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當時中國黃河流域民眾疾苦之加深。
黃河流域的民眾,經黃巢、秦宗權大亂之後,繼續還是經受武人、胡人的不斷爭奪,橫征暴斂,火熱水深,幾乎難於想像,難於形容。
在政事極端無望之下,有一個張全義。
東都經黃巢之亂,遺民聚為三城以相保。繼以秦宗權、孫儒殘暴,僅存壞垣而已。唐僖宗光啟三年,張全義為河南尹,初至,白骨蔽地,荊棘彌望,居民不滿百戶。全義麾下纔百餘人。乃於麾下選可使者十八人,命曰「屯將」。人給一旗、一榜,於舊十八縣中,令招農戶自耕種,流民漸歸。又選可使者十八人,命曰「屯副」。民之來者撫綏之,無重刑,無租稅,歸者漸眾。又選諳書計者十八人,命曰「屯判官」。不一二年,每屯戶至數千。於農隙選壯者教之戰陣,以禦寇盜。五年之後,諸縣桑麻蔚然,勝兵大縣至七千人,小縣不減二千人。乃奏置令佐以治之。全義為政明察而寬簡,出見田疇美者,輒下馬與僚佐共觀之,召田主勞以酒食。有蠶麥善收者,或親至其家,悉呼出老幼,賜以茶綵衣物。民間言:「張公見聲伎未嘗笑,獨見佳麥良繭則笑耳。」在洛四十年,遂成富庶。
在政事極端無望之下,還有一個馮道。
張全義媚事朱溫,妻妾子女為其所亂,不以為愧。及唐滅梁,又賄賂唐莊宗、劉后、伶人、宦官等,以保祿位。然時稱名臣元老,以其猶能以救時拯物為念也。楊凝式贈全義詩曰:「洛陽風景實堪哀,昔日曾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猶是一堆灰。」馮道歷事五朝八姓十一君,當時羣尊為長者。死年七十三,談者美之,謂與孔子同壽,當時能壽,當眞不易。亦以道能周旋有所存濟也。其對耶律德光曰:「此時百姓,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論者謂道一言免中國人於夷滅。世運至此,何可更以節義廉恥責當時之人物!其他如鄭韜光事十一君,壽七十。馬胤孫號「三不開」,一不開口議論,二不開印行事,三不開門延士大夫。
民生其間,直是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