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与天然气
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唯一的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为印度尼西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政府收入的24%,油气出口收入占印度尼西亚出口总收入的15%。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全国约有60个大小不等的沉积盆地,具有油气远景的陆上盆地面积为80万平方千米,海上盆地面积150万平方千米。已经发现340多个油田和54个气田。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印度尼西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5.9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和巴布亚。
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Duri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Cinta和Rama油田、东加里曼丹的Bunyu Handi和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和Arim-bi油田等。其中两个最大的油田米纳司(Minas)和杜里(Duri)油田,位于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两大油田在二战前发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产原油,到1963年两大油田生产的石油就占印尼石油产量的50%。这两个油田由美国雪佛龙公司经营,均为成熟油田,近年来石油产量逐年下降。近年在爪哇东部和中部的炽布(Cepu)区块也发现了大油田,埃克森美孚公司等参与了炽布区块的勘探。经过近年的协商,2006年3月埃克森美孚公司与印度尼西亚国营石油公司PT Pertamina签署了开发炽布油田的协议,每个公司拥有该项目45%的权益,剩余10%为印度尼西亚政府拥有。估计炽布区块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桶,该项目2008年投产后,高峰产量为18万桶/日。在印尼最近一轮石油勘探对外招标中,一批印尼公司和埃克森美孚、菲利普斯等外国公司中标。虽然有多个上述正在执行的勘探项目,但这些项目均未获得足够的新发现来弥补老油田产量下降。
印度尼西亚为亚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20位。印尼的石油生产在1976年达到顶峰,并且持续了近20年时间,1995年因油田老化且缺乏投资,产量开始下降。印尼目前石油日产量不足100万桶,日消费量120万桶。印度尼西亚石油主要产自西部盆地,自2000年由于成熟油田产量自然递减,印度尼西亚石油产量不断下降,2006年石油产量为4990万吨,比2005年下降5.8%,2007年为4740万吨,比2006年下降5.0%,比2000年下降33.7%。2008年为4910万吨。
印度尼西亚为亚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国,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为153.3亿美元,占其出口总收入的15.6%。2006年石油出口量为52.7万桶/日,其中原油出口量为30.13万桶/日,主要出口到亚太地区的日本为10.97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36.4%,韩国为6.21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20.6%,澳大利亚为5.04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16.7%,美国为1.57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5.2%。
印尼国营石油公司在石油上游领域的对外开放正在扩大,投资印尼石油业的外商包括雪佛龙、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但印尼国营石油公司仍在该国石油下游占主导,该国8个炼油厂均由印尼国营石油公司经营。
印尼共有8家炼油厂,日炼油能力100万桶,炼油厂分布在爪哇、加里曼丹等地。产品主要有燃料油、润滑油以及其他油基产品。总体讲,品种太少,不能满足国内消费,柴油和航空油相当一部分要靠进口。印尼国内最大的三个炼油厂分别是:位于中爪哇的芝拉扎(Cilacap)炼油厂,位于加里曼丹的巴厘巴板(Balikpapan)炼油厂和位于爪哇的巴龙安(Ba-longan)炼油厂,三家炼油厂每天的石油加工能力分别为34.8万桶、24.09万桶和12.5万桶。印尼政府正在计划新建、改造和扩建炼油厂,提高炼油厂的设备和现代化程度。其中,巴厘巴板炼油厂2014年完成扩建以后每天将增加产能4万桶。另外,巴龙安炼油厂、芝拉扎炼油厂以及廖内岛的杜班(Tuban)炼油厂也将于2014年完成扩建项目,届时三家炼油厂每天将分别增产20万桶、6.2万桶和20万桶。而印尼在巨港的Plaju炼油厂在2012年完成扩建工程,扩建后每天产能将增加2.05万桶。印尼还试图吸引外国投资者来印尼建造新的炼油厂以满足国内需求。由沙特的Al-Banader国际集团(40%)、中国国家电力设备公司(40%)和印尼PT In-tanjaya Agromegah Abadi(20%)三方合资成立的PTKilangMinyak Intan Nusantara公司在印尼投资60亿美元建设两座炼油厂,于2005年建成投产,原油炼制能力为30万桶/天。这两座炼油厂主要加工沙特原油,炼油产品主要出口至中国市场。美国和沙特企业联合投资位于南苏拉威西岛的巴里一巴里(Pare-Pare)炼油厂,预计2010年建成,日炼油能力30万桶。由Pertimina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兴建的万丹炼油厂总投资780万美元,将于2015年建成投产,日原油加工能力为15万桶。
由于印度尼西亚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因此其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未来取决于其作为天然气生产国的潜力。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储量是其石油储量的3倍,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9.6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印尼大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Aceh和阿伦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东爪畦Kangean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
印度尼西亚为亚洲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2006年产量为6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0.9%。2007年产量为667亿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3.8%,居世界第10位。2008年印尼的天然气产量为697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2.7%。印尼原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年出口量为3600万吨。这一出口水平使印度尼西亚占领了世界市场20%的份额,在亚太市场上则占据了35%的份额。两个最大的LNG处理厂为阿伦(Arun)和邦坦(Bontang)。印尼天然气产量近年也不断下降,现是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国。为了弥补产量下降,印尼不断加强天然气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气产量,满足长期LNG供应合同需求和国内需求,目前有几个在建的新项目,其中在西巴布亚岛的东固(Tangguh)LNG厂已初具规模。
印尼天然气大部分是作为液化天然气出口,但近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逐年上升,2000年国内的天然气产量60%供出口,40%国内消费,但到2008年年底,国内消费上升到占63%,其余37%供出口。印尼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约68%流向日本,19%流向韩国,剩余的流向中国台湾省。印尼2006年LNG出口量为295.7亿立方米,占世界LNG总出口量的14.0%,主要出口到日本(186.0亿立方米)、韩国(87.2亿立方米)和中国台湾(42.5亿立方米)。2007年LNG出口量为277.4亿立方米,占世界LNG总出口量的12.3%,居世界第2位,主要出口到日本(180.7亿立方米)、韩国(51.2亿立方米)和中国台湾(45.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少量出口到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美国等地。2008年印尼液化天然气(LNG)出口总量268.5亿立方米,仍然主要流向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其中出口到中国台湾地区40亿立方米日本187.9亿立方米,韩国40.6亿立方米,当前印尼在全球LNG出口市场上的份额正在逐步被阿曼、卡塔尔、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所挤占。
二、其他矿产
尽管矿产品价格高涨,近几年里,印尼却几乎没有新的矿区投产,因此矿产量提高有限,但印尼锡、煤、镍、金、银等矿产产量居世界前列。
据美国能源署统计,印尼是世界第四大煤炭储藏国。印尼的煤炭资源将来有可能取代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印尼的主要能源,同时在未来10年内,印尼煤炭出口量仍可能上升。印尼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用煤炭出口国之一。目前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为53亿吨,根据预测,印尼煤炭远景储量可达190亿吨,占全球煤炭储备量的3%左右,可开采150年。印尼已探明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两岛,特别是集中在苏门答腊岛的中部和南部以及加里曼丹岛的中部、东部和南部。从褐煤到无烟煤,印尼煤炭品种齐全,当地的火山活动更是提高了褐煤的品质。此外,印尼的煤矿多为露天矿,具有埋藏浅、煤层厚、开采方便等产业优势。煤炭业最近10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2003年煤炭产量达到1.14亿吨,2004年1.32亿吨,2005年1.51亿吨,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1.81亿吨和2.15亿吨,2008年印尼煤炭产量上升到2.39亿吨,比2007年增加8.84%,2009年煤炭生产为2.54亿吨,2010年共生产3.25亿吨煤炭,2011年印尼煤炭产量为3.35亿~3.50亿吨。煤产量的提高主要来自现有几个大矿区产量的增加。矿区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两岛,其中苏门答腊占67%,加里曼丹占31%,煤矿99%为露天矿。但随着近年来开采量增加,露天煤矿的面积逐渐缩小,未来开采深度和难度将逐渐增加。印尼煤炭生产企业正努力提高产能,一些新的煤炭企业纷纷成立,这将有助于印尼煤炭年产量的提高。印尼全国有164家煤矿企业,其中34家拥有煤矿开采权,129家拥有煤矿代理人委托书,还有一家为印尼的国营煤矿企业Bukit Asam公司。拥有煤矿开采权10家企业的煤炭产量占印尼煤炭产量的80%。
阿达罗(Adaro)和卡尔蒂姆·普里马公司(Kahim Prima)是印尼最大的两家煤炭企业,年产量均在2000万吨以上。吉代阔·加压·阿贡(Kideco Jaya Agung)公司和阿鲁特明公司(Arutmin)是第三和第四大煤炭生产商。印度尼西亚也是一个煤炭出口量不断增加的大国,印尼煤炭2/3出口到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韩国,1/3供国内发电厂发电。1988年印度尼西亚仅出口了450万吨煤炭,14年后,印度尼西亚于2002年出口7500万吨煤炭。印度尼西亚煤炭出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煤炭生产成本低,距市场近,运费较低,另外印度尼西亚煤炭质量好,具有高水分、低灰分、低硫分、高挥发等特性。
2007年印尼生产的2.15亿吨煤炭中,国内需求5200万吨,1.63亿吨供出口,煤炭出口收入大约达到70亿美元。2008年产出的2.34亿吨煤炭当中,用于印尼国内的仅占5500万吨,其他1.79亿吨供出口市场。
2009年印尼煤炭产量2.54亿吨,国内需求为5600万吨。在2010年3.25亿吨煤炭产量中2.65亿吨用于出口,创汇187.3亿美元,6000万吨用作国内企业的生产消费。2011年印尼煤炭产量预计为3.35亿~3.50亿吨,而出口将达到2.70亿2.85亿吨。据印尼能源矿产部预计,到2025年,印尼煤炭产量将达到4.05亿吨,其中2/3以上将用于出口创汇。印尼于2005年超过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电站用煤的最大出口国,根据2005—2006年世界煤炭贸易数据,印尼出口的煤炭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25%。印尼2009年颁布实施的新《矿产和煤炭法》及随后陆续颁布实施的有关政府条例,是从事煤炭勘探开发等活动的最主要法律法规。因本国资金匮乏,印尼总体上对外资进入其能源矿产领域持开放态度,但也设定了一些限制。特别是随着印尼两期1000万千瓦电站项目陆续建成发电,印尼国内对煤炭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据测算,每生产1000万千瓦电力需消耗4000万吨煤炭。鉴此,印尼政府近来强调煤炭生产须优先满足国内需求,然后才可考虑出口。为抑制煤炭出口过快增长,确保国内市场供应,印尼政府限定2009~2025年间每年的出口量均在1.5亿吨左右,并从2005年12月25日开始,对煤炭出口加收5%的煤炭出口税。该项政策实施后受到煤炭出口商的强烈反对,也削弱了印尼煤炭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该项税收政策原本打算抑制煤炭出口增长,但事实上印度尼西亚煤炭出口量却大幅攀升。由于政策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加上煤炭出口商的强烈反对,政府对该政策进行了调整,2006年9月13日,政府取消了该项关税,该关税实施只维持不到1年的时间。但由于印尼国内对燃煤需求剧增,印尼政府于2010年起重新限制煤炭出口,当年价格上涨40%。
印尼金矿资源储量约191万吨,探明储量3200吨,居世界第五位。金银的开采在印度尼西亚有着久远的历史。黄金的产量一直在快速增长,1999年的金产量增加了11%,金产量达155吨,居世界第六位。2004年产量193吨,出口金锭790千克。主要经营公司有印尼国营矿业公司,PT Newmont Nusa Tenggara、PT Freeport In-donesia Company、PT. Aneka Tambang、PT. Newmont Minahasa等5家公司。2005年产金103.3吨,2007年金产量117.9吨。印尼黄金主要产自巴布亚省的格拉斯贝格、艾斯伯格两座矿山和中加里曼丹省的一些矿山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省的松巴哇岛矿区等。
印尼铜矿主要分布在巴布亚岛的Grassberg、Inter-Mediate ore-Zone和Big Gossan地区、北苏拉威西岛的哥伦达洛省。印尼是世界铜资源大国,资源储量约6600万吨,探明储量为41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7.1%,列世界第二位。1999年铜产量79.03万吨,2004年产量280万吨,2007年印尼的铜产量179.7万吨。由于印尼几家大型铜矿开采商产量萎缩,2010年全国铜产量预计为101.6949万吨,2011年64.4098万吨,均明显下降。由于印尼国内至今还没有冶炼铜的能力,所以开采出来的铜矿石未经加工就全部出口海外,1999年出口48.5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出口约180万吨,2007年铜矿出口值达到79亿美元。印尼铜矿开采基本上被外国公司或合资企业所控制。美资占80%的印尼自由港公司(PT FreeportIndonesia Com-pany)是印尼最大的铜业公司,其矿区在巴布亚岛。其次是美、日和印尼各占45%,35%和20%股份的纽蒙公司(PTNewmont Nusa Tenggara,简称NNT),矿区在西努沙登加拉岛。
印尼锡矿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邦加勿里洞、井里汶岛以及苏门答腊岛的东海岸地区,资源储量146万吨,已探明储量约46万吨。其中邦加—勿里洞岛是印尼锡矿开采中心。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2007年印尼锡储量约8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1%,列世界第三位。目前,经营锡矿开采和加工的企业主要有印尼国营锡业有限公司(PT Tambang Timah Tbk)(印尼政府持有65%的股份)和PTKoba Tin(马来西亚冶炼公司拥有75%的股权)两家公司。其中印尼国营锡业有限公司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80%以上,是国内最大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的锡矿生产商,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9.08万亿盾,2009年由于全球锡矿需求减少,价格下跌,该公司收入降为7.6万亿盾(约7.98亿美元)。印尼是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锡生产国,是世界最大的锡矿出口国。印尼成品锡6%在国内销售,其余94%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20%,日本19%,英国14%,韩国12%,中国10%,法国8.5%。根据印尼贸易部的统计,2005年产锡6.94万吨,2007年印尼锡产量达到9.3735吨,总值13.54亿美元,已达世界总需求的40%,2006年精炼锡出口12.5万吨,2007年印尼的精炼锡出口量下降到8.63万吨,锡矿出口收入达到12亿美元。2008年的锡产量8.4356万吨,没有达到预期的10万吨。预计2009年锡产量将较2008年增加47%至10.5万吨。印尼锡矿主要问题是,在邦加岛—勿里洞岛几个世纪的锡开采已经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加上走私和非法开采严重,促使政府在2002年禁止出口锡矿石。从2009年开始印尼政府对锡生产实施新的限制措施,将锡年产量限制在10万吨以下,以保证合理的开采,市场的供应以及减少在主要锡矿区的环境破坏,同时政府加大了对邦加一勿里洞地区非法采矿的打击力度。
印尼镍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探明储量6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5.2%,居世界第8位。主要分布在马露古群岛、南苏拉威西省、东加里曼丹省和巴布亚岛。2003年镍矿石产量436.6万吨,2004年439.5万吨,出口约325万吨。2005年产镍370.7万吨,2007年镍矿出口达到23亿美元。2008年产镍657.2万吨,2009年镍矿生产指标为1085万吨。目前,主要由印尼国营矿业公司PT AnekaTambang Tbk和加拿大的PT International Nickel Indonesia(INCO)公司经营。由于冶炼技术和设备的缺乏,印尼国内对镍矿需求很少,对镍产品的需求则从国外进口如中国、日本和美国。印尼现存的大型镍项目有:法国埃赫曼的Weda Bay项目,位于Halmahera岛,至2013年将每年生产6万吨镍;澳大利亚力拓的苏拉威西(Sulawesi)项目,位于苏拉威西岛,自2015年起每年将生产4.6万吨镍;印尼PT Inco的苏拉威西项目,通过建电厂等增加镍产量至每年9万吨。印度尼西亚国营多种矿业公司(PT.Antam)2009年5月5日发布消息,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位于马鲁古省哈马赫拉(Halma-hera)地区的镍矿。根据一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这项工程将耗资18亿美元。此前多种矿业曾和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矿业集团(BHP Biliton)合作开发哈马赫拉的镍矿,但后来必和必拓出售了该项目大部分股份,因此多种矿业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印尼铁矿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南部沿海,西苏门答腊、南加里曼丹和南苏拉威西,总储量为21亿吨,但基本没有大规模开采。目前,从事铁矿生产的主要有印尼国营矿业公司和印尼铁矿砂公司,年产量仅几百万吨。印尼铁矿不出口,主要满足国内需求。国营KrakatauSteel 1989年进口200万吨高品位的铁矿石。铁矿是钢铁工业主要原料,2006年印尼钢铁总产量702万吨,比2005年增长
3.64%。2006年印尼共进口210万吨钢材,比增10.52%,主要为国内无法生产的、特别是汽车、电子工业所需的特种钢材。2007年印尼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增加国内产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上。为此,工业部特拨资金对全国铁矿石开采进行调查。国营钢铁生产企业PTKrakatau Steel也投资5000万美元,在2010年前在南加里曼丹建成新的铁矿石加工厂,设计产能为400万吨/年。印度尼西亚的铁砂主要蕴藏在中爪哇的芝拉扎一带。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开采铁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铁砂生产才恢复增长,1999年产量达48.7万吨。由于印度尼西亚没有专门的铁砂冶炼设备,所以开采出来的铁砂都出口。印尼钢铁工业年产量达600万吨以上,对铁砂的需求每年达1000万~1500万吨,但现有的铁砂储备只能满足30%的需求。印尼钢铁业界希望,印尼政府能提早实施铁砂出口禁令,或者征收铁砂出口税来减少大规模的铁砂开采和出口。印尼政府已计划自2014年起将禁止铁砂出口,要求铁砂必须在国内加工,以保证国内钢铁工业的原料供应,支持国内工业提高竞争力。
印尼铝土矿储量2400万吨,资源量约2亿多吨,其中85%分布在西加里曼丹,其余15%分布在廖内群岛中的宾淡岛及其周围小岛上。由于西加里曼丹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又不足,所以那里的铝土矿至今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目前只有宾淡岛及周围岛屿上的铝土矿得到较好开发。铝土矿主要由印尼国营矿业公司P.T. Aneka Tambang TBK进行开采工作,开采地点主要在廖内省宾淡岛和西加里曼丹省。2004年产量为133万吨,出口110万吨。2005年铝土矿产量为144.2万吨。2009年1~6月,铝土矿产量100万吨,只完成全年生产指标1008万吨的9.9%。印尼国内对铝土矿的需求量很少,国内铝材加工的唯一生产商是印尼阿萨汉铝业公司(P.T Indonesia Asahan Aluminium),政府拥有该公司41.12%的股权,其合作伙伴是一家日本公司,拥有公司58.88%的股权,股权期限到2013年为止。该公司2009年生产25.4万吨铝条,营业额3.94亿美元,获得净利6600万美元。公司2007年营业额曾高达6.5亿美元,而最高净利是2005年创下的1.57亿美元。该公司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36万吨铝材进行加工。
矿业对印尼经济、社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首先,矿业公司向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矿区使用费等,为各级政府带来了财政收入;其次,矿业产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扩大出口做出贡献;再次,矿区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地方创造了就业,改善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条件;另外,矿业创造的经济社会带动效应呈几何倍数,据印尼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印尼三家大型矿业公司——Inco、Kaltm Prima Coal、Freeport通过其采矿作业创造的间接就业机会分别是直接就业机会的39.1倍、12倍和31.6倍。同时,矿区开发也加快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