为部队的经费。每天杀牛来犒劳士兵,让部队练习骑马射箭,对报警的烽火台也管理得十分精心,还派了许多密探去探听匈奴的情况,对待士兵很厚重。但李牧对匈奴的作战方针却是只守不攻,他传令部下:“匈奴要是进犯,我们马上收兵进入城堡,有谁敢不听军令出战迎敌的,就地处斩。”
像这样过了几年,匈奴认为李牧胆小怯懦,连赵国戍边的部队也认为自己的将军胆小怯懦。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生气了,把李牧召回,派别人来代替他带兵。一年多后,匈奴两次侵犯边境,新来的将领次次领兵出战,但屡次失利,损失了很多士兵、百姓和牛羊,还使边境上的百姓不能正常种田和放牧。
赵王又请李牧出来守边。李牧在家里关起门来不外出,坚决推辞说自己有病,不能担任这一职务。赵王强迫他出来带兵。李牧说:“您要是一定要起用我的话,我得采取同先前一样的办法,这样我才敢奉命。”赵王
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牧又按照过去的规定办事,整整一年匈奴一无所获,然而大家还是认为李牧胆子小。边境上的将士由于每天得到李牧的赏赐,却一直没有机会为他出力,心里都感到着急,都愿意与匈奴决一死战。于是,李牧就选出了战车1300辆,选出了战马1.3万匹,能破敌擒将的战士5万人,善射箭的士兵10万人,指挥他们全部投入作战演习。李牧让百姓把牲口都放到城堡之外去放牧,满山遍野都是百姓和牛羊。匈奴有小股敌人入侵,李牧的军队假装被打败,让匈奴士兵抢掠了不少百姓和牛羊。匈奴单于听说此消息,便带领大队人马来侵犯边境。李牧多次布下了奇特的战阵,张开左右两翼的军队来攻打敌人,大败匈奴人,杀死杀伤了十几万匈奴骑兵,单于逃跑了。在这以后,有十几年光景,匈奴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
李牧的这个计谋,一方面麻痹敌人引其上当;另一方面,他压制部下出战使其斗志厚积薄发。敌人放松警惕、毫无防备,已方压抑了很久的怒气正要找个宣泄的口子。在这种局势之下,李牧不想大胜都难。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两军对垒,聪明的将领常以假象造成对方的错觉,自己本来能而示敌以不能,使敌人松懈戒心,而自身却在积极准备,伺机制敌。本来能攻则守,有战斗力却故意佯装不能攻、不能守、没有战斗力的样子,只是为了最后一举成功。
三国时的张飞是以嗜酒成癖而著称的,这也是他的一大弱点。他经常因此误事,但这弱点也给他帮了大忙。在两军阵前,张飞经常利用自己逢酒必喝,喝酒必醉,醉必打人的形象,麻痹敌人的警惕性,诱使其上当受骗。有一次,张飞在蜀国巴西一带战败张郃之后,乘胜追击,一直赶到宕渠山下。张郃利用有利的地势据守山寨,坚持不出,50多天,相持不下。张飞见状,就在山前安营扎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又坐在山前辱骂。刘备得知后,大惊失色,急忙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不但不惊慌,反而立即派人送去三车好酒,还在车上插着“军前公用美酒”的大旗。张飞得到美酒后,不但自己喝,还把美酒摆在帐前,令军士开怀大饮。
那张郃在山上见此情景,以为张飞大寨全变成了醉鬼的天下,再也按捺不住杀敌的心情,便乘夜带兵下山,直袭蜀营。当他杀到张飞的大寨时,只见帐中端坐一位大汉,举枪就刺,谁知竟是一个草人!等他知道中了张飞的埋伏时,已经晚了,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
李牧施计用了几年的时间,张飞的施计不仅延续了他嗜酒的本性,更在迷惑对手上做足了功夫。这样才能在敌方麻痹时伺机攻击、战而胜之。运用这一计谋,是建立在对战争全局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由此可见,人生中无论遇到何种挑战,其破解的道理是一样的。纵使自己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万不可轻易地将它显示出来。这样,才能一举将对方击溃。当然,这种“阴谋”只能用在对付那些奸佞小人身上。
君子藏器于身,不动则已,一动必将惊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