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 / 1)

论语新解 钱穆 809 字 3个月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饭也。牛羊鱼肉细切曰脍。厌,餍足义。不厌,不饱食也。孔子曰:“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曰:

“士耻恶食,不足与议。”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或说: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故食脍不厌精细,谓以精细为善。今不从。

饐而■:饐,食伤湿,馊臭也。■,犹郁蒸之暍,食因久郁而味变。

鱼馁而肉败:鱼烂曰馁,肉腐曰败。

色恶:食失常色。

臭恶:变味也。

失饪:饪,烹调生熟之节。

不时:物非其时者不食。或说:食有常时。古人大夫以下,食惟朝夕二时。

割不正:古者先以割肉载于俎,食时自切之,略如今西餐法。

其割截皆有一定,不正,谓不合割之常度。孔子以其失礼,故不食。

汉以后既割之,又切之,始加烹调,非古制矣。或说:切肉不方不食。今不从。

不得其酱:食肉用酱,各有所宜,如鱼脍用芥酱之类,亦如今之西餐法。不得其酱,谓设酱不以所宜,与割不正皆以背礼故不食。

不使胜食气:食,音嗣,饭也。食肉多于饭气,则伤人。古食礼,牛羊鱼豕肠胃之肉皆盛于俎,醯醢之酱调味者盛于豆,正馔之外又设加馔,肉品特多;黍稷稻粱则设于簋;进食不宜偏胜。一说:

气当读作饩,食饩犹云饭料。《说文》“气”作“既”,“小食也。”

今皆不从。

惟酒无量,不及乱:酒无限量,随己所能饮,以不及醉乱为度。

沽酒市脯不食:诗曰:“无酒酤我。”一宿之酒曰酤,沽与酤通。

酒经一宿,非美者,亦可谓尚未成酒,故不食,脯,干肉。不自作而买于市,则不知何物之肉,故亦不食。酒当言饮,云不食。因脯并言也。

不撤姜食:撤,去义。食事既毕,诸食皆撤,而姜之在豆者独留,因姜有辛味而不熏,可以却倦,故不撤。今饭后进茶或咖啡,古昔无之,故独留姜。

不多食:此三字单承上姜食言。姜虽不撤,亦不多食。或说:

自此以上,皆蒙“齐必变食”来,平常不必然。今不从。凡前所举,似不必齐时始然。后人于割不正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之类,皆以昧于古今之变而不得其解,故疑为承斋事言之。

祭于公,不宿肉:谓助祭于君。凡助祭皆得赐肉。凡杀牲皆于临祭之日清晨行事,独天子诸侯之祭,其明日又再祭,谓之绎祭;绎祭毕始颁赐,则胙肉之来或已三日,不可再宿,故颁到即以分赐。

祭肉不出三日:此谓家祭之肉,皆于三日内颁赐,过此,肉或败,故不食。

食不语,寝不言:此处语、言二字通用,谓食寝时不言语。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疏食,粗食。古人以稗食为粗食。

菜羹,以菜和米屑为羹。瓜,北方常用。有生食,有熟食。瓜字或本作必。古人临食,每品各出少许,置笾豆之间,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所以报功,不忘本。谓虽疏食、菜羹、瓜类,以祭则必斋如也。当孔子时,非贵品或不祭,而孔子临食,虽菲薄亦必祭,又必致其肃敬之容。齐,严敬貌。

此一节记孔子饮食之节。

【白话试译】

吃饭不因饭米精便多吃了。食肉不因脍的细便多食了。饭食因湿伤变味,鱼烂了,肉腐了,都不吃。色变了,也不吃。味变了,也不吃。煮的生熟失度,也不吃。不当时的不吃。割的不照正规的不吃。调味之品不合适的不吃。案上肉品虽多,不使吃的分量胜过了五谷。只有酒,不加限制,不及醉而止。只做得一夜的酒,外面街市上卖的肉脯,都不吃。吃完了,姜碟仍留着不撤,但亦不多吃。

若赴公家助祭,所得祭肉不过夜,便分颁于人了。自己家里的祭肉,不出三天,也必吃完分完,过了三天,便不吃了。食时寝时都不言语。即使是粗饭,菜汤,瓜类,临食前也必祭,而且必其貌肃恭,有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