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中,太后用膳的场面当然是富丽堂皇,吃的品种应有尽有。但在火车上做到这些比较难,第一个原因就是地方不够大,虽然在这列御用火车上,已有整整四节车厢是专给她当作临时御膳房的。
观及慈禧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吃”而生存的。此话并非侮辱她,无论在什么时候,女官们总是嫌吃的东西太多,可见穷奢极欲的程度。
宫里太后或皇上的每一次正餐,必须端上一百种不同的菜上桌。据说这个习惯已有百年的历史了,谁也没法说明它的用意;然而,慈禧无论怎样的好胃口,也不会吃掉一百种菜,就是尝也尝不全。她每餐尝过的菜,不过是三四口,余下的或弃或由女官、宫女和那些近身的太监们依次享用。
每到用餐时,慈禧总是一人独享,有时她高兴了,也叫女官们陪着一同吃;这时别人只能站着,不能跟她一样坐着。慈禧的餐桌由一套小桌子组成,吃时归拢,恰好安放那一百碗菜。慈禧的身边还有一个专门服侍她用膳的太监,这个太监叫张德(这个人在慈禧太后归天后,继李莲英而成为清宫中的总管太监)。张德见太后喜欢哪一种菜,心想尝试一下的话,他便恭恭敬敬地端近前来,请慈禧下筷。
张德这端菜的差使,也不容易,一举手、一移步,都得非常郑重。每每太后餐毕,这些菜一齐撤下,由身边人员自由取食。其中十之八九,还是完完整整、动也没动过的。
车上那四节临时充作御膳房的车厢,有一节才是真正的膳房。那节车厢靠壁的左右两边,装着五十只炉灶,这些炉灶都是用白黏土涂着砖块砌就的;架子是铁的,下面还有个铁盘。这两件铁器上也涂着白漆,显得很洁净整齐。每只炉灶,每餐只做两样菜,因为有些菜需要费很多的时间准备。
每只炉灶上有一名厨子负责着,这些正厨就是“上手”,他们都得有相当的资格才行。“上手”的活儿其实很简单,每人每餐只做两种菜。那五十只炉灶均匀整齐地分列在左右,仿佛是端整严肃的禁卫军。炉灶里使用的燃料是煤球。生火时,煤球不容易着,所以每次都得用废纸或木花来引火。干这活儿的是杂差。那炉火生着后,有一阵很浓烈的煤气,很不合卫生的。在去奉天的车上,有好几名杂差因为煤气中毒而躺倒了。杂差们也渐渐地发觉,每次生火时,把所有的车窗全打开;另外,在那炉灶上开一个小洞,当开始生火时,用一节很短的烟囱装在这个小洞上,烟囱的出口向着窗外,于是那煤气便有大半吹散了出去。杂差为了要减少生火的时间,得用葵扇凑在炉灶的火门上尽力往里扇风,因火门的位置太低,他们得把身子弯下去扇。待到炉内红光,煤球已生得旺了(这种煤球很耐烧的),才把短烟囱卸下。
在这节炉灶车厢后面,还有一节车厢是专做配菜的,他们把那些菜肴的原料,在下锅前先加工整理。这些人叫“下手”,担任这项活的共有二十多个人;他们很忙,因为这些剥皮洗切的事太烦琐了。如豆芽,在下锅之前,必须十分用心地把它茎上的根须摘去。
还有一种“下手”,也有五十个,每人管一只灶。正厨在干活儿时, “下手”站在旁边,把油盐酱醋之类依次递给他。他们也学得一些烹饪的技术。
当杂差在生火时, “上、下手”无论怎样空闲,也绝不愿助一臂之力的,只在旁边看着。他们摆着架子。只要在宫里当一些差使的人,上至总管太监下至清扫夫,都会依其职务来搭架子的。这大概也是受了皇太后的熏陶吧。
我们看看,每一只炉灶上有三个厨夫,此外还有无数的太监在来来往往地搬运,所以一到进餐的时间,空气便紧张起来。四节充当御膳房的车厢里,有些军队化呢,生火时,五十个杂差一起动手,个人的手法都是相等的,所以炉子里的煤球也在同一时间生旺,那截临时装上去的短烟囱,也在同一时间被拆卸下来;最好看的是那五十个杂差同时弯下身子,用一柄葵扇在扇风,动作如船夫摇桨一般整齐。这些厨夫虽然地位不同,服装倒是一律,都打扮得像宫里的太监,只不过多了副白布的袖套。
譬如说清炖肥鸭,便是慈禧非常爱吃的菜。它的煮法是:先把鸭子去毛,去肝脏洗净,加上一些调味品,把鸭子装在一个瓷罐子里,再把这个瓷罐装在一个盛着一半清水的坩锅里,紧紧地盖上锅盖,不使漏气。就这样让文火把它蒸上三天,鸭子酥得只需用筷子去夹。慈禧有时也夹些鸭肉吃,但多数是吃鸭皮的,那层鸭皮才是最可口的。
除了清炖肥鸭外,有几样也是慈禧餐桌上常见的,并且也是她喜欢的:
熏炙一类的食品,较合慈禧的口味,如“烤鸭” "烤乳猪” “熏鸡” “煨羊腿”等等,这些东西当然会源源不断地供呈上来的。据慈禧自己说,她年轻时,最爱吃的是烧猪肉皮。煮法是:先把带皮的猪肉切成小块,然后放在猪油里煎,直到那肉上的皮脆了。在北方,这道菜有个别名叫作“响铃”,意思是猪肉皮脆得可以嚼出声音。这菜做得愈松脆愈好。
慈禧暮年时, “樱桃肉”便取代了“响铃”而变为慈禧特别中意的一味菜了。它的制法是:先把上好的猪肉切成棋子般大小,加调味品,和新鲜的樱桃(没有新鲜樱桃时,便把蜜饯樱桃放在温水里浸泡,使得跟新鲜的一样鲜嫩好看)一起装在一个白瓷罐里,加些清水,让其在文火上慢慢地煨,大约十个钟头后肉酥了,樱桃的香味也出来了;尤其是它的汤,真是美味到极点。
宫里常吃的几种蔬菜,慈禧比较喜欢的是豌豆。豌豆是在极嫩时摘下,它不但很清爽,色相也似颗颗绿珠,堆在白瓷碗里,很容易引起食欲。萝卜是平民的食品,有时竟是喂养牲畜用的,绝对不能用来亵渎慈禧,后来太后不知怎么想了起来,吩咐监管御膳房的太监去弄来尝新。也亏那些厨夫聪明,竟把萝卜配在火腿汤或鸡鸭的浓汤里,原来那股气味全然没有了。
此外还有鲜嫩的竹笋和细姜芽,也是慈禧中意的蔬菜,不论在“正餐”或“小吃”时,总得教厨师做上来。
如“银耳”,它的市价是很贵的,往往买一小盒银耳,要花一二十两银子。它们寄生在老松树上,不容易觅到好的。百姓或官员,即使愿意花钱去买,也不容易得到好的。最好的银耳,已成了四川做官的人孝敬慈禧的一种专利品。他们雇了许多人,长年累月在那里搜寻优质的银耳,拿来巴结慈禧。
还有一种十分稀罕的东西,叫作“猴头”,也是一种野生的菌类,像网球般大小。它来自四川,因为产量极少,物以稀为贵,用来做菜或羹,滋味和冬菇、蘑菇相似。因为它的形状像猴子的头,故名“猴头”。大部分也是呈给太后享用的。呈进宫来的“猴头”,总是每两个装一锦匣,锦匣常用极好的黄绸做衬托,外观极为富丽堂皇。“猴头”有种种制作法,可以把它搁在文火上蒸,也可以切成片煎炒,把它混在肉里煮,可以增加鲜味,尤其是放在羊肉里,格外可口。用“猴头”来做汤,其味不在鸡汤之下。
在各种海货中,常用的有鱼翅、鱼唇、鱼肚、燕窝、海参等,它们的种种烧制法,都和宫外各饭庄大致相同。大凡每一种海货菜的价值,总要比牛羊鸡鸭贵一些,想必是取来不易的缘故,但是海货的滋味却不敢恭维。
慈禧有一样特别爱好的菜,那便是清炖鸭舌。这鸭舌和鸭子肉是放在一起炖的,每次至少要有二三十条鸭舌,浮在汤的上面。因为这是太后最中意的一样菜,所以每次总是装在一只特备的杏黄色大碗里,放在太后的跟前。
此外还有一种盐水鸭掌,是每次“小吃”时必备的一种菜。这东西其实只是下酒菜,只有一层皮尚可咀嚼。鸭盹干等,往往也用不同的方法腌制起来,供慈禧佐食。
在宫里,当她在御园中散步或闲坐时,她往往要吩咐太监们去把那特制的轻便小炉灶取来,让那些厨师当她的面烹调,她便候在旁边等吃。
太后在车上用膳时,必有人先去通知司机和司闸,吩咐他们把车子停下来;不过做这些菜时,车子却不停。在这次去奉天的车上,太后只要稍感饥饿,就会下令停车,同时吩咐厨师们预备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