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南北政治區域之劃分及戶口升降(1 / 1)

国史大纲:全2册 钱穆 1309 字 3个月前

社會南北文化經濟之升降,還可以政治劃分區域的大小繁簡來看。茲將唐、宋分道列一簡表如下:

觀上表,即知自唐至宋的政治區分,大體上是南方愈見衝繁,故分割愈細。北方無分而有併。

與政治區域相隨而可知者,最要為戶口之盈縮。

開元州郡等級,所謂「六雄」、陝、懷、鄭、汴、魏、絳。「十望」虢、汝、汾、晉、宋、許、滑、衛、相、洛。皆在北方。時望縣八十五,而南方只有二十縣。二十縣中在四川省占其九,江浙、荊襄僅占十一縣。

宋代北方戶口,卽遠遜南方。

宋元豐三年四京十八路戶口主客數目表:

按:有隋盛時,總江、浙、閩中不盈三十萬戶。自唐以來,浸以孳息,更五代至宋,增至五百餘萬戶。而中原戶口之數,因五代亂亡相繼,周顯德六年,總簡戶僅二百三十萬九千八百一十二。宋熙、豐盛時,分天下為二十三路,淮、漢以北居其八,京西北路、京東兩路、陝西兩路、河北兩路、河東路,共八路。淮、漢以南居其十有五。即東晉、南朝十五路之地。總天下戶千有六百五十萬,而淮、漢以北纔當五百餘萬戶,淮、漢以南乃當千有百餘萬戶。大率當天下三之二。不出東晉、南朝之地,而增十五倍之人。

范仲淹十事疏謂:「唐會昌中,河南府有戶一十九萬四千七百餘戶,置二十縣。今河南府主、客戶七萬五千九百餘戶,仍置一十九縣。鞏縣七百戶,偃師一千一百戶,逐縣三等,而堪役者不過百家。請依後漢故事,遣使先往西京,併省諸邑為十縣。所廢之邑,並改為鎭。候西京併省,則行於大名府。」據是言之,北方政治區域,若以實際戶口衡之,在北宋盛時,其可省并者已多矣。

又按:以主、客戶比數而言,諸路情形大率略似。客戶俱當主戶三之一乃至半數以上。獨兩浙、江南東及成都三路不然,客戶比數,只當主戶之四之一乃至五之一。又可見其經濟狀況之獨優矣。北方河東一路,客戶比數亦少。此恐由其特為貧瘠之故,不得與南方三路比。

再就元明兩代之行中書省及布政司之區分,列表如下:

元十一中書省:

嶺北、遼陽、河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征東。

明兩京十三布政司:

京師八府二州。南京十四府四州。山東六府。山西五府三州。陝西八府。河南八府一州。江西十三府。湖廣十五府二州。四川八府六州,及羈縻軍民等府。浙江十一府。福建八府一州。廣東十府一州。廣西七府及羈縻諸府。雲南五府及軍民羈縻等府。貴州八府及羈縻軍民等府州。

唐初十道,南北各半。明十三布政司,南得其九,北僅得四。南佔一倍以上。卽此已見南北經濟文化輕重之不平衡。

元代南北戶口,成十與一之比。

明代北方情形較佳,但依然趕不上南方。

明萬曆六年天下戶口南北計數:

以上南方。

以上北方。

按:上表戶口比數,特見增進者,莫如東南,而西南次之。戶口比數特見凋落者,西北為甚,而東北次之。

又按:南直蘇州府戶六○○七五五,口二○一一九八五。松江府戶二一八三五九,口四八四四一四。常州府戶二五四四六○,口一○○二七七九,蘇、松、常三府合計,戶數超過於湖廣、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山西、河南、陝西、北直諸省,口數超過於福建、四川、廣西、雲南、貴州諸省,其繁榮可見。又按:清代以江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為大省,順天(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廣東為中省,廣西、雲南、貴州為小省。

萬曆六年十三布政司並南北直隸府州實徵夏稅秋糧約數:

以上南方。

以上北方。

按:蘇州一府秋糧二○三八八九四石,超過湖廣以下任何諸省,而與浙江、江西二省相彷彿。松江、常州秋糧合一五四六一八○石,亦超過陝西、廣東、福建、四川、北直、廣西、雲南、貴州諸省,而與山西、河南兩省相彷彿。若蘇、松、常三府秋糧合計,則超過江西、浙江以下任何諸省矣。

自漢迄明南北戶數增減簡表:

按:諸表中數字難盡精確,然取明大體之升降。

而明代西南諸省之開發,以及南海殖民之激進,尤為中國國力南移之顯徵,而為近世中國開新基運。

斯二者,皆為明代南方繁榮之要徵。西南開發之尤顯見者,則為湖廣、四川、貴州、廣西諸行省土司之設置。西南諸疆,雖早隸國土,然川、滇、湘、嶺嶠土之間,盤踞數千里,苗、蠻、僰、爨之屬,種類殊別,自相君長。秦漢以來,雖設郡縣,仍令自保。歷代相沿,宋謂之「羈縻州」。至於明世,踵元故事,為設土官土吏,而視元益恢廓。分別司郡州縣,額以賦役,聽我驅調。漸次規置,為宣慰司者十一,為招討司者一,為宣撫司者十,為安撫司者十九,為長官司者百七十有三。此為明代開發西南一大事。蓋亦隨諸地經濟民戶之自然展擴而俱起。其間如播州、藺州、水西、麓川,皆動大軍數十萬,殫天下力而後剷平。下及清代,漸次「改土歸流」,而近世中國開發西南之大業,遂告完成。至論海外殖民,其起當亦甚早。南海、象郡,已列於秦郡,而漢因之。東漢末季,中國士大夫浮海往交趾者,夥頤至多。東晉、南朝,交、廣海舶,目為利藪。南史王琨傳:「南土沃實,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梁書王僧儒傳:「海舶每歲數至,外國賈人以通貨易。舊時州郡以半價就市,又賈而即賣,其利數倍。」唐代始有市舶之稅,然領以宦寺,尚不以為國家之正收。此如秦、漢初以山海池澤稅歸少府也。而宋市舶特設官司,乃為國家度支一要項。明代海上交通日盛,而我民之貨殖海外,立家室、長子孫者乃日眾。成祖時,命太監鄭和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六十二,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通使海外。先後七奉使,所曆占城、爪哇、真臘、暹羅、滿剌加、蘇門答剌、錫蘭等三十餘國。其第三次越過印度南境而抵波斯灣。其第四、第五次,且橫跨印度洋而至非洲之東岸。以較西方發現新地之甘馬與哥倫布等,鄭和遠跡,尚在彼輩數十年前也。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與鄭和奉使同行者尚有王景弘。其後有石顯,亦兩度奉使。皆宦者也。明之聲威旣遠屆南海鍺國,亦會閩、廣商民能自殖其勢力於海外,如南海人梁道明王據三佛齊,陳祖義亦為舊港頭目。其後閩人某亦據婆羅國而王之,皆見明史。又梁啟超中國八大殖民偉人傳,尚舉廣東人張漣王三佛齊,廣東人某王爪哇順塔國。潮州人鄭昭王暹羅,嘉應人吳元盛王戴燕,嘉應人羅大王昆甸。又嘉應人葉萊,為今英屬海峽殖民地之開闢者。風生勢長,不徒朝廷一使之力也。明中葉受倭寇之患,而海外發展遂致頓挫。直至近世,南海殖民,仍為中國民族進展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