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气质特征、心理特点和用脑习惯。这不仅表现为人们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
个人的差异是受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人的心理特点则和知识、技能、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相联系。而知识、技能的差异对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往往决定他是否具有培养自己某种心理品质的意向和主动精神,而这种自我教育的要求又在心理的个别差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孩子进行右脑型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的,必须根据孩子的差异而进行。孩子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将以它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础上"为转移的。只有根据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据w·D·柯克(1966)报道,学龄前孩子的家长在聪明孩子的选择上75%都选错了,有68%的优秀孩子不能为家长所识别。学龄孩子也有50%的天才孩子不能被识别。然而,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能够发现天才孩子。因此,开展右脑教育,注重能力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为了使教育适应孩子中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常规教育环境应进行改进,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要注重能力和点面结合的教育方法。例如,以形象、联想式的方法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使孩子做到既能掌握规定的知识又能扩展书本知识,并增加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可以按孩子的差异做到个体化,切忌刻板模式化的灌输式教法,同时注意改变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