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调查,33%的科学家认为自己经常有直觉。可见,直觉思维力的高低与人的才能的高低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息息相关。而直觉思维与右脑的功能密不可分。通过直觉思维来开发孩子的右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直觉思维是大脑的产物,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非功过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对现象的底蕴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经过严密推理和系统论证而作出的一种迅速而"径直"猜度的认识活动。它是在知识经验相当丰富、逻辑推理相当熟练后的一种"精神的感觉"现象。直觉思维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直觉思维,他认为: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迅速"升华"便是"顿悟",瞬间的顿悟便是"灵感",即人们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等创造性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它能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如同闪电一样,把正在思考的大干世界照得清晰明白。如在某些,境或有关信息的触发之下,科学家的奇思妙想,理论家的豁然通,政治家的大彻大悟,文学家的文思泉涌等。这种现象并神秘,它所产生的观念虽然是新的,但不是"从天而降",它所借的基础依然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依然是客观事物在人头中的反映。这种新观念不过是头脑中原有的暂时神经联系重和组合构成新的联系的结果。
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一次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前三名的决赛。当他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时,突然发现乐曲中有错误,而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却不承认。他考虑片刻,坚信自己的直觉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刚一落地,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冠。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在小泽征尔之前的两名指挥也觉察到乐谱有错误但不敢作出判断,因而与金奖失之交臂。
这就是小泽征尔的强直觉思维取得的胜利。直觉思维无处不在。比如,有经验的工人凭他的直觉,很快发现机器的故障,并予以排除;有经验的医生凭他的直觉,一下子识别病人所患的疾病;音乐家可以凭根据直觉,判断某个年轻人很有音乐才能;品烟大师拿起烟就知道烟的品牌:老农抓起一把土。就知道该地种什么庄稼好。
直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不依靠明确的分析活动。不按事先规定好的步骤前进,而是从整体出发,用猜想、跳跃、压缩思维过程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做出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简约性。它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像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虽然是一瞬问的思维火花,但却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思维过程高度简化,但却清晰地触及到事物的“本质”。正因为它重视把握整体,不专意于细节推敲,而且思维无意识,所以它的想像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们在创造发明等活动中可以凭直觉抓住思维的"闪光点",直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如有一名学生在栽培辣椒苗时,他用细铁丝捆住弯曲的辣椒茎杆,意外地发现这棵辣椒结果率高于未缚茎杆的辣椒植株。他凭直觉感到这一现象绝非偶然。他抓住这一直感,有意识地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直觉是正确的。原来,用细铁丝缚住植株茎杆,可以有效地控制光合产物的向下运输,使果实生长所需的营养得到进一步保证,从而提高产果率,增加产量。
直觉思维在创造发明过程中的作用可谓无与伦比。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确实能获知一些创造发明的灵感,而这一灵感的获取与直觉密切相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不按常规思路突发奇想,从而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和结果,有时也会做出种种猜想和设想,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
众所周知的阿基米得定律就是凭直觉解决疑问的例证:
有一次,国王亥尼洛命金匠为他做一顶纯金的王冠。王冠做成之后,样式很美,其重量又恰巧等于国王所给金子的重量。
"怎么这么巧,一点金子也没剩?"国王看着看着起了疑心,“金匠会不会把银子做成芯子,外面包了一层黄金来骗我呢?"
把王冠掰开来看一看吧,亥尼洛又舍不得,这顶王冠实在是做得太精致了。于是,国王下令检验王冠。要验证这一点,谈何容易,特别是在检验时要做到对王冠不损坏,确实是个难题。
这难题的确难住了大臣们,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人敢接受这一任务。最后,国王只得把它交给宫廷科学大臣阿基米德。
面对王冠,阿基米德也被难住了。为此,闹得他昼思夜想,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能够想到的方法都实验过了。然而,都以失败而告终。
限定的日期马上就要到了,亥尼洛国王命阿基米德进宫汇报情况。由于他连日来不分黑白地苦思冥想。所以,连澡也没顾得上洗。今天国王召见,无论如何也得先洗个澡再去,要是满身龌龊不堪,岂不是对国王的轻蔑吗?
浴缸里盛满了水,阿基米德脱掉衣服跨进浴缸,许多水从浴缸里溢出来了,直到阿基米德全部没入水中,水才停止外溢。这种现象,在平日他已习以为常,然而,在今天,一个思维的火花进发出来,他从这个极其平常的生活现象中,领悟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原理,同时,也使他找到了检验王冠的方法。于是,他惊喜若狂,马上从浴缸里跳出来,衣服也没顾得上穿好,便冲出浴室,在大街上一面跑一面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那么,阿基米德知道了什么呢?原来,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定律:沉物体于**中,物体的体积,等于所排出**的体积。这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跑进王宫,根据这一原理,当着亥尼洛国王的面将金王冠和等同重的一块金子、一块银子分别放在水中,结果是金块排出的水量最少,银块排出的水量最多,而王冠排出的水量,既不同于金块,也不同于银块,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据此得出一个结论——金王冠有假。面对事实,金匠不得不承认金王冠有问题。
阿基米得在面临“结构复杂的金冠是否用同等重量的白银掺假”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他知道金与银的比重不同,同重的金与银体积也不同,要想知道金冠中是否含有同等重量的白银时,阿基米得很清楚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测知金冠的体积。用怎样的办法才能测出结构复杂的金冠体积呢?当他带着问题跨入浴缸时,看到浸入水中的身体与浴缸溢出的水就想到两者体积相同,即刻得出了测量金冠体积的办法:把金冠置入水中,被金冠排开的水的体积就是金冠的体积。阿基米得运用的是一种跳跃性的直觉思维,凭直觉使困扰他的疑问迎刃而解。
美国著名学者柯乃路在《面对挑战的抉择》一书中讲到"遵照你自己的直觉行事,比之于谨慎的推理,直觉可能更有效。”尤其是在一些时间紧迫的关键时刻,来不及或者不可能让你慢慢思考、推理、分析、论证,就需要你做出决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优柔寡断,拘泥于细致的谨慎的推理,就可能错失良机。在战场上,指挥员在敌我态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准确地捕捉"战机";在商场上,企业经营者在变化莫测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准确地捕捉"商机",往往都需要在一瞬问凭直觉做出判断和决策。既使存学习中,也需要依靠直觉思维,促进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孩子在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直觉思维现象的。如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突然"悟出"一个道理,有时表现为别出心裁的"应急性"回答,有时在脑海中出现一种新奇景象等。许多心理学家非常重视孩子的直觉思维品质,因为这对孩子掌握知识,发展创造能力,创造性的学习十分必要。固然,依靠直觉思维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父母要善于将"直觉"的错误与"愚笨"的错误区别开来。否则,将会影响或压抑孩子直觉思维的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直觉思维呢?
1.帮助孩子抓住"灵感"
“灵感”是指对情况的一种顿悟和理解,通常是指某一工作已被暂时放弃思考,或当注意力转向不相干的事物时,突然脑际闪现出思想火花,从而茅塞顿开,长时间专心研究的问题瞬问解决。例如:鲁班因为手被草划破了,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锯;格尔塞在啤酒店喝啤酒时受气泡溢出的启发,发明了"液态气泡塞"模型等。
灵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出现的,它往往产生于紧张之后的某一轻松阶段。一般容易在休息时,睡觉前后,做梦当中,散步或行路之时,静躺或养病之时,甚至在洗澡、娱乐中思想开小差……总而言之,灵感是在大脑暂时处于松弛状态时出现。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休息时放些轻松的音乐,创造一种松弛的环境;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带着孩子漫步而行,或攀登树林葱茏的小山。这样,巧妙的设想往往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意外地到来了。
灵感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都会出现这种突然冒出新想没的心理状态。让我们看汽车大王福特是如何萌发了研制汽车的念头的:12岁的福特一天在同父亲乘马车去城里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钢铁怪物,马受了惊,福特由车上跳下,忙上前询问,得知这原来是台蒸汽机车。于是福特想,能不能甜出一种能够在公路奔跑的自动车呢?这就是后来的汽车。灵感常常是突然“降临”的,当你的孩子突然地产生一些奇怪的问题和念头时,不要不加理睬,要帮助孩子弄清这些目的所需的,程,哪些可行,哪些尚需努力。灵感出现了,只有迅速捕获并。托紧抓住,才能真正开花结果。我们要学会抓住灵感,别让它“昙花一现”。
2.允许孩子猜想
允许孩子猜想,并进行热情的鼓励和赞许,使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性、合理性和家长的期望所在,从而使孩子获得满意的情绪体验和继续进行猜想的积极心理倾向。当然,家长应有一定的指导,使孩子明白什么值得猜想,什么不值得猜想,该如何猜想,并培养孩子不怕讥笑,不怕出错,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
3.勤于记录,善于捕捉
直觉来去无踪,因此必须及时地用笔记录下来。人们经过长期的思索之后,新的假设、想法、形象可能会接踵而来,又迅速逝去。因此要留心注意不要放过每一个意
·62·
念,不管这些想法多么可笑或微不足道。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因此要用力气去捕捉,不要让它一闪即逝。
4.与孩子共同讨论
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说明在创造力的开发上,集体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应经常和你的孩子坐在一起。共同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让大家在自由与轻松的气氛中交换各种构想。
5.经常用启发式教育孩子
经常用启发式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形成直觉思维,家长可通过"打比方”、"举例子"、"说笑话"的方式,使孩触类旁通,茅塞顿开,增强直觉思维能力。
6.让孩子动手试试
千万别以为创造力是单单靠头脑想出来的。要实现它还址要靠动手以至动脚,甚至要动员全身的力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动手。首先,手的动作可以刺激头脑。经常动手的人,他的脑一定灵活。所以学前教育中十分重视双手的早期训练,抛鼓励多参加小木工、手工劳作、弹琴、编织等手工活动。叫手的精细动作,使大脑有关的功能区由于手指的。激发。手的活动能够促进大脑思维萌发创造意识,手与脑相互促进,协调配合,创造性便在其中了。
7.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直觉经常出现在不研究问题的时候。在长时间的紧张思维之后,丢开一切思维,转入休息,漫步林荫道或登高望远,种花植草或球场观赛。有人觉得在睡觉之前回忆一遍所探究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人认为音乐能造成适合于直觉光临的情绪。
训练观察能力促进孩子的创新能力
观察力是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孩子可以获得周围世界的知识。同时,通过观察,孩子还可以对周围的世界进行重组与创新。可以说,观察是孩子聪明与创造的眼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汁划、有步骤的知觉。它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触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认真观察的重要性。不管是谁,没有观察,便不可能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新。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以突出的观察力而著称于世。
英国生理学家埃德加·艾德里安小时候非常喜欢解剖小动物,他经常抓一些小动物进行解剖,不仅细心观察,而且把观察结果描成图画。
有一次,他正在河边解剖一条死狗,恰好被母亲看到了。由于埃想。加·艾德里安的父亲是王室的法律顾问,曾荣获第三级巴斯勋章,作为贵妇人的母亲觉得儿子的行为不体面,于是便埋怨起艾德里安来。
艾德里安说:"妈妈,没什么,我解剖的是一只死狗。我正在观察狗的肚子里都装着些什么。老师告诉我们,观察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1908年,艾德里安获得科学奖学金,进入剑桥特里尼蒂学院学习生理学。1932年,艾德里安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具备观察能力对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1975年出生的任寰,7岁写诗,9岁发表作品,10岁出版第一本诗集,12岁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至今已出版诗、文集7部,发表各类文章近500篇,多次获国际、国内文学奖。
任寰小时候不爱说话,这与地从小患过敏性哮喘有关。每次住院、打吊针、输氧,她也不多话。这种生活使她自然形成了善于用眼睛观察的习惯。
任寰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有意识地培养她观察、描写大自然。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又教她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的心理,进而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10岁女孩任寰诗文选》就是她观察、思考生活的结晶。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称她的诗具有思辨性。任寰的父母在平时也注意指导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生活。比如,让任寰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任寰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
任寰的父母经常引导她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扩大眼界,鼓励她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这为任寰后来的成功有极大作用。
巴甫洛夫说:"在你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奥秘,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就是说,巴甫洛夫主张观察不但要准确,而且还应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牛顿从小就是这么一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观察的人——
牛顿的孩子时代,对各种事物都喜欢仔细的观察,而且都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夜晚,牛顿仰望天空神往那眨着眼睛的大大小小的星星。心里想,这星星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天空上呢?刻卜勒说,星星、月亮都在天空转动着,那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刮大风了,狂风旋卷着沙石,人们都躲进了屋子里。牛顿却冲出屋子,独自在街上行走。一会儿,随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他要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到底有着何种本质的差别。
像牛顿那样,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观察问题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有的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他不仅注意到了妈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些现象,还能通过这些现象,发掘出妈妈的内心世界来。有的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不仅注意到花草树木、气温云彩以及鸟类的活动、土壤的变化,还能从这些变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来临的预兆……
孩子的观察能力,影响着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程度。只有观察能力较强的人,才会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事物,才能够发现那些看上去细微却十分重要的细节。换句话说,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更是孩子日后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家长应从小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我们的建议是: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观察力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在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将观察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观察兴趣必须在观察的实践中培养。家长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孩子去观察他所熟悉、所喜爱的事物,如经常带领孩子观察大自然,参加旅行、参观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寓孩子的观察内容。在孩子进行观察时,要围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讲一些有关方面的科学道理或传说故事,以激发他的兴趣。例如,孩子发现树叶有稠密的一面,也有稀疏的一面,原因在哪儿呢?家长可引导孩子进行有关的思维活动。在引导孩子观察时,还要注意启发孩子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使孩子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2、明确观察目的
家长应帮助孩子拟订观察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3、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见多识广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因此,从孩子幼小时候起,家长就应该尽可能地多让他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他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形象。
公园、游乐场、乡间田园等地方都是扩大孩子观察范围的地方,父母要多扩展孩子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游戏、玩耍,带他们走访名山大川,看看长河落日、秀山丽水的自然风景,领他们到名胜古迹、主题公园中参观、访问、游戏等,让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陶冶孩子的性情和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启动孩子静态的想象思维。
4、让孩子利用多种器官进行观察
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中,家长最好让孩子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等,亲自进行实际操作,以增强观察效果。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闯一闻水和酒的味道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种些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指导他们对此留心观察,比如看看花草的幼芽如何破土出来?花谢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虫儿是怎样吃食物的?鸟儿是怎样飞的?……
5、教育孩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在培养孩子观察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考结合起来。科学家看到某种奇特现象,也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的。接收信息而不处理信息就没有创造。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天天敏锐起来。
6、教给孩子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取得观察效果的必要条件,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具体化,自己不善于观察,所以需要家长教给他必要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力。
(1)制定观察的任务和计划。每次观察活动,定好明确的目的和指向,预先规定好观察任务,以保证观察的全面、细致、清晰、深刻。
(2)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只从一个角度、方面去看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应多启发、鼓励孩子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观念去看同一问题,改变了定势的思维,使孩子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也就产生了更强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3)注意细节。让孩子注意细节,观察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勤观察、认真观察、会观察的良好习惯。
(4)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让孩子多动笔头,随时记录观察情况,有利于整理和保存观察结果,以便利用。
(5)多开动脑筋思考。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学会分清主次,本质与现象,观察力也就从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