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选故事任您挑(1 / 1)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才变成路。”可事实上,如果没有第一个从这条路走过的人,那么就根本不可能有路。因此,要想创新,就应该做实践的第一人。

如果您的孩子还不具备行动的积极性,那么作为家长的您不妨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适合您的孩子的故事,从而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行动的力量与勇气。

姆佩姆巴效应

学习的过程就是求索的过程,就是验证真理的过程,一个只相信前人的经验,而不自己去实践的孩子,是永远不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的。

如果您的孩子不善于动手实践,不妨让他来听听这则故事。

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哪一杯水先结冰?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冷水先结冰了!”非常遗憾,错了。发现这一错误的是一个非洲中学生——姆佩姆巴。

1963年的一天,坦桑尼亚的马干马中学初三学生姆佩姆巴发现,自己放在电冰箱冷冻室的热牛奶比其他同学的冷牛奶先结冰。这令他大惑不解,并立刻跑去请教老师。老师则认为,肯定是姆佩姆巴搞错了。姆佩姆巴只好再做一次试验,结果与上次完全相同。

不久,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来到马干马中学。姆佩姆巴向奥斯玻恩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后来奥斯玻恩博士把姆佩姆巴的发现列为大学二年级物理课外研究课题。

随后,许多新闻媒体把这个非洲中学生发现的物理现象,称为“姆佩姆巴效应”。

很多人认为是正确的,并不一定就真正确。很多常规、常识,至多是大部分人或事的总结下的经验。在这里讲突破常规,更重要的是一种求知的精神和思考的方式。

夜幕下的彩虹

每当夜幕降临,美丽的霓虹灯就渐次亮起,把城市装扮的格外妖娆多姿。霓虹灯这么美丽,它到底是谁发明出来的呢?这里还有一则故事。

1898年6月的一个夜晚,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和他的助手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们想检查稀有气体是否导电。

拉姆赛把一种稀有气体注射到了真空玻璃管里,然后把封闭在玻璃管里的两个金属电极连接在高压电源上,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

突然,一个意外的现象发生了:注入玻璃管的稀有气体不但会导电,而且还发出了极其美丽的红光!这种神奇的光芒令拉姆赛和他的助手惊喜不已。

拉坶赛把这种能够导电并且能发出红光的气体命名为氖气。后来,他叉对其他一些稀有气体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氙气能发出白色光、氩气能发出蓝色光、氦气能发出黄色光、氪气能发出深蓝色光……这些光组合在一起,真是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光,拉姆赛心想:“在节日的夜晚,如果能点上色彩缤纷的小灯,那将会是多么美丽呀!既然现在已经找到了这些能发光的气体,那么是否可以把这些气体充入到灯管当中,制成特殊的灯泡呢?”

说干就干,拉姆赛立即联系到了一些生产作坊,他们采用低熔点的钠一钙硅酸盐玻璃做灯管,再用真空泵抽走里面的空气,并根据所需的灯光颜色充进不同的稀有气体,然后再给灯泡装上自动点火器。通电之后,各种颜色的光次第明灭,交相辉映,看上去就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姿,而“霓虹灯”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听完这个故事,孩子可能会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拉姆赛的运气比较好罢了,如果我有这样的好运气,一定也能发明一些东西!”

是的,霓虹灯的发明多少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可是如果缺乏善于捕捉的眼睛,勤于动手的习惯,再容易被发现的现象都是有可能被忽略的。

因此,大家不仅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应该从小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没有实践,永远不可能会有创新!

浮力定律和金鱼

在日常生活中,聪明的孩子不少,但善于运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问题的孩子却很少。如果您的孩子很聪明,只是缺乏行动力的话,那么可以给他讲一讲下面这则故事。

诺贝尔获得者琦瑞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她小的时候就很聪明。

有一天,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朗志万给她和其他科学家的孩子们上课,讲述阿基米德在澡堂里发现的浮力定律,他讲得深入浅出,孩子们都被吸引住了。于是,他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阿基米得定律,物体侵入水中的体积一定等于排开的水的体积。但是,如果在水中放入一条金鱼,它却不会排出相应体积的水,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一个个皱起了眉头,认真地思考了起来。有的说,金鱼有鳞片,它有着特殊的结构,因此,防止了水的排出;有的说,金鱼的身体有伸缩性,它到了水里会收缩身体,所以,就不会排出相应体积的水;还有个孩子说,阿基米得定律只适用于非生物,不适用于生物。孩子们一个个抢着回答,提出了许多个假设。朗志万见孩子们思维很活跃,心里十分高兴。

绮瑞娜也在思考着。金鱼真的不会排出相应体积的水吗?难道是因为它的身体会收缩?如果是一条大鱼,它也不会排出相应体积的水吗?她开始怀疑老师的问题是不是出错了。

她决定亲自作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她找来一个量筒,倒进一半的水,记下刻度,然后,再捉一条金鱼放进量筒里,哈,鱼一放进去,水面就上升了一大截。原来,金鱼和王冠一样,都会排出相应体积的水。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抗议,责怪老师不该出错误的问题,害得他们白白地浪费许多的脑力和时间。

朗志万哈哈大笑,其实他是有意出这个错问题的,让孩子们自己从迷宫中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

绮瑞娜不盲目地跟从老师,正是因为她有了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敢于怀疑的精神,才使她后来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元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孩子,真理是经得起验证的。一个勤于思考,敢于动手求证的孩子,才能真正地扫除障碍,找到科学的真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你对他人的话产生了疑问,不妨动一动手,用实践来证明事情的真相。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孩子们更牢固地掌握自己学到的知识,更有助于孩子们发现与创新。

魏潮洲与蚂蚁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连小小的蚂蚁都暗藏着创新的契机呢!如果您的孩子觉得不可思议,那就让他来听听下面这则故事。

1993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渔湖镇青年魏潮洲研制的“山甲牌蚂蚁净”,在中国爱迪生发明协会举办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爱迪生杯金奖”。同时,魏潮洲也因此被称为“灭蚁王”。那么他是怎么作出这项重大发明的呢?

1981年,那时他21岁。一次,有着很强好奇心的他在家里偶然看到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来搬运食物。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但此景象却异乎寻常地吸引和触动了他。他立即想能不能用一种高效的药物引诱蚂蚁来觅食,最后达到全部剿灭它们的目的呢?

这瞬间的一念,使他从此闯入了蚂蚁王国。从此,他开始学习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蚂蚁在不同环境和季节里的生活习性,并多次向上海、广州的昆虫学家请教。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他终于在1983年底获得成功。

为了取得更佳的效果,他继续探索,根据不同季节修改配方和选择不同的饵料,终以最理想的配方,创造出“山甲牌蚂蚁净”,对净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孩子,你看,仅仅是因为“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这一现象,魏潮洲就有了动手发明创造的欲望,并且最后获得了成功。可见,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走过人生小木桥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让十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十个人皆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三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竞只能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九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五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很多人宁愿在浑浑噩噩的日子里稀里糊涂冒险,却不愿在机会来临时挺身而出,接受历练。通向成功的道路就像故事中的小木桥,不可能平平坦坦,更不可能不存在风险。如果你裹足不前,那么永远只能站在岸边,看着别人走向成功。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由于从小熟读兵书,因此只要一谈到怎样用兵,他便会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但是,赵奢却始终不承认儿子会用兵打仗,他甚至说:“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

秦昭王四十七年,秦王派大将王龅攻打赵国的上党,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二十万救援上党。他采取固守政策,坚守氏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军没能攻下长平。

于是,秦王采用宰相范雎的离间汁,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

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赵括在接掌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围困。这时,秦王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而以王龅为副将。结果,白起大败赵括,赵军四十万人马被俘后全部被活埋,而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

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赵国不仅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了四十万人马,更重要的是从此国力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和泰国抗衡了。

赵括只会空谈理论,而不懂得将军事理论同战争实际联系起来,结果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同样的道理,在学习中只会空谈理论,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你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望“蕉”兴叹的猴子

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

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后,实验者换了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房内,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两只老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着,当所有猴子都已换过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享用。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能力不强,也不是因为技术不高,只是因为勇气不够,才不敢去冒险。大胆去做,别怕犯错,不要太相信习惯和经验,人生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

罗斯的梦想

有一些孩子,似乎也很想作出一番事业来,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最终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光有想法,却缺乏行动力。一个缺乏行动力的孩子,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如果您的孩子同样缺乏行动力,爱为自己找借口,不妨找个机会,给他讲讲下面的故事。

罗斯一直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她在读高中时,便节省钱以备上大学时用。高中毕业不久,她的父亲得了重病,她的母亲由于要照顾她的弟弟妹妹,只能部分时间出去工作。并且,她父亲的伤病补助费也是极有限的。因此,她必须放弃上大学的梦想。

她把自己的储蓄用来学习打字和速写技术,很快便找到了一份秘书工作。罗斯曾经多次产生了读夜大的念头,但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原因,她推迟了入学。就这样一学期又一学期地过去了,罗斯始终未能入学。

“我真不明白,贝特丝,”她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时说,“我真的愿意学习某些大学课程,但我要想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路途是如此遥远。首先,我得在大学文科熬四年,然后在研究生院再熬两年多。贝特丝,因为我只能在晚上去上课,所以要到80岁才能取得硕士学位。”

贝特丝听后,却回答说:“你应该集中考虑在每一个学期里自己将要修的一二门课。把你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初级目标,然后又把这些初级目标分解成一些易于实现的小段落。这时,你就可以为实现自己的初级目标采取第一个行动了。一旦你形成了‘实干’的习惯,将会不断地有所建树,把一个成功建立在另一个成功之上。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快、更容易地实现自己所想象的、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其实,贝特丝的话一点不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将一些小困难作为理由与借口,而不去行动。最终,让时间白白浪费了,而自己却一事无成。

那么,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最关键的就是行动力,你的行动力越强,那么你离自己的目标就越近。一个成天只会幻想成功,却缺乏行动力的人,即使想破头皮,也只能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