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总是那么奇怪,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可人们却总要走许多弯路后才能解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思维定式就是问题的关键。让您的孩子学会用逆向思维方式来思考,能帮助他们更快接解决问题。以下是有关于逆向思维运用的范例,家长可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故事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的启发教育。
县令明智地判断
小薇最近很苦恼,暑假去杭州旅游的时候,她给自己的两位好朋友都带了一份礼物。她给李玫带的是一个挂链,给黄宇文带的是一对耳坠。不过,两位朋友在私下里却很不高兴。这是因为李玫已经有挂链了,她就需要像黄宇文那样的一对耳坠作为配饰;而黄宇文呢,觉得李玫的挂链比较漂亮,而且也比较贵,所以觉得小薇偏心,对自己不够好!
小薇没有想到自己好心却办了坏事,这可怎么办呢?这一天,小薇正为这事烦恼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了,于是关心地问她因何事而烦恼。小薇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妈妈。
妈妈一听,“扑哧”一声笑了。于是,她拉着小薇,娓娓动听地说起了下面这则故事。
古时候,有个富人在自己临终的时候立下遗嘱,自己死后,家里的财产由妻子的哥哥主持,平分给两个儿子。
这位富人去世以后,妻子的哥哥按遗嘱要求把财产平分后,富人的两个儿子都认为舅舅偏心,给对方分多了,自己分少了。于是,吵闹不休。
他们族中的几位长辈调解很多次,可兄弟俩仍然不服气,最后诉诸官府。县令升堂听了二人的陈述后,沉思片刻便作出了判决——他命令兄弟二人互换自己所分到的家产。
兄弟二人听了县令的判决后,都立即表示欣然接受。
听完故事后,小薇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她说:“如果我早这样做,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
妈妈接过话茬,耐心地引导:“你看,很多问题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是我们不善于变换思路,因此就多走了一些不需要的弯路!很不值得哦!以后嘛,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得多想想。这样做不行,那就换一种方法,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不可以呢?你看,光顾着苦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说对吗?”
小薇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说:“对,妈妈就是天才妈妈!”
你看,就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被妈妈的故事化解了。因此,作为家长,如果善于用故事去引导孩子,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石头汤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一个富人家乞讨。
“滚开!”富人家的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请求道:“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便让他进去了。穷人进去后,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厨娘一听很是纳闷儿:“石头汤?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给了穷人一个小锅。而穷人到路上捡了几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她给他一些盐。
后来,又给了他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他的汤里。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聪明的穷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到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这个故事里穷人便具有创造性思维,你看,他如果直接对富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碗肉汤喝!”这肯定是不行的。然而,他却换了个思路,逐步用石头汤引来了肉汤,便轻易地解决了自己的难题。
让噪声主动消失
美国芝加哥一位退休老人,他在一所学校附近买了一栋简朴的住宅,打算在那儿安度他的晚年。
他住的地方最初的几个星期很安静。不久,就有三个小学生开始在附近踢所有的垃圾桶,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们的恶作剧,大家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好言相劝过,也吓唬过他们,可一直没有作用,等到人一走,他们又开始踢。邻居们无计可施,也只好听之任之。
这位老人实在受不了他们制造的噪声,开始想办法让他们离开。
于是,他出去跟他们谈判:“你们几个一定玩得很开心——我小的时候也常常做这样的事情。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如果你们每天来踢这些垃圾桶,我每天给你们1元钱。”
这三个孩子一听这话,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于是,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此后每天来得更加积极、更加准时。
过了几天。这位老人愁容满面地去找他们。“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他说,“从现在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了。”
这3个孩子有点不满意了,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踢垃圾桶,但却没有以前那么卖力了,踢得浮皮潦草的。
几天后。老人又来找他们。“瞧!”他说,“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2毛5分了,成吗?”
“只有2毛5分!”一个孩子大叫道,“你以为我会为了区区2角5分钱浪费时间。在这里踢垃圾桶?不成,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到这里来踢垃圾桶,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聪明的老人巧妙地运用了逆向思维,通过曲线迂回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如果老人也像其他的邻居一样,好言相劝,可能非常没有办法说服那三个调皮的孩子,还可能招来他们的反感,使他们恶作剧的兴趣更浓!
相反,他从孩子的心理入手,先给他们甜头,之后慢慢让他们尝到好处减少的不满,激起他们消极的情绪,从而达到了让他们“不踢”的效果。
由此可见,当遇到难题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从问题的反面人手?也许,那美妙的结果正在等着你的光临呢!
保卫马铃薯
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受着心理的支配,不同的心理产生不同的行为。聪明的人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巧妙地利用人的逆反心理,以调节人的行为,从而达到科学的目的。科学家巴蒙蒂埃在传播马铃薯的过程中,就巧妙地利用了人的好奇心理。
马铃薯原产美洲。它生长在地下的块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其产量相当高。它可以作为粮食吃,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还可以用作造酒的原料。但是,由于习惯和偏见,在从美洲向法国引进马铃薯时,却遭到了人们顽强地抵制,人们不愿意种植这种从来没有种过的作物。农民说,这是一种“魔鬼的苹果”;医生说,这种东西吃了会损害身体;土壤学家则说,种了这种奇怪的植物,土壤的肥力会枯竭。由于不了解,人们产生一种习惯性恐惧和担忧。
法国一个叫巴蒙蒂埃的学者知道这种作物的价值,认为在法国栽种这种植物将给农民带来良好的收益。如果法国农民栽种这种作物,那么粮食的产量就会提高,并且人们的餐桌上也会多了一种食物。由于它易种易收,对于一些贫困的人来说,它将是一种救命的作物,但是农民因为对马铃薯感到陌生,根本就不敢种。虽然他奔走宣传,但是反应寥寥,马铃薯在法国依然得不到推广。
宣传的道路走不通,巴蒙蒂埃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向法国国王做了宣传,国王也半信半疑。为了使国王相信马铃薯无毒有益,他在国王面前吃起了马铃薯,以此证明这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食物。这样,国王对这种作物产生了兴趣。
他向国王说,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作物,为了防止人们的偷窃这种果实,要求国王派出全副武装的士兵帮助他守卫自己的马铃薯园地,千万不能让人们获得这种珍贵的果实和种子,任何人休想得到这种远渡重洋而来的美好的果实。
巴蒙蒂埃围了一块园地,在周围打上了篱笆。他在园地里精耕细作,种上了马铃薯。园子的大门口有全副武装的皇家士兵守卫着,防止人们摘取它的一枝一叶。
全副武装的士兵产生了广告效应,引起了农民们的好奇,他们都来偷偷地观看这种奇怪的作物,心想:这一定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不珍贵为什么要派皇家的卫士来守卫呢?他们饶有兴趣地观看巴蒙蒂埃怎样耕种,怎样除草,怎样施肥,无形之中把耕种这种新作物的技术全部学会了。其实,巴蒙蒂埃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传授着马铃薯栽种的技术。
白天围观的农民趁晚上卫士们下岗之际,三五成群地前来偷偷地挖走块根,把马铃薯栽种到自己的园田里。一时,有的讨,有的偷,人们纷纷栽种这种作物。一传十,十传百,不上几年工夫,马铃薯传遍了整个法国。
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是想得到,越是不能知道的东西越是想知道,越是不易看到的东西越是想看到,越是禁果越是想吃。巴蒙蒂埃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好奇心理,巧妙地在法国推广了马铃薯。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宣传马铃薯的优点来推广它,这是一种有效的、常规的方法。但是,这种常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也不适用。巴蒙蒂埃没有固着于一种办法,他另辟蹊径,运用心理学方法,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使马铃薯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
当某种道路走不通时,及时地改变思维方向,这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它是思维灵活性的反映。
巧妇煎鱼
有一位家庭主妇,在煎鱼时对鱼总是会粘在锅上而感到很苦恼。煎好的鱼,经常东缺一块、西掉一片,令人见了大倒胃口。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是由于锅底加热后,鱼油滴在热锅底上造成的。
有一天,她在煎鱼时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在锅的上面加热,而不在锅的下面加热呢?这一念头,使她先后尝试了好几种从上面烧火,把鱼放在下面的做法,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炉丝”这么一个从上面加热的办法,终于制成了令人满意的“煎鱼不粘锅”。
这种锅不仅能使鱼不致煎煳、煎烂,而且还能做到无烟、省油。
因为有逆向的思维,所以才有“煎鱼不粘锅”的创新。这难道不也是成功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吗?由此可见,学会并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是多么的重要呀。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改进呢?
富翁的大房檐
从前,有位心善的富翁,盖了一幢房子,他把房子的屋檐加长了好几倍,其目的是要让贫苦无家的人能在屋檐下面暂避风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许多穷人聚集檐下,有人甚至摆摊子做起买卖,并且还生火煮饭。嘈杂的人声与油烟,使富翁不堪其扰;不悦的家人,也常与檐下的人争吵。
冬天,有个老人在檐下冻死了,大家交口骂富翁不仁。
夏天,一场飓风刮过,别人的房子都没事,富翁的房子因为屋檐特长,居然被掀了顶。村人们都说这是恶有恶报。
重修屋顶时,富翁要求只建小小的屋檐,因为他明白:施人余荫总让受施者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结果由自卑变成了敌对。
富翁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并盖了一间小房子,所能荫蔽的范围远比以前的屋檐小,但是四面有墙,是一幢正式的房子。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都在其中获得暂时的庇护,并对房子的施主感恩戴德。
没过几年,富翁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在他去世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
施恩虽不图报,却要小心避免结怨,不要与他人牵扯利害纠纷,更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良好的愿望还要有良好的方法才行,富翁从穷人的心理角度出发,用相反的一种方式帮助他们。这样既帮助了穷人,也让自己劳有所得,而这正是逆向思维带来的好处。
从顾客开始
逆向思维不但在生活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商业活动中同样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要善用逆向思维,就可能化消极为积极。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在福特公司的一个分公司任副总经理的艾科卡正在苦苦地想办法,以改善公司业绩。
他认定达到该目的的灵丹妙药在于推出一款设计大胆、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新型轿车。在确定了最终决定成败的人就是顾客之后,他便开始绘制战略蓝图。以下是艾科卡如何从顾客着手,反向推回到设计一种新车的步骤。
顾客买车的唯一途径是试车。要让潜在顾客试车,就必须把车放进汽车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办法是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推广,使交易商本人对新车型热情高涨。说得实际点,他必须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做好轿车,并送进交易商的展车室。为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得到公司市场营销和生产部门百分之百的支持。同时,他也意识到生产汽车模型所需的厂商、人力、设备及原材料都得由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来决定。
艾科卡一个不漏地确定了为达到目标必须征求同意的人员名单后,就将整个过程倒过来,从头向前推进。几个月后,艾科卡的新型轿车——野马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并在60年代风行一时。这个项目的成功也使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整个轿车和卡车集团的副总裁。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先设计好新车后,再进行生产和销售,而这也是合乎常规的做法。但是,艾科卡别出心裁,他认为:既然车是卖给顾客的,不如让顾客自己来参与设计新车。这种思路打破了常规,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要想有所突破与创新,就应学会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
善用逆向思维的王永志
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同样需要逆向思维。只要善用逆向思维进行创新,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1964年6月,王永志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中近程火箭任务。当时在计算火箭的推力时,正值7、8月份天气炎热的时候。然而,在这种气候状态下火箭发射时的推进剂温度就会升高,其密度则会变小,并且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
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年轻中尉站起来说:“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就会命中目标。”
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年轻的新面孔上。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能量就不够,你还要往外卸?”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永志,他并不就此甘心,他想起了坐镇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于是在临射前,他鼓起勇气走进了钱学森的房间。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小字辈”,可听完了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眼睛一亮,高兴地喊道:“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
钱学森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果然,火箭卸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并且所发射的三枚导弹均命中目标。
从此,钱学森记住了王永志。我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发应由第二代技术人员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
几十年后,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钱学森还提起这件事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地运用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王永志运用的正是逆向思维,所以才有了出人意料的创新。
孩子,在创新的过程中,只要学会正确地判断事物,对事物进行辨证的分析,大胆地运用逆向思维,就有可能获得惊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