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第八 (一)(1 / 1)

论语新解 钱穆 246 字 3个月前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仲雍,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德,太王意欲立之。太王疾,泰伯避适吴,仲雍从之逃亡。季历立为君,传子昌,是谓文王。

至德:德之至极之称。

三以天下让:或说:泰伯乃让国,其后文王、武王卒以得天下,故称之为让天下。或说:时殷道渐衰,泰伯从父意让季历及其子昌,若天下乱,必能匡救,是其心为天下让。三让,一说:泰伯避之吴,一让。太王没,不返奔丧,二让。免丧后,遂断发文身,终身不返,三让。一说:季历、文、武三人相传而终有天下,皆泰伯所让。今按:泰伯之让,当如《史记》,知其父有立昌之心故让。

孔子以泰伯之德亦可以有天下,故曰“以天下让”,非泰伯自谓以天下让。三让当如第二说。

民无得而称:泰伯之让,无迹可见。相传其适吴,乃以采药为名,后乃断发文身卒不归,心在让而无让事,故无得而称之。

本章孔子极称让德,又极重无名可称之隐德;让德亦是一种仁德,至于无名可称,故称之曰“至德”。

【白话试译】

先生说:“泰伯可称为至德了。他三次让了天下,但人民拿不到实迹来称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