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彩色附凭背后的记忆(1 / 1)

心梦飞扬 润玉 714 字 5个月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收集附加费凭据邮品在邮坛是很时髦的事情,就像现在收集各种各样的连体邮戳。我那时还年轻,虽然并不喜欢附加费集邮,可受流行风的影响,还是想收集一些有关邮政附加费的东西。不过,我只追“星”。因为那时邮件征收附加费已成气候,附加费邮品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随处都是,浩若烟海,繁若星辰,让人眼花缭乱,集不胜集。谁也没有能耐把它们一一收集起来,只能有所区别、集有重点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收集,去研究。

那时候,邮政征收附加费有些紊乱,全国各地时间不一、标准不一,甚至由于地方没有发行邮资凭证的权力,所印附加费征收凭据也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当时,邮政附加费的征收,源于邮政资费几十年未调整过,亏损严重。因而广东率先,各地纷起效仿,以征收邮政建设附加费的名义,对部分邮件加收一定的资费,弥补亏损。那些各地启用、更换频繁的附加费凭据、戳记形成了现在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附加费集邮。在那些附加费凭据中,有一种酷似邮票的“明星”,就是少数地方邮政使用的彩色附加费票据,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如“山寨邮票”。记不清当时全国共有多少地方印制使用了这种附凭,但我很喜欢,就开始了“追星”。

因为彩色邮政附加费凭据酷似邮票,容易造成邮资票品发行使用的混乱,邮电部知悉情况后,发文明令禁止,到我追寻这些“山寨邮票”明星时,已经较难收集。许多更如昙花一现,珍贵难得。我四处求援,联络各地邮友帮忙找寻,先后集到陕西安康、湖北房县、湖南省澧县等地的彩色和有图附加费凭据,但黑龙江的彩色附加费凭据因为使用最早,时间较短,多次联系邮友都未能如愿。

黑龙江省彩色邮政附加费凭据始用于1990年5月1日,全套3枚,第1枚面额3分,图案为麦收场景;第2枚面额10分,图案为木材运输;第3枚面额20分,图案是油田建设与石油运输,是所有地方附加费凭据中最为漂亮,最似邮票,也是最早以“山寨邮票”形式出现的,仅仅使用了不足三个月,就于当年7月30日被明令停用,所余全部销毁。加之远在东北,当时未引起邮友重视,流传中原的数量很少。我动用了自己所能动用的力量,始终难觅芳踪,无计可施。怅然无策中,抱着一线希望,试着向时任黑龙江省邮协秘书长的刘佳维先生发去一封求援信,烦请佳维先生给予帮助或者支援。

作为一个芨芨无名的普通邮人,我实在没对这种冒昧的求索寄予多大希望。之前,万般无奈中,我也曾多次启用这种唐突的寻邮方案,但实际效果,常常并不理想。然而这次,佳维先生用他的友善和热忱,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集邮大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佳维先生并不是那种被动的集邮工作者,而是真正的集邮人,一个愿意和任何一个邮友真心交朋友的集邮领导。

佳维先生的回信及时而感人,我依稀记得,信中,除了邮友间的问候外,还有热情与慰勉、鼓励与寄望。遗憾的是十几年之后,回过头再去找寻当年那封信时,怎么也寻它不着。它就像一个做完好事,隐身而去的好人,消失在茫茫烟云之中。唯有佳维先生随信赠送的那套全新的黑龙江彩色邮政附加费凭据,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记载着那段美好的邮友情谊,让人永难忘怀。

现在,佳维先生早已升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地位变了,环境变了,然而热爱集邮的秉性没变,诚交邮友的热情没变,宽诚待人的态度没变……或许,这就是佳维广得邮友好评的根本所在,也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地方。

原载《集邮报》2009年9月19日第37期(总第1724期)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