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这里所谓的“慈母”指的是一种过分的母爱,也就是溺爱。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字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古人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注解。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古今谭概》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故事:
翠鸟为避免灾祸,开始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等小翠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越发怕小翠鸟摔下来,又一次向下移动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权上。这样,翠鸟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翠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翠鸟掏走了。翠鸟这才追悔莫及,它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爱孩子的行为反而害了孩子?
动物因爱生害的故事大有所在,而人类因为娇纵、溺爱祸害了孩子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在中国就流传着这么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中国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后来,因为滋事被送到了法场。临刑前,这个死刑犯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
可怜的老妈妈痛哭流涕地解开衣襟喂他,这个死刑犯一口把母亲的**咬下。他对妈妈胸口淌着血的老母亲说:“我咬下它,是因为你只懂得爱我,对我百依百顺,却没有教会我做人的道理。都是你的爱害了我呀!”
无独有偶,著名的伊索寓言里这则故事同样让人深思:
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反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指出:“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孩子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当孩子的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他们遭遇痛苦与挫折的时候。所以,娇纵、溺爱孩子的行为不可取。
然而,在当今,孩子往往成了家庭的中心,一群大人围着“一颗小太阳”转,百般照管孩子的吃穿,注重智力开发,认为这就是把世上最美好的东西——爱奉献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对于孩子任性的要求,大人百依百顺;好东西孩子吃独食;孩子的事情,大人一手包办……家长这种非理性的宠爱、迁就、姑息行为,导致许多孩子无法建立基本的抑制反射,不能很好地抑制自我,形成独立本能。他们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孩子,难以达到起码的社会人的标准,更不用说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了。
现实生活中,家长的溺爱、娇纵导致孩子任性骄横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一:
小辛是家里的独生女,家中的大人都十分宠爱她。平时,她只喝牛奶,吃面包、鸡蛋,一般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穿衣服从小要挑花色品种,要比别人漂亮。在家里对父母说话就像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在幼儿园连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几步路就嚷着要抱。到了5岁时,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像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孩子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例二:
与小辛一样,陈怡也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过分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等到上学后,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爸爸妈妈心疼孩子,代劳了孩子的一切,有时候甚至连作业都是爸爸妈妈代笔完成的……爸爸妈妈的无度娇纵,让陈怡从小就养成了任性、刁蛮的性格,她学习成绩差,跟班上的同学更没有办法好好相处。同学们对她也敬而远之。为此,陈怡觉得非常孤独。
例三:
小波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别大方,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用多少钱都可以,父亲以自己经商的经验开导儿子,没有知识在外做事,是要吃亏的;母亲对小波说,只要好好读书,什么都不要他干,累死也心甘情愿……家长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方法上,一味顺从,不惜重金投资学习,但是不顾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结果小波产生了特殊的优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出门口袋中装满零用钱,学会了吸烟、赌博、打架。学习没心思了,考试成绩也开始不及格了……后来,他干脆不进校门,和一帮哥儿们玩乐,成了当地的一个小混混,一家人的希望成泡影。
毫无疑问,溺爱与娇纵是孩子变得骄横任性的主要原因,一些孩子因为任性惯了,忍受不了挫折与拒绝,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苏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娇纵的爱是最可悲的,它是一种本能的缺乏理智的爱。家长对孩子的百般宠爱,不仅给自己带来苦恼,而且使孩子的心灵受到腐蚀,任性和虐待的种子就这样从小播下。”苏姆林斯基劝诫广大家长,对孩子的爱必须是明智的,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既要热情关怀,又要有严格而合理的要求,注意掌握分寸,切勿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无度,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毁坏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有的老师如果不合格可以更换,可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不能撤换的任期最长的老师。为了子女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拥有一个美丽、幸福的未来,家长一定要按照儿童心理卫生的原则,给孩子明智而正确的关爱,唯有如此,你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