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悄悄话(1 / 1)

一个孩子守规则意识的形成,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要由成人管理、约束与引导,最终达到孩子的自我管理,并形成习惯。

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主要是生活在家里或待在幼儿园里,这一时期,孩子过得是一种相对自由,关爱较多,拘束较少的生活。

进入小学后,孩子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必须守规则的海洋,不但接触到功课里充满各种符号的学习规则,而且每天的生活都受规则控制着。如课间只有10分钟休息;课时安排较紧,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下课后,不能在楼道里大声喧哗,甚至如厕、喝水都需要排队等候……这时候,孩子们可能会感到拘束多,不自由。于是,有很多对孩子对这样的“规则”生活有很多的抵触。有许多孩子甚至故意不遵守这些规则。

为使孩子能愉快、积极地适应学校生活,家长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

(1)晓之以理,加强引导,跟孩子讲讲规则的用处。

家长应该经常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观念: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例如,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重视。

(2)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家里,物品用完后要回归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定时进餐、睡眠、起床)等,这些约束对培养孩子的守规则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遵守规则的技能。

有些孩子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守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时不时搞出一些乱子,让你在后面手忙脚乱地收拾。实际上,这并非孩子故意如此,而是因为他们不得要领。所以培养孩子正确做事情的方法对遵守规则也很有必要。

(4)培养自律精神。

他人制订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订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订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有礼貌地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的严肃性。

(5)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

家中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作息制度、卫生要求、礼貌习惯等;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凡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家长有恒心,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地支持和鼓励孩子向既定目标努力,直到规则习惯养成。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

不要认为家长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可以改变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人,也有讲错话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实处,家长的角色更应该是知心的、可以倾诉的朋友。家长不是完人,说错话、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孩子的观点如果正确,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2)不要武断。

有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口头禅“你照我说的做就是了,别老问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应该这么做,不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孩子又怎么可能很好地执行呢?

(3)当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呵斥、指责;对于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有很多家长只抓住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不放,但对孩子的表现好的时候却视而不见。这对孩子的积极性是有很大的打击性。所以,尽量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呵斥,对孩子守规则意识的形成、守规则习惯的培养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家长间的教育要一致。

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只有做到一致,孩子才不会茫然无措。父母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不知所措。

教子加油站 (1)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从玩游戏开始,在游戏中体会守规则的意义,知道不守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的结果,懂得一个游戏如果没有规则作保证,就没办法顺利进行。

(2)当孩子不守规则、投机取巧时,应及时引导,万不可轻视,更不能鼓励。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游戏中投机取巧,还得意洋洋地夸他聪明,这反而促成孩子不守规则的坏习惯。

给孩子订的规则要切合实际、合理、科学,让孩子觉得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