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家长抱怨“我的孩子看似挺聪明了,可是在关键的时刻总迷糊。考试的时候不是漏了这个,就是错了那个”,“每天上课总会把一些作业、文具的落在家里,非要别人帮助,才能把事情做好。”是呀,碰到这样的孩子,难免是会着急。但是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孩子之所以做事这么“糊”,跟家长一贯的教育是脱离不了干系的。以下是为家长们总结出的孩子做事情浮躁、不踏实的一些常见原因:
(1)家长的影响。很多家长自己做事情就是患得患失,心神不宁,这种心理难免会影响到自己的子女。孩子每天跟着自己的家长毛手毛脚地跑来跑去,今天学钢琴,明天学书法,后天学跆拳道,最终心情越来越浮躁,导致应该学习的学不好,其他事也做不好,真有点得不偿失。
(2)意志品质薄弱。有的父母只注意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去培养孩子的意志和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早期家长过分包办,等到孩子应该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而孩子总认为应该有人帮他忙的。比如,学习学不好了,家长请家教;东西忘记带了,家长送到学校等。如此教育,孩子不但缺乏自理能力和办事能力,还会养成惰性。因此,让孩子不马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做事情有条理的能力等,是完全有必要。
培养孩子养成做事情踏实、严谨认真的习惯
(1)教育孩子立长志。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培养孩子踏实、认真做事的习惯十分有利!
(2)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首先,家长应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如明天要上什么课,先看看课程表,整理出相应的书本与作业才能去睡觉等。家长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希望有什么结果?怎么做才能做好?”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
其次,家长应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去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点分开去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3)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首先要先凋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起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向科学家、发明家、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等榜样学习,以这为一类人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做事情浮躁、不认真的毛病。
(4)放手让孩子独立,自己的钉子自己碰。经过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以后,家长还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没有做好,就只能自己去承担没有做好事情的不良后果,让孩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5)教给孩子做事情“认真、细致、有头有尾”的方法。有些时候,你的目的就在于告诉孩子做事情应该认真、细致、有头有尾。给他讲很多空道理既费时费力,而且还可能吃力不讨好,孩子也未必能听得进去。与其给孩子空口说白话,还不如教给孩子怎么把事情做好的方法,父母多做,并且带头去做,孩子方能受益终身。
教子加油站
培养孩子做事情踏实的习惯,家长需要注意的原则
(1)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急于求成,恰恰就是一种浮躁、不踏实的表现。所以,不能光要求孩子一下子就能改掉坏习惯,而应该自己先克服这种毛病,然后慢慢去引导,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去改变。
(2)不要责骂。打骂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叛逆到底,最后即便能够做好某一件事情,也还是要给你搞出一点乱予以示“个性”,表示我不怕你;而絮叨,反复批评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反感,丝毫没有一点教育的作用。说话注意“点到为止”。
(3)多表扬、多鼓励。把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都看在眼里,当孩子有一次表现比较好,做事情不再马虎时,家长一定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的决心和一定可以把事做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