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揭示思维定式不可取的故事只能给孩子以警醒,让他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所反思,但这未必适用于所有孩子。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因循守旧,都喜欢依附他人的观点。他们也渴望突破枷锁、渴望创新。
因此,让孩子学会如何突破自己固有的定式思维是关键。对于孩子思维不会变通的问题,需要家长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找出导致孩子思维不够灵敏的原因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倔强的农夫
在日常生活中,墨守成规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唯老师的话是听,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就是标准答案。这种没有原则的依从与守旧是孩子创新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因为不敢质疑和反驳,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有创新。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么一个“听话”,但缺乏主见的“乖乖孩”;一个只相信标准答案,不相信自己的“守旧者”。那么,您不妨找个机会讲讲下面这则故事给他听。
从前有一个农夫种了5亩地。这一年恰逢干旱,农夫只得一担一担地从很远的河里挑水来灌溉。
一个工匠看见农夫这样辛苦,便告诉他,自己愿意帮他做一个水车,比用桶挑要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很有效。
农夫却说:“谢谢你的好意了,等你做好水车,我的禾苗早就干死了。我还是用桶挑实在些,你走吧,我不需要水车。”
农夫挑的那点儿水怎么能满足地里禾苗的需要呢?很快,地里就光秃秃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总是满足于现有的状况,因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对待新的观念和事物,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尝试和创新。用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事丰功倍的效果。从年幼的孩子时代起就养成以上良好的创新习惯,就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小鳄鱼的选择
你的孩子是否经常说“我不懂,这是老师说的”、“我不知道呀,人家说这是自然规律”、“反正别人都这么做了,我这么做也错不了”之类的话?
如果是的话,请与他一起,读一读小鳄鱼的选择,看看小鳄鱼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是说“不”,还是说“我争取”。
在干旱的非洲大陆上,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在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较强壮的鳄鱼已经开始弱肉强食同类了。
这时,一只勇敢的小鳄鱼,却起身离开了快要干涸的池塘,迈向未知的大地。干旱持续着,池塘中的水越来越混浊、稀少,最强壮的鳄鱼已经吃掉了不少同类,而剩下的鳄鱼看来也难逃被吞食的命运。但是,即使这样依然见不到有其他鳄鱼离开,也许栖身在浑水中,等待迟早被吃掉的命运,似乎总比走向完全不知水源在何处要安全些。
池塘终于完全干涸了,唯一剩下的大鳄鱼也不耐饥渴地死去,它到死还守着自己的“残暴王国”。可是,那只勇敢离开的小鳄鱼呢?在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并没死在半途上。最后,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孩子,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物竞天择,强者生存”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故事中的小鳄鱼并非强者,但它懂得只有改变,才有生存的机会。如果不思改变,即便有幸不被强壮的鳄鱼吃掉,最后也必然要饿死在那个干涸的池塘里的。
因此,大家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盲目守旧、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不要死守陈旧的观念
某天夜里,一位盲人坚决拒绝了朋友一家人请他留宿的好意,执意要回家。他说:“这条路我不知走过多少回了,熟得很!”
朋友劝道:“可是现在天黑了,不比白天啊!”
“白天、黑夜,对我们盲人来说,都是一样嘛。你放心,这条路有多少沟沟坎坎,我熟得很。再说,黑夜走路对我们盲人来说更有利,没有来来往往的人和可怕的车!”
朋友一家人没办法,只好递给他一个手电筒,说:“拿着吧,说不定路上用得着!”
盲人难辞朋友一家人好意,只好接过手电筒一个人上路。
在一团漆黑的路上,他关掉手电筒开关,心里还笑话着朋友一家人,怎么这么粗心,要知道,手电筒对一个走夜路的盲人来说,不是等于废物嘛!
不料正想着,迎面走来一位莽汉,一头撞到盲人身上,两八同时掉进深沟里。莽汉从臭水沟里爬出来,生气地骂道:“你瞎啦,也不打个光亮!”
“我瞎你也瞎了吗?”盲人冷得直打哆嗦,说着便打开了手电筒。
莽汉仍然骂骂咧咧道:“伸手不见五指,有手电也不打,神经病!”
盲人全身都湿透了,回到家已冷得说不出话来。
俗话说得好,“瞎子点灯——白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观点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瞎子点灯,自己确实是看不见,但点了灯,却能够让别人看见自己,这样,在走夜路的时候,才不至于让别人撞到自己。
如果故事中的盲人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至于落个掉进水沟的下场。可见,有些时候,解决一个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想问题,只有放开思路,才能有所创新。
土人穿鞋子
美国有一家鞋厂。为了扩大市场,工厂老板便派了市场经理杰克逊到非洲的一个岛国做市场调查。
这天,杰克逊来到了这个岛国,到达当日,他就发现当地人,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都赤着脚,没有人穿鞋子。于是,他非常沮丧,当晚就向老板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说:“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老板接到电报后,思索良久。最后,他吩咐另一名市场经理板井去做实地调查。
当这位名叫板井的市场经理来到这座孤岛上,一见到当地人们都没穿任何鞋子的时候,竟然兴奋万分,一回到旅馆,他马上发电报给老板:“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快寄一万双鞋子过来。”两年后,这里成了这家鞋厂的最大销售市场。
这就是两名市场经理的思维差别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同样一个岛国,同样面对赤脚的岛国居民。由于思维差别,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这则故事说明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但重要的是,你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待它了。
神秘之结
公元233年的冬天,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寓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之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尝试解戈迪亚斯打的绳结,但他们连绳头都找不到,更不用说解绳结了。
亚历山大对这个寓言非常感兴趣,使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的绳结。但是,亚历山大同样连绳头都找不到。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绳结,就这样被轻易地解开了。
对于世人都难解的难题,运用新奇的思维,变换一下姿态,再运用勇气与胆魄,或许就有可能获得最佳的答案。这就像面对一扇打不开的希望之门一样,换一把钥匙,它或许就会为你敞开。墨守成规不可能产生创新力,更无法使人脱离困境。
别让门关住你自己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枚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枚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枚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闩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闩……
于是,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破损过无数次,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并且,木匠对此甚是自豪。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全都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满是补丁。于是,木匠明白了: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更新换代。
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在无形中关住自己。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只能将事情办糟。思维要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让自己的长处绊住自己。
人生的大门没有钥匙
两个儿子大了,老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
富翁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两个儿子的好办法。
富翁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和一匹快马,看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就让谁继承遗产。
由于马跑得差不多快,所以兄弟俩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始终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正确的那把钥匙;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光顾着赶路,而钥匙却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开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的手里。
人生的大门没有钥匙,在命运的关键时刻,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