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人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逐渐得以发展和增强。计算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参观游览活动,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小发明、小模拟活动,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参与家务、游戏活动,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有位日本医学博士对手与脑的关系进行多年研究后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让孩子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此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的道理。
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手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大脑皮质上均有一个相应的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大小并不与身体这个部位的大小相当。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比如,与大腿相比,大拇指很小,但是大拇指在大脑中所占的区域面积是大腿的10倍还多。因为大拇指负责的功能要比大腿精细复杂。大脑的兴奋程度高,又能更有效地调节手指的活动,提高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巧性。儿童的手和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衡量其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
美籍华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朱棣文就是一个善于动手的典范。
小时候的朱棣文活泼好动,他的母亲回忆说:“他没有一刻闲着,很淘气,家里的沙发,他爬上爬下,但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童年的朱棣文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及一定的思维能力,他经常将软肥皂捏成各种动物形状,连大人看到都会感到惊奇。稍大一点,他就能用小刀在木头上雕刻飞机、军舰等自己感兴趣的玩意儿。朱棣文还用他那双灵巧的小手制作了一架又一架的“飞机”和“军舰”,客厅里到处摆放着他的杰作。
此外,朱棣文还很喜欢玩积木,除了建房子模型外,他还到库房找零件,将玩具改装成机器人。在改装的过程中,他的机械和物理常识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他养成了自己动手的习惯,也让自己的双手变得更灵巧。
到了小学四年级,朱棣文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安装工了。他经常花费许多时间来建造一些毫无目的性的装置,把一大堆零件组装到一起,做成一个他也不知为何物的大东西。朱棣文自己回忆说,小时候“我花了许多时间用来制作一些无明确用途的器具。”通情达理的母亲允许朱棣文进行他的“工程创作”,并且给予他鼓励。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充溢着这个家庭,伴随着朱棣文的成长。
朱棣文长大后还十分喜欢下厨,可能是他喜欢动手做一些事情的缘故吧。他说:“动手下厨像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冰箱里找剩菜,拿仅有的材料下厨,在有限资源中求变,这种经验、能力,对解决我日后所面临的瓶颈,有很大的助益。”
实践和创新往往是孪生兄妹,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实践的动力。正因为朱棣文善于动手实践与总结,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因为动手实践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只有动手实践,才能验证真理,做到进一步的创新。
1.家长应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的玩法。
在对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纠正三种不正确的做法:
(1)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
(2)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家长把孩子打扮得干干净净,有的孩子甚至全身穿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脏衣服。卫生确实需要讲究,但不能影响孩子必要的玩耍。
(3)怕损坏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来了各种玩具,但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是对的,但不能要求过严。
总之,孩子需要自由地玩耍,因为玩不但可以增长智慧,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2.教给孩子各种劳动实践技能
孩子动手实践的热情受打击,往往是技术不高导致失败而影响到兴趣,因此,父母要不时地将各种生活、劳动技能传授给孩子。孩子有了娴熟的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屡次获得进步和成功,就会喜欢上动手实践。
3.让孩子在游戏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游戏体现了孩子的兴趣点,能激发孩子动手实践的热情。如果家长巧于引导,则会让孩子喜欢上动手实践。孩子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找到乐趣,自然会喜欢上动手实践。
飞飞放学回家后对爸爸说,今天在数学课上学的是“对称”,她知道什么是对称了,还知道了几种对称的类型,可是她对“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还是感到很模糊。
爸爸拿出了家里的剪纸书和剪纸所用的材料,鼓励飞飞通过亲手实践,将这两个概念理解透彻。
飞飞按照书中所介绍的,剪出了轴对称的图形“蝴蝶”,中心对称的图形“四叶风扇”,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图形“圆”,通过动手实践,她将生活中的图形和书本中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概念的领悟。
游戏是受孩子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通过玩游戏能让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越强,也就越乐于自己动手,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娴熟的动手能力使孩子获得了成就感,也提升了孩子动手实践的信心。
4.家长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破坏”行为
对于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不要责骂,而是要学会欣赏。孩子出于好奇心,对事物进行探索而造成“破坏”,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因为许多喜欢搞“破坏”的孩子,动手实践能力都很强。
陈旭又在拆东西了,这次拆的是闹钟。妈妈看见了本想去抢救闹钟,却被爸爸制止了。陈旭先把螺丝拧下来,观察里面的结构。他被闹钟里的齿轮和发条线迷住了,试着用手去拉它们。他每拉一次,都会听到不同的响声,看上去特别高兴。一个下午,他没有离开桌子,一直在摆弄那个闹钟。
陈旭喜欢拆东西,家里人都知道。很多时候,他拆过的东西都报废了,可爸爸从未责怪过他。现在,他已经成为市里的小发明家了,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他取得的今日的成就,自然少不了爸爸的功劳。
孩子喜欢“破坏”并非坏事。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往往是从“破坏”中得来的。因此,家长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破坏”行为。
此外,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精神。创新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之中,孩子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家长要告诉孩子,只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誓不低头,把困难和挫折当做机遇,这样才能有所突破,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