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1 / 1)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不干正事,总是翻箱倒柜,闹腾个不停。新买回来的玩具,他三下五下就拆得七零八落,一点也不知道爱惜;刚搭好的积木,他说推翻就推翻,一点也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好不容易不再“动”了,他又这边瞅瞅,那边看看,要找出可以让他“整”的新鲜玩意儿。这样使得家长们不得不千方百计地防着孩子,什么东两都放得高高的,生怕一不小心被孩子弄坏了,或者孩子用这些东西伤了自己。

事实上,孩子的初衷并不是想搞破坏,他们只是喜欢动手实践。他们想通过实践,做一个发现者与创造者。因此,家长如果能引导得当,说不定就有可能把这种破坏性行为,转变为孩子创新的最初动机。

“哈佛男孩”张肇牧从小就十分喜欢做实验性的游戏,而他的父母针对孩子的兴趣,会经常性地与他做一些动手实践的游戏。

有一次,张肇牧听爸爸妈妈说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游戏时,心里非常高兴。与往常一样,由爸爸说,他动手。

“肇牧,从你的玩具中,找出两个同样大的杯子和一个比杯子大的碗或锅。”肇牧将三样东西拿来了。“爸爸,你看行吗?”爸爸满意地说:“行。你用锅装些水来,并且将水分别倒进两个杯子,要求两个杯子的水要一样多。”肇收按示意进行。然后,爸爸问肇牧:“你看两个杯子的水,是不是一样多呀?”肇牧左看看右瞧瞧,说:“啊,是一样多。”

“你将一个杯子的水倒进锅里,你再看看,是锅里的水多呀,还是杯子的水多?”

谁知肇牧不假思索地给了爸爸满意的答复:“一样多。”

“为什么?你看锅里的水这么少,杯子的水那么多,怎么是一样多呢?”

肇牧从容地说:“爸爸你看,这是两个同样大的杯子,我倒进的是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这个杯子装的同样多的水倒进了锅里,因为锅比杯子大,所以看起来锅里水像少些,其实它们一样多。”

谁能相信,这是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对**容量守恒给出的肯定回答。而且,他的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完整。

其实,张肇牧之所以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推理思维能力,与他父母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是分不开的。通过实践,孩子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小肇牧的思维、判断及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能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

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请家长尽量多抽出一点时间教孩子动手,一起做实验,不断地做一些小发明、小创造。那么,家长应认真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尽早学会使用筷子

两岁至三岁的儿童就可以学使用筷子了,而父母在孩子这个年龄必须教会他使用筷子。使用筷子时,需要几个手指头的肌肉和神经都协调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日本学者发现:学会正确使用筷子的儿童显得比较沉着,注意力集中,手指也更加灵活。

2.尽早学会使用剪刀

剪刀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不仅可以学会做许多家务活儿,还能做手工,如剪纸、做模型等。孩子使用剪刀,各种纸、布都在他的手下发生着移位。组合的形态变化,可以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现在,已经有了专门供孩子们使用的安全剪刀,其刀刃不太锋利,并且剪刀顶端是圆形的。如果一时买不到合适的剪刀,父母可以将家里的小剪刀改一改,以适合孩子使用。孩子使用剪刀时,只要家长在跟前,是不会出事的。并且,在孩子使用后,要把剪刀藏起来,直到他能自如地、安全地使用为止。

3.指导孩子做手工

父母可以经常让孩子做一些手工,如画图、剪贴、泥工、折纸及剪贴等,这些能够促进孩子的动作协调。两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折纸学起,到三岁时可学二至三步的折纸;三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并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用方纸贴成花篮等;四至五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图案,如男孩喜欢的车、船、大炮及飞机等。在此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各种手工来提高其技巧,以求在动手的同时培养他的创造能力。

4.引导孩子开放自己所有的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如果孩子具备敏锐的感官观察能力,并能寻找到与潜意识的共同点,那么他就可以用潜意识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开放自己所有的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包括视觉、感觉、听觉、触觉及味觉等感观,全身心地接收更多资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最大限度的创新。

5.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小物品

家长可以在假日里带孩子们去野外采集和制作各种植物标本;可以利用现有的竹、木料或其他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可以引导孩子用纸和竹子制作风筝、灯笼,用塑料绳编织各种工艺品;还可以带孩子编织毛衣、绣花等。

6.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精神

创新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孩子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告诉孩子,只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并把它们当做机遇,才能突破自我。

培养孩子创新实践的能力,家长们应注意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鉴于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与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想一下子作出重大创举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在小发明、小创新方面的不懈探索,将能极大地促进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他对创新活动的兴趣爱好也会一直延续下去.并使之成为今后事业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启发性原则。当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卡壳了,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家长应该通过各种办法对他进行启发和引导。

(3)激励原则。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往往会因为经不起挫折,而最终导致失败。当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家长应该多给他支持与鼓励,以激励其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如果孩子喜欢动手,并且有创新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及时地表扬他,以激发其对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子加油站

孩子缺乏行动力的借口。

(1)“我家里很嘈杂,不能专心温习,所以学习成绩不好。”

(2)“我比较笨,所以总没有办法做好,这件事就你来做吧!”

(3)“下一次我肯定能好好完成,这一次你就饶了我吧!我真的觉得太累了!”

(4)“再等等吧,等我有灵感的时候再做!”

(5)这个实验别人都做了,我还要做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6)我觉得这件事情做了没什么用,反而会浪费时间,因此我就不做了!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行动力、不喜欢动手的孩子,总有诸如此类的借口。因为有理由,所以他们就可以不做、懒惰,从而导致他们缺乏求知欲,当然,也不可能有创新。

作为家长,要想自己的孩子今后有所作为,就应该让他成为一个有行动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