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趣味故事:
一天深夜,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正在办公室写论文,突然,他发现面前站着一个小女孩。李四光停下笔来,和蔼地问道:“小姑娘,这么晚了你还不回家,你妈妈不想你吗?”小姑娘听他这么一问,大声叫起来:“爸爸,妈妈等你都等急了!”
李四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小姑娘就是自己的女儿,忙说:“这就回家,这就回家”。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一个父亲,居然连自己的女儿都没有认出来。可实际上,它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是很难同时注意到其他事物的,也就是说,注意广度和注意的集中有时是很难统一的。没有经过训练的正常人在注意事物时,很难做到一目十行的广度。而且,一个人的注意广度,还会因各种条件而变化。
首先,刺激物的特点会影响人的注意广度,如用速示器呈现的外文字母,颜色相同时,注意广度就大,颜色不同时,注意广度就小;排成一行时注意广度就大,杂乱无章分散排列时,注意广度就小;字母的大小相同时,注意广度就大,大小不同时,注意广度就小等。总之,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注意广度就越大。
其次,注意广度随着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只要求知觉字母的数量就比要求指出哪个字母有错误时注意广度大。精通外文的人就比刚学外文的人阅读外文时的注意广度大。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世界。
注意的广度是可以训练的。在印度,打猎的部落喜欢做这样的游戏:两个或几个人参加比赛,先把某种物体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每个人把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告诉裁判,每个人都要尽量多地说出这些事物的细节。谁说出的事物及事物的细节最详细就算胜利。这种方法是为了训练猎手的注意广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训练孩子注意广度的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知觉能力。要想提高孩子的整体知觉能力,家长可以用以下的方法。
1.划数字训练
给孩子列一张数字表(表中数字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表中的数字都是无规则的,然后划去任意两个数之间的某个数,如划去“1”和“7”之间的偶数(或奇数)。
1 5 3 4 9 6 3 8 2 5 4 7 9
3 0 3 7 1 5 4 2 6 9 8 7 4
4 2 7 3 0 1 5 6 4 9 2 3 8
等孩子完成以后,家长帮孩子计算划对、划错和漏划三种数据。全部划对的数字的总和称为粗分,划错的加上二分之一漏划的称为失误。粗分减去失误称为净分。用公式表示为:
净分=划对数一(划错数+1/2漏划数)
失误率=(划错数+1/2漏划数)÷划对数×100%
要求孩子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比较多次训练间的净分和失误率,看出孩子的注意广度的训练成效。一般来说,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净分会逐步提高,失误率会逐步下降,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得到提高。
2.数物品
家长与孩子一起找一些小石子或者玻璃球放在盒子里,由一个人迅速打开盒子让另一个人看两秒,然后迅速合上盖子,让看的人说出盒内小石子或者玻璃球的个数。两人可交换着进行。可以不断变换盒子内的小石子或者玻璃球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