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1 / 1)

论语新解 钱穆 572 字 8个月前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大师挚:大音泰。大师,鲁乐官之长,挚其名。

亚饭干:亚,次义。亚饭、三饭、四饭,皆以乐侑食之官。干、缭、缺,其名。礼,王大食,三侑。鲁亦有亚饭、三饭、四饭,僭王礼也。

鼓方叔入于河:击鼓者名方叔,避隐于河滨。

播鼗武:鼗,音徒刀反。小鼓,两旁有耳。播,摇义。持其柄摇之,则旁耳还自击。武,名也。

少师阳,击磬襄:少师,乐官之佐。阳、襄,二人名。襄即孔子所从学琴者。

此章记鲁衰,乐官四散,逾河蹈海以去,云天苍凉,斯人寥落。

记者附诸此篇,盖不胜其今昔之悲感。记此八人,亦所以追思孔子也。

《唐史》记安禄山乱,使梨园子弟奏乐,雷海青辈皆毁其乐器,被杀而不悔;此亦类于入河入海之心矣。或谓此八人乃在殷纣时,或谓周厉王时,又谓周平王时,今皆不取。

【白话试译】

太师挚去了齐国,亚饭干去了楚国,三饭缭去了蔡国,四饭缺去了秦国。鼓方叔入了黄河,播鼗武入了汉水,少师阳、击磬襄入了海。

(一〇)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鲁公:周公子伯禽。受封去之鲁,而周公告戒之。鲁人传诵,久而不忘。或亦孔子尝与其弟子言之。

不施其亲:施当作弛,忘弃义。或说:施,易义。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或说:施,与义。不私与其所亲。或说:施,施罪于人。不施其亲,所以隐其罪,亦亲亲之义。今从第一说。

怨乎不以:以,用义。不以,不用。怨不见听用。

无大故则不弃:大故谓大恶逆。

无求备于一人:人之材性各有近,任才使能,贵不求备。

人才之兴起,亦贵乎在上者有以作育之。必能通其情而合乎义,庶乎人思自竭,而无离散违叛之心。《论语》编者续附此章于本篇之末,亦所以深致慨于鲁之衰微。

【白话试译】

周公教鲁公道:“君子不要忘忽他亲属。不要使大臣怨他不见用。故旧之人无大恶逆,不要舍弃他。不要求全责备于某一人。”

(一一)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八士,旧说:一母四乳,皆孪生。或说:亦可有十二子而以伯仲之序各称其三子者,此特见一家之多贤,何必皆孪生。是也。或说在周成王时,或说在宣王时,或以为即武王时之君氏八士,见《逸周》书。本篇孔子于三仁、逸民、师挚八乐官,皆赞扬而品列之。于接舆、沮溺、荷蓧丈人,皆惓惓有接引之意。盖维持世道者在人,世衰而思人益切也。本章特记八士集于一家,产于一母,祥和所钟,玮才蔚起;编者附诸此,思其盛,亦所以感其衰。

【白话试译】

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