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名家曾充满深情地说过,“我最爱孩子熠熠发光的眼睛,因为那是求索的眼睛,是追问的眼睛,是善于思考与观察的眼睛。”可是,在今天,许多孩子眼神涣散,做起事来漫不经心,对生活缺乏敏锐感知力与观察力。
案例一:小强已经读初二了,可他总会写错字,比如补衣服的“补”会写成“朴”,祖国的“祖”会写成“组”。老师平时不知提醒他多少次了,他却依然在每次检查时“视而不见”……
案例二:小丽每次写作文总难以下笔,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因为别人对某一事物可以发现很多方面,而她却看不到。
案例三:有一天,多多、南南跟妈妈从阿姨家回来,爸爸问他:“你们今天看到什么人啦?”南南漫不经心地说:“看到很多人啦!”而多多则开心地说:“有表妹、阿姨和姨夫,还有姨夫的爸爸妈妈!”接着,多多开始比划了起来,“姨夫家的小白兔可漂亮了,眼睛红红的,尾巴长长的,三瓣嘴……”问南南,南南又“哦—了一声,“好像是有一只小白兔”。原来,南南一到阿姨家就专心致志地看电视去了。
以上的这些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来改变呢?并且,在改变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什么呢?
1.造成孩子观察能力低下的原因
专家分析,孩子的观察能力除了一定遗传作用外,更多会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面对的**很多,而承受的压力也很多。一些孩子之所以观察能力低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长挤占孩子的时间,造成孩子的观察能力低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爱子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人一筹。于是,除了让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还让孩子无休止地上各种补习班。家长这样的做法,除了让孩子日渐疲乏,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以外,别无其他好处。当然,也正是因为孩子缺少自己的时间,所以他的观察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差。
(2)外界的**过多,让孩子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电视机、电子游戏机、网络等,无一不让孩子动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孩子的注意力老被这些东西吸引,他又怎么能分出心来认真观察与思考呢?
(3)缺乏观察的兴趣。比如,为了写一篇老师布置的“观察”作文,孩子不得不因此对某些自己原本就不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由于本身并无兴趣,加之缺乏大人的指导,孩子总是草草了事,匆匆忙忙就交付了自己的“任务”。长此以往,非但不能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还会让他心生抵触。
正是以上三个原因,影响了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视力模糊”、“目光无神”。因此,家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他拓宽视野,从而使他变得敢于观察、善于观察。
2.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观察力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在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将观察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观察兴趣必须在观察的实践中培养。家长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孩子去观察他所熟悉、所喜爱的事物。比如,经常带孩子观察大自然,参加旅行、参观等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观察内容。
在孩子进行观察时,要围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讲一些有关方面的科学道理或传说故事,以激发他的兴趣。比如,孩子发现树叶有稠密的一面,也有稀疏的一面时,家长可引导他进行有关的思维活动。
在引导孩子观察时,还要注意启发他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使他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2)明确观察目的。家长应帮助孩子拟订观察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3)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见多识广。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因此,从孩子幼小时候起,家长就应该尽可能地多让他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他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形象。
公园、游乐场、乡间田园等地方都是扩大孩子观察范围的地方,父母要多扩展孩子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游戏、玩耍,带他们走访名山大川,看看长河落日、秀山丽水的自然风景,领他们到名胜古迹、主题公园中参观、访问、游戏等,让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陶冶孩子的性情和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启动孩子静态的想象思维。
(4)让孩子利用多种器官进行观察。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中,家长最好让孩子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等,亲自进行实际操作,以增强观察效果。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闯一闻水和酒的味道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种些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指导他们对此留心观察,比如看看花草的幼芽如何破土出来?花谢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虫儿是怎样吃食物的?鸟儿是怎样飞的?……
(5)教育孩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在培养孩子观察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考结合起来。科学家看到某种奇特现象,也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的,这是因为接收信息而不处理信息,就没有创造。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观察能力一天天敏锐起来。
(6)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取得观察效果的必要条件。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具体化,自己不善于观察,所以需要家长教给他必要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力。
①制订观察的任务和计划。每次观察活动,要定好明确的目的和指向,并预先规定好观察任务,以保证观察的全面、细致、清晰、深刻。
②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只从一个角度、方面去看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应多启发、鼓励孩子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观念去看同一个问题,从而改变其定势思维,使他能发现更多问题,也就产生了更强的观察兴趣。
③注意细节。让孩子注意细节,观察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勤观察、认真观察、会观察的良好习惯。
④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让孩子多动笔头,随时记录观察情况,有利于整理和保存观察结果,以便于他日后利用。
⑤多开动脑筋思考。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学会分清本质与现象,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家长不能说以下的话
(1)“这都发现不了,你真太笨了。”很多家长在陪孩子做观察游戏的时候,因为孩子总没有办法很快有“新”发现,不耐烦之余,家长便可能冷不丁说出这样的话来。说多了,孩子自然就会失去观察的兴趣。因为,认真观察还要受批评呢!
(2)“还是人家××比较聪明。”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刺激“落后者”,使其产生追赶前面人的决心。可实际上,孩子若经常处于弱势,便会产生自卑的感觉,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别人,而这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不利的。
(3)“我对你太失望了。”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某些事情做错时,家长因为恨铁不成钢,因此让唇齿成了伤孩子心的利刃,一不小心就让孩子自尊扫地。一个经常让“家长失望”的孩子,一定不会让家长看到“希望”!
教子加油站
家长应该知道的道理。
(1)孩子出色的观察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这不仅需要家长对孩子倾注一定的关心,还需要理解他,让他的观察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发敏锐起来。
(2)多说激励孩子的话。即使孩子没有观察全面到位,也不要苛刻地指责孩子,让他觉得自己确实太差了。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还能帮助他提高观察的能力。
(3)多说表扬孩子的话。孩子就是一棵可以塑造的好苗子,你越往好里说,孩子就越向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因此,家长应该多表扬他。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还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正所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