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名家说北大(1 / 1)

“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这是对北大地位的精确评价。

“我看到校园是整洁干净的,即使施工场地周边也是如此;我看到学生是文明礼让的,典型场景是在自动取款机取款排队时,队伍前头的人自觉与正在取款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我看到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活跃着上百个社团,这些学子的眼睛里分明写着‘责任’二字;我看到校园的建筑古朴典雅、恢宏大气;更让我羡慕和惊奇的是,北大北部居然有一大片‘荒郊野外’,那完全是都市里的山林!它与未名湖西南部现代化的建筑和气息截然不同;而在校园随时随处可见的,是或高大挺拔、或柔美秀丽的树木,比如‘公主楼’前的银杏树,俄文楼前的元宝枫,临湖轩前的白皮松,未名湖东南角上的高柳,六个院的爬山虎,五四运动场旁的金合欢……"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

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时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并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前进。

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片园子里面走出的人都会深深打上北大的“烙印”,具备特殊的精神气质。

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大学,更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北大理科、文科和医科的国家重点学科数,均居全国第一。全校共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理学、医学、工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齐全、分布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北大的一级学科博士总数量亦居全国高校之首。北大有着最强的综合学科实力和多元化的校园氛围,最适合人才的成长。只有在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你才可能像其他北大人一样,轻松拥有那种诱人的资质。

北大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理科的大学,我国第一个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专业皆诞生于此,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和最深厚的积淀。北大理科的总体实力之强,全国其他高校无法望其项背。按照教育部最新评定的国家重点学科数目,无论是纯理科还是大理科(包括理工农医),北大均为全

国第一,而北大拥有最多的院士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北大的声誉由一连串令人自豪的科学成就赢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北大参与完成;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北大产生;我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大设计;锑、铕、铈原子量的国际标准在北大测定……凭借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卓越的科研水平,北大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北大堪称我国科学的圣地。

一流的大学最重要的是拥有一流的大师。而北大正可谓名师如林,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1名,中科院院士的数量在国内高校中高居第一。北大还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7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8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博士生导师逾1000人,上述指标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北大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全校共拥有17.5个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现为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藏书已达703万册,并以每年8万册的速度递增。北大作为中国教育网华北地区网络中心,校园网以专线连接到每一间宿舍,同时北大也是中国第一所实现校园无线上网的高校,学生可以自由地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北大一贯重视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课程体系周密完备,重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大入选125种,名列全国高校第一;2002年教育部评选全国优秀教材,北大共有43种教材获奖,再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北大是全国中学生心目中的圣殿,北大辉煌的历史、深厚的底蕴、最强的师资、综合的学科、最好的学术条件以及诱人的毕业去向,一直以来就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学子报考。北大是历年来录取各省市高考第一名最多的大学,历年来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绝大部分都在北大深造。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前十名的学生中有近60%报考北大,其中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第一名35人。同时国际数学、化学、生物奥赛奖牌得主几乎被北大囊括,数量继续位居各高校之首。北大在各地录取的总平均分,文科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00分,理科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30分,医学部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00余分。同时,每年报考北大研究生的人数,一直以来为全国高校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大校友中已有586人当选院士(学部委员),总数雄踞全国高校之首。在23名“两弹一星”的元勋中,北大校友就达12位。在北大学子中,不仅涌现了李政道、邓稼先、杨振宁、钱三强、于敏、郭永怀、朱光亚、周光召、唐敖庆、裴文中、黄汲清、刘东生等一大批科学巨匠,也出现了冯友兰、徐志摩、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罗常培、顾颉刚、傅斯年、范文澜、洗星海

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文科大师。尤其值得庆贺的是,九位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就有五位获得者是北大(和西南联大)校友,他们是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五位院士。北大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之中。聪明的才智、坚实的培养、名牌的声誉、务实的风格……这些无不在为北大人铺就良好的出路。根据2003年最新的教育部统计,北大学生就业率高居全国之首。另外,北大学子每年出国的人数和学校的档次都同样高居全国之首,比如哈佛大学在中国招收的留学生名额,大部分都投放给北大学子。

北大自创立以来就一直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同时也是国内最具开放性的大学。置身于此,正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现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四千余名留学生在北大求学,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历年来访问北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学术大师、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的人数在国内高校中均居第一。2004年,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师、巴黎高科等国际著名大学负责人访问北大,9位诺贝尔奖得主登上北大讲台,8位外国政要莅临北大发表演讲。目前,北大已与世界上47个国家的219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数目亦居全国高校之首。

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大人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始终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是北大校园文化的基础。

未名湖畔好读书,博雅塔下宜聆教。“走进燕园,燕南园让你亲切;未名湖让你亲近;博雅塔让你敬仰;静园、镜春园、朗润园让你流连忘返。但是,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置身其中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舍我其谁'的神圣责任感。”

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让大学时光七彩斑斓。北大社团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活动,吸引着燕园学子于其中挥洒青春与**。在北大,有继承“五四”精神的旗帜,创办中国高校第一个诗歌文化节的“五四”文学社;有用青春的热血沸腾了卓奥友锋的雪线,用生命的极限印证了“智力的强者不是体魄的弱者”的山鹰社;也有“铁骑”走天涯,用现代文明之光烛照丝绸古道,把环保观念的种子撒遍大江南北的自行车协会;还

有为自习室里一时不便的学生送上一瓶墨水,为老区求知若渴的学子送去文化甘泉的爱心社……

从沙滩到燕园,从红楼到未名湖,百年北大伴随着风雨前行。北大人那惊天动地的宏伟业绩与默默沉潜的学术思索,共同汇聚成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与美,凝铸一段梦魂牵绕的不灭的记忆。秉承着这圣地的精神魅力,每一位北大人都深深地知道,于今日之北大与中国,“北大人”这个名字不仅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着一种责任。

"上承太学正统,下树大学祖庭"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的现代延续,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严复、蔡元培、蒋梦麟、胡适、马寅初等一批学达孔孟又沐欧风美雨的教育家奠定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使得百年北大建立了丰富的智慧成果,孕育了无数英才。

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中国第一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基础科学学科都创建于北京大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基本粒子的层子模型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诞生于北京大学;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周光召、黄昆、王选等一大批科学巨擘毕业于北京大学;特别是,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在西南联大也都有着一位共同的导师——北大教授吴大猷。

北京大学始终是中华民族前进与发展的推动力量。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为中国社会近现代思想启蒙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北大人为中国国家安全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大发现的历史性突破系北大人创造。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建立于北大,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信息科技人才。我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专业创建于北大,一批批北大学子为中国核工业体系建立了卓著的功勋。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元勋”中,超过一半是北大校友。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成立于北大,一大批科研成果运用于国防安全的重大项目中;这里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中国芯”。举世闻名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于北京大学,这项技术成果惠及全世界所有读书、看报的中国人,是中国大学对社会贡献最重大的工程技术成果。

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是一所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科学等优势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大学,这里为每个对知识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同学提供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丰富的学科环境。

北大有着全国实力最强的理科学科,有着最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得主。在这里你将和最有学识、最有活力的科学家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北大毕业生中当选两院院士人数高居全国首位,并且北大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校友在海外顶尖大学中任教。

不仅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北大工学院在新型工科领域有着深厚的传统,而且北大理科专业也有很多应用技术方向,在计算机、电子、通信、工程力学、核能技术等方面都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