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选故事任您挑(1 / 1)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隐藏着秘密,到处都有发现的机会。只要孩子们有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和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就能够捕捉到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现象。然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创新的机遇。

最佳设计

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来说,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创新的灵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就是这样一个人。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士尼乐园,经过了3年的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安排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虽然格罗培斯对迪士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已经修改了50多次,但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一天,他来到了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海滨。他想清醒一下,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给定下来。汽车乡间公路上奔驰,这里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地,到处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人们将无数的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叫卖,然而很少有人停下来。

当他们的车子进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在那里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蓝葡萄上路。据说这座葡萄园主是一位老太太,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能否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百里的葡萄产区,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的。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格罗培斯每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后,他便给迪士尼公司的施工部发了一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施工部按要兰乐园撒了草种,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都被绿草覆盖。在迪士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窄有宽,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塔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士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可以说,那些独具匠心的创造,往往开始于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就是这么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他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中得到了启发,从而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意。

孩子,如果你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那么你同样也能够想出与众不同的好点子。

牛蒡刺与魔鬼粘

有一天,一个名叫德梅斯特拉尔的人去郊外打猎。回到家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沾满了讨厌的牛蒡刺。德梅斯特拉尔立即脱掉衣服使劲儿地抖了起来。可不管他怎么抖,牛蒡刺依旧牢牢地粘在衣服上。

于是,他索性坐下来,开始一粒一粒地摘。突然间,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想法在德梅斯特拉尔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为什么这些牛蒡刺一粘到衣服上,就抖不下来呢?或许我应该好好观察观察它们的构造。

说干就干,德梅斯特拉尔立刻忙活了起来。他摘来一些牛蒡刺,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结果,他发现在牛蒡刺的芒毛上,有无数个小钩子,正是这些小钩子钩住了衣服上的纱线,所以抖不下来。

德梅斯特拉尔顿时突发奇想:如果一条布带上也有类似的小钩子,而另一条布带上全是毛圈,它们不就可以粘在一起了吗?

在牛蒡刺的启发下,经过8年的精心研究,德梅斯特拉尔终于设计出了魔鬼粘。它由两块布带组成,一块称为“绒面”,是许多毛圈;另一块称为“钩面”,上面有许多均匀的小钩子。只要将这两块布带对齐后轻轻挤压,毛圈就会被钩住,从而起到联结作用。若要把它们拉开,则只要从搭扣的一端稍微用力往外拉就可以了。

很快,魔鬼粘就进入服装界,与拉链、纽扣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实,为什么这个世界只有少数的人能成为发明家?并不是因为这些人他们智力超群,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对于“牛蒡刺”,大多数人都会见怪不怪的,认为它就是长成这样的,可德梅斯特拉尔偏偏就多观察了一下,多想了一想,从而因此想出了一个新发明!

诊断史上的里程碑

1895年11月8日的一个下午,在德国的巴伐利亚,伦琴博士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做实验——给装有两个电极的雷钠管加上高电压。其实,这项实验本身并不新奇,当时的很多科学家都做过。

晚上,伦琴又来到实验室,想再次观察雷钠管的发光现象。他用黑色纸套把雷钠管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接着,他关上了电灯和门窗,房间里顿时一片漆黑。就在伦琴给雷钠管接通高压电源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在附近的小工作台上,有一块涂了氰亚铂酸钡的纸板居然发出了一片明亮的荧光。并且,伦琴一切断电源,荧光也就随之消失了。

这一现象让伦琴非常好奇。刚开始,他以为这种荧光是阴极射线形成的。不过,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判断,因为阴极射线连几厘米以外的空气都穿不透,而雷钠管离工作台有两米多远,阴极射线根本无法穿越这样长的距离。

于是,伦琴将纸板移开,换上了照相底板,结果它也产生荧光。接着,他又在霄钠管和照相底板之间放上了钥匙、猎枪。令人惊奇的是,钥匙和猎都被清清楚楚地映照了出来。伦琴又让夫人把手放在雷钠管和照相底板中间。结果,夫人手部的每块骨头以及手上戴的戒指也被映照了出来。

从那天起,伦琴就住进了实验室,夜以继日地进行着试验,终于在1895年12月28日发表了有关X射线的研究报告,并且在报告中,他阐述: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够穿透许多不透明的物体。

很快,X射线就进入了医学领域,它的发现被人们称之为“诊断吏上的里程碑”。

这则故事告诉了大家:只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一个不善于观察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创新的。

透过雨珠看树叶

一些孩子在观察一件事物的时候,刚开始还会有些兴致,可是时间久了,他就会觉得没意思,这是由于孩子缺乏动力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给他(她)讲下面这则有趣的小故事。

第一副真正意义上的眼镜于1286年出现在意大利,它的发明者是一个名叫萨尔沃·德格里阿买提的人。不过,说起眼镜的诞生,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13世纪时的英国著名学者——培根。

培根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玩意儿。在当时的英国,视力不佳的人非常普遍。培根看到许多人因为视力不好,看不清书上的文字,于是,就想发明一种工具帮助他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实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个雨后的傍晚,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满了晶莹剔透的雨珠。于是,他弯下腰来仔细观察。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透过雨珠来观察植物叶片,可以发现它们表面的脉络都放大了不少,连细细的绒毛都能看清。

这个发现让培根欣喜万分。他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出了一颗玻璃球。但是,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只是一片模糊。培根又找来了一块金刚石和锤子,将玻璃球切割成两半。他拿着玻璃球的一半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被放大了。

试验的成功令培根欣喜若狂。他又找来一块木片,在中间挖了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的一半镶嵌在中间。然后,他又给木片装了一根柄,以便于手拿。

这样,一种方便视力不好的人进行阅读的镜片就做好了。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终于成了现在人们佩戴的眼镜。

虽然培根的发明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眼镜,但他却给后来的人提供了思路。所以说,培根为眼镜的最终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一个人不爱观察,做什么事情都是毛毛躁躁的、缺乏耐心,那么他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培根之所以能从蜘蛛网上的雨珠中得到启发,是因为他原本善于观察,富有耐心,懂得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灵感与答案,因此他才获得了成功。

玻璃棒上的新发现

尼龙的学名叫聚酰胺纤维,它是一种合成纤维,是从煤、石油及天然气中提取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用尼龙加工、制作的物品随处可见。然而,尼龙的发明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偶然。

过去,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如棉花、苎麻等。1884年,法国科学家柴唐纳托发明出了人造丝,由它织成的衣服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1928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一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萨斯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卡罗萨斯原来在著名的哈佛大学担任有机化学教师,他富于想象、勤于动手,其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口皆碑。

1932年夏季的一天,卡罗萨斯像往常一样穿着白大褂,早早地来到自己的实验室。这时,细心的他注意到,一根玻璃棒的尖端上沾有一些乳白色的细丝。他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发现它们是由上一次做实验时没有及时清洗掉的聚酰胺形成的。卡罗萨斯非常好奇地用力拉了拉,他惊讶地发现,这根细丝不但能伸长,而且强度也很大。

就是这一瞬间,卡罗萨斯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把做实验剩下的聚酰胺再加以利用呢?聚酰胺是一种化合物,在之前是被当作化学废料处理的,卡罗萨斯重新把它们拿来研究,看看能否产生类似人造丝的物质。

三年后,被称为“尼龙”的人造丝终于由卡罗萨斯研究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隐藏着秘密,到处都有发现的机会,天天是发现之时,处处是发现之地。如果能善于观察,小心地捕捉奇怪的现象,努力地寻找它的原因,那么你也能拥有自己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也是一则有趣的故事。

英国圣玛利学院的细菌学讲师——弗莱明早就希望发明一种有效的杀菌药物。

1928年,当他正研究毒性很大的葡萄球菌时,忽然发现,原来生长得很好的葡萄球菌全都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仔细观察后,他发现,原来有些青霉菌掉到那里去了。显然,消灭这些葡萄球菌的,正是青霉菌。

这一偶然事件,导致药物青霉素及其一系列抗菌素的发明,而这也是现代医药学中的重要发现之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功夫是花了的,而且花得很大,全花在“觅”字上,那证据就是“踏破铁鞋”。如果弗来明不是存心在“觅”,那么他在面对再伟大的发现时,也会视而不见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仅要善于发现,而且要善于从已有的发现中找出与之相关的东西。只有那些对问题有过长期的苦心钻研,并且下过大功夫的人,才会有高度的敏感性,也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风浪中的船

古时候,有个叫赵明的捕头,他精明能干,并且善于观察。

有一次,他带了几个衙役正在河边巡视,忽然刮起了大风。这时,迎面驶来了一条小木船。船上没见装什么货物,却行驶得十分平稳,而这却引起了赵明的注意。他略加思考之后,决定上船察看。

几个衙役在船舱里仔细查看一番,也没看出什么破绽。赵明提出要撬开船板看底舱,船主惊慌起来,但又不能不照办。打开舱底一看,里面果然藏了不少东西。经过当场讯问得知,原来船底舱藏的正是赵明所要追查的一批赃物。

赵明之所以发现了小船上的赃物,是因为他观察到了刮大风的时候,这条小船仍然能平稳行驶的这一个反常的现象。将现象联系到生活中的实际,他知道底舱里一定藏有货物,因此上船搜查,并追查到了赃物。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光有观察力还是不行的,还应该将观察到的现象同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创新。

糖果商的新主意

只要善于观察,有时候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与收获。糖果商罗宾就是通过观察孩子玩游戏,而得到新点子的。

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有一个名叫罗宾的糖果商,他拥有一家糖果厂和几个小店铺,但销售状况都不理想。眼看着糖果的销量越来越少,罗宾整天都在想怎样才能让小孩子都来买自己生产的糖果呢?

有一天,罗宾无意中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游戏,他立即就被吸引住了。

原来,孩子们拿出了10颗糖果,把它们平均放进5个口袋里。然后再由一个孩子把一颗“幸运糖”(这颗糖比其他的糖大)放进其中的某个口袋里,不许别人看见。接着,大家随意选择一个口袋,拿到“幸运糖”的人就可以享受特权。比方说,他可以做皇帝,其他人就是臣民。于是,每人都要向他献上一颗糖……

罗宾思索着这个奇怪而又有趣的游戏规则,突然,一个灵感闯入他的脑海,令他欣喜若狂。

当时,很多糖果都是以一分钱一颗的价格卖个小孩的。罗宾在糖果里包上面额为一分钱的铜币作为“幸运品”,并在报纸、电台上打出广告——“打开,它就是你的!”

这一招很有效。如果你买的糖果里包有铜币,那就等于这颗糖完全免费。罗宾又把糖果的品牌改为“幸运”牌,这一下,孩子们都去买他的糖果吃。很快,“幸运”牌糖果的销量迅速上涨。

后来,罗宾更进一步,比如买中“运动”糖的小朋友不仅不用给钱,还可以得到另外的糖作为奖励。接着,他又在糖果包装袋中放进了其他物品,比如玩具、连环画、手枪等。这些技巧使罗宾的销售额始终处于同行的前列。

孩子的游戏,在许多大人看来,似乎是不值得一提,他们认为,那不过是娃娃的幼稚游戏罢了。可是,罗宾就不这么想。这不,他不仅认真观察孩子的游戏,还从游戏中得到了启发,从而有了自己的营销创意。

小居里夫妇痛失中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在观察的时候没有收获,不是因为他观察的不认真,而是因为心理没有目的。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观察,并且察有所获,就应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因为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中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子的发现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在核物理的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原子反应堆还是原子弹的发明,都离不开中子的发现。

中子在放射性和核物理的研究中,很难捕捉。就连居里夫人的女儿伊雷娜·居里(小居里夫妇)和女婿约里奥·居里与她迎面相遇,也没有识破它。

小居里夫妇都是物理学家,他们继承了居里夫妇的事业,继续从事放射性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他们开始从事的研究,是用钋元素发射的强烈射线来轰击石蜡,想看看得到了什么,结果他们发现,石蜡里打出了质子。

1928年,物理学家玻特和他的学生贝克在研究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时,用a粒子轰击铍靶,结果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经研究,他们发现这是一种穿透性很强、能量很强的射线。这是什么,他们没有细细追究,只简单认为这是一种伽马射线。

直到1932年1月18日,小居里夫妇得出观察结果:他们用钋的一种射线当粒子炮弹,用它来轰击石蜡,居然把原子核里面的质子轰击了出来。

用来轰击的“炮弹”是中性粒子。当时,人们认识的中性射线只有伽马射线,它是一种光子流。小居里夫妇毫不怀疑,认为作射线源的钋元素发出的“炮弹”就是伽马射线。

但他们还是发现有点不对劲。伽马射线是光子流,质量微乎其微,而质子的质量对光子来说,就好比大象与蚂蚁。用伽马射线去轰击出质子来,就相当于用一个高速的乒乓球推动一只铅球那么困难。

怎样用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呢?方法只有两种:一种办法是验证炮弹是否真是光子流的;另一种办法是提供附加条件,说明在特殊条件下小质量的光子流能打出大质量的质子来。

小居里夫妇没有怀疑“炮弹”是不是真的伽马射线,就做了理论的假设,即这种伽马射线的能量特别大,能够打出质子来。

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得到这个消息后,卢瑟福并不认同小居里夫妇的假设,他认为,伽马射线无论如何是绝对打不出质子来的。他的学生查德威克想起了卢瑟福在一次讲座中提出的一个假设:一个电子打进原子核里,与带正电的质子相结合,会成为一个中性粒子。他马上想到,这种轰击出质子的未知粒子可能就是卢瑟福预言的中性质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他测定了这种中性射线的性质,发现它果然是一种质量相当于质子,而呈电性的粒子,于是给它取了个名字——中子。

不久,查德威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中子的论文,小居里夫妇看了论文,两人如梦初醒,悔恨自己居然一点也没有抓住那么明显的破绽。约里奥·居里一个劲地用手拍着自己的脑袋,连连说:“我多么傻,我多么傻。”实际上,他们已经发现了中子,并且还发现了由它轰击出来的质子。

查德威克由于发现了中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小居里夫妇却没能分享这一荣耀。但是,小居里夫妇并未气馁,他们相信自己会在这个前沿领域的其他课题上作出新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有的是。果然,不久他们俩发现了人工放射线。由于这项成就,他们在其后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至此,居里家族一家人中,小居里的父亲、母亲、丈夫、自己,共有四个人五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奖。如果小居里夫妇抓住中子的破绽,不浪费那次发现的机会,那么他们完全有可能再得到一项诺贝尔奖级的发现。

有些时候,大家观察一件事物时,不要只是为观察而观察,还应该有目的地去观察,并且做好发现新问题的准备。

故事中的小居里夫妇之所以与中子擦肩而过,并不只是一时的疏忽和大意造成的,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考过存在中性的、质量与质子相同的新粒子的可能。正是由于缺乏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因此当中子偶然显身时,小居里夫妇也就不可能识别它,从而导致相逢不相识。

查德威克则不同,他听过老师关于中子可能存在的预言,做好了发现新问题的准备。有准备的头脑一旦发现了新问题,就会迅速地抓住,从而获得被他人忽视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