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任性成为孩子的习惯(1 / 1)

小女孩张岚,今年十岁,念小学四年级。她的学习成绩优良,可是任性、要强、自私、嫉妒、好发脾气。菜不好吃,责怪大人;父母吃了她爱吃的点心,就大声怪叫;每天起床,几乎总要找点事情,发一顿脾气。某天放学后,母亲陪她上街,因为错买了她要的饼干,她就坐在家门口阶梯上不走,奶奶和邻居好言相劝也不睬,父亲专为她重买来饼干仍不解气。上楼后还独自关在房里哭闹谩骂一两个小时才逐渐平静下来。为此,张岚的爸爸妈妈非常的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与张岚的爸爸妈妈一样,晓栋的父母同样为孩子的任性感到苦恼:

晓栋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稀罕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从来不含糊。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任性、自私、无理取闹的性格。

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晓栋去游乐园玩,晓栋非常高兴,他很早就想去坐游乐场新添的摩天轮了。但是到了下午,忽然下起了大雨,晓栋趴在窗户上看了好一会儿,跑来问妈妈:“妈妈,这雨会停吗?”妈妈知道,如果晓栋不能去游乐园,他一定非常失望。于是安慰孩子:“再等一等看,也许会停的。”

一个小时过去了,雨还是没有停,甚至还刮起了大风。于是晓栋开始闹起来,有时吵闹有时哭泣。妈妈劝慰晓栋:“游乐园我们都去过好几次了,也不在乎这一次。等大雨停了,妈妈再带你去,你看好不好?”晓栋吵闹着对妈妈说:“谁知道雨什么时候能停!你都答应我了,现在又反悔,我不干!我不干!”晓栋越闹越厉害,连邻居都惊动了!为此,晓栋的妈妈觉得非常难堪。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如此蛮不讲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事物缺少认识和判断力,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向往、兴趣,向家长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慢慢地就滋长出任性专横的毛病。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般来说,任性的孩子都高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劝告。即使明知道是自己不对,还是很任性地坚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哭叫打滚。这种情况下,多数家长总是无奈地顺从,以此来维护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尊严,而孩子却从中获得了以哭闹来“要挟”成人就能够“胜利”的经验。从此更是无法无天。这样的孩子是很难讨人欢心的。

任性的孩子“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这样的孩子肯定是不幸福的。

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来威胁他人,如不吃饭、大哭大闹、威胁要自杀、离家出走等。这些行为对吓唬自己的亲人也许还有一些用处,但用在他人的身上就行不通了。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他的任性“买单”,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往往要四处碰壁,如果没有办法顺心如意,为了达到目标,他们不惜铤而走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任性的孩子因为在家里“顺心”惯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理,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于是,在生活中难免受到他人的“冷落”与“不满”,这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引发抑郁症。

任性的孩子因为在家里感到了随要随给的乐趣,不停地要这要那,偶尔遭到拒绝就生气。因为心疼孩子,家长只好顺着他的意思去做。家长的“溺爱”助长了孩子贪欲的不断增长。这样的孩子以后很难得到满足。

任性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可能受不了,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样“脆弱”的孩子,很难想象他今后会有什么作为。非但没有作为,还可能作出一些让家长始料不及的“蠢事”。这是家长所不希望的。

正因为任性对孩子来说有害无益,因此,家长应从小纠正孩子任性的毛病,别让任性成为孩子的习惯,再去纠正也许就来不及了。

如果孩子有任性、不讲理的迹象,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与适时地辅导和纠正:

1.理解孩子的心情,纠正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有霸道行为出现时,父母应先从他的立场设想,试着了解他的心情。对孩子的霸道行为,勿过于迎合或者是敷衍,应当适时地给予辅导和纠正。当孩子有比较好的表现时,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一旦受到肯定,心中便会意识到何事可为;而当孩子有霸道行为时,则须给予辅导和纠正,孩子就明白何事不可为。

2.培养孩子从小懂得讲理的习惯

父母要学着每一件事情都要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慢慢了解和接受。如果孩子年纪小还不了解或听不入耳,父母也不必太过着急或过分期待孩子马上接受,因为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慢慢地,他就会变得较为讲理。做父母的千万要记住:切勿“以霸治霸”,以免让孩子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3.家长要学会对任性的孩子说“不”

适当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对任性的孩子说“不”,让他们知道任性并不是每次都能得逞的。对孩子说不,并不是用指责训斥的粗暴方法压制孩子,那样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以执拗来对抗粗暴、发泄不满,同样不利于孩子控制情感和自己的行为。

4.家长处理事情要态度一致

处理孩子的任性行为上父母态度要一致并且要坚决,同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一定要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的态度。要不然,对孩子的任性要求,父亲坚决不给,而母亲却给;父母坚决不给,爷爷奶奶却给……这样孩子的任性行为就有了选择的机会,他的任性行为就永远不会得到彻底纠正,同时这样做还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双重人格(父母面前是个乖孩子,爷爷奶奶面前则是个极端任性的孩子),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认为,要彻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成人就要采取一致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任性行为,除了放弃,别无选择。

5.利用“不予理睬”的方式

即面对任性的孩子,只说一句警告的话,然后通过以下的三个步骤纠正他:

首先,面对孩子的种种借口与各种胡闹行为,采取不解释、不劝说、不争吵、不理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否则就会强化他的无理取闹行为。可以先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做你正在做的事。

最后,如果孩子进一步胡闹,且使你难以忍受时,可以暂时离开现场。这时仍然保持不批评、不与之讲道理、不打、不骂的态度。

(3)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告诉他:“你刚才胡闹是不对的,现在你情绪稳定了,可以做自己的事去了!以后你再这样,我们仍然不会理你。”然后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6.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

总之,对于孩子任性的行为,家长应该做到既不卡又不纵,使其任性行为走上有节制、受制约的轨道。这样,孩子才有可能逐渐采取理智的正常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