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家长虽然都重视孩子的健康,但侧重点还是放在饮食和保健品上,特别是为了防止孩子生病,家长总希望买一些保健品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而把锻炼身体作为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的最佳方法却一直被家长忽视着。
其实,不管是调皮的孩子还是文静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做运动。因为,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各个部位、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协调发展,长期坚持锻炼,会使各种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而且对孩子的注意力的发展和心理健康也有所帮助。家长应积极带头参与,并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适度的运动量可使学生产生愉悦和兴奋感,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家长在引导孩子锻炼身体时,要使锻炼取得实效,就必须进行科学锻炼,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应指导孩子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锻炼项目、方法、运动量及时间等,以取得最佳效果。
(2)初始锻炼时,应注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选择一些带有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例如:慢跑、打羽毛球、踢毽、跳绳、打太极拳等,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更大的兴趣以提高持久性,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体育活动的安排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地逐步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中学生经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体育锻炼,从开始参加体育锻炼,过渡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然后再到进行比较激烈的体育竞赛。
(4)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必须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由慢到快。运动技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要让孩子知道,简单、单个和慢速动作是复杂、组合和快速动作的基础。
(5)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量的增加应该是二个波浪式的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如果急于求成或片面追求大运动量,不但容易造成伤害事故,还会影响孩子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6)体育锻炼要做到持之以恒。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效果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不断的锻炼,才能收到实效。而且,坚持不懈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自制力和注意力,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7)一般通过测量脉搏、血压、体重的变化和通过观察来分析判断孩子的运动量是否合适。如运动量适宜,则脉搏、血压变化不明显,体重无明显下降的趋势,食欲、睡眠及精神状态均良好。如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的现象或食欲不振、不易入睡、多梦、乏力、盗汗、心慌、自信心动摇以及对锻炼产生厌恶感等现象,说明运动量过大,导致了身心疲劳,应立即减少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