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一个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总能看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痕迹。一个认真求教的、谦虚的家长比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家长更易于让孩子接受,也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起快乐、平等、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因此,要维持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同步成长很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总认为家长就应该高高在上,孩子就应该服从家长,听家长的话。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别说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了,就是跟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都很难。这里就有这么一个例子:
老严是个商人,他平时应酬多,工作又很忙,所以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儿子今年上高中了,住到了学校里,直到周末才回家。这样一来,他们间的交流就更少了。
这段时间,老严发现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电脑,一玩就是大半天,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了。老严的妻子说,孩子平常学习很紧张,周末让他放松放松也未尝不可。可老严却非常反感,于是,只要他一看到儿子玩电脑,就不免要上去批评儿子,让儿子少玩点电脑,可是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话,还经常顶嘴。
一次,儿子甚至对他说:“玩电脑没有什么不好,而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会,要不我来教你吧!”听到儿子要教自己,老严更加生气,他咆哮着对儿子说:“笑话!还有儿子教老子的!简直无法无天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儿子见老爸这么无理而且还这么“老土”,索性就不搭理他了。父子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深了。
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
当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现错误时,家长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错误和改进缺点。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而自己却不具备时,父母就应该主动扮演受教育者,向孩子请教,向孩子学习。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的信息量比父母大出很多倍。孩子比父母学得快、记得快、阅读速度快。孩子们的英语、电脑、美术、音乐、体育都比大多数家长强。此时的家长就应该放下架子,明智地拜孩子为师,向孩子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家长虚心向孩子学习,就是给孩子最好的赞扬、鼓励、赏识和尊重,只有这样,家长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一个妈妈在家长学校听完教育专家的课后,她决定采纳专家的建议,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回到家后,这个妈妈对自己初中一年级的儿子说:“我想学习英语,我们单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英语过关,否则不给涨工资。我这些年没动英语,都忘光了,你来帮助我,教我英语行吗?”
儿子听到这话,既觉得新鲜,又有些诚惶诚恐,他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我的英语不好呀,我怕教不好你。”
妈妈说:“你总比我强呀,我就从你们初中一年级的开始复习,我快点补课,有不会的就问你,等到我补到和你一样进度了,就由你教我。好不好?”
儿子说:“试试吧!”
妈妈的单位也的确要求学会英语,于是,她真的开始认真学习。她每次问儿子都表现得很虚心,而且还时不时地夸奖或感激儿子,这让儿子非常上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要教好妈妈。
为了能更好地教妈妈学习英语,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还专门请教了自己的老师,学习英语越来越努力了,成绩也不断提高。
拜孩子为师不只是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好方法,同时还是让孩子接受我们的好方法。在拜孩子为师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就像多年深交的老朋友,无话不讲。更可喜的是当孩子是你的老师时,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增强,同时还可为家长提供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
陈先生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开了一家小型超市。他很会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光顾小店。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来买东西,由于语言障碍,他只能通过手势沟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难。
儿子听父亲说起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要教爸爸学习英语,还建议爸爸进一些“外国货”到自己的店里,老外见到英文商标,可能会更加愿意到店里买东西。
陈先生听从儿子的建议,认认真真地学起英语来,而且还真的进了一批“美国货”,这让这些旅居在外的“老外”觉得非常贴心。从此,来这里买东西的外国朋友更多了。
赏识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建议,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家长与孩子平等对话,可以促进子女对长辈的尊重体谅,从而跨越代沟,实现两代人心灵上的双向互动。
除了和孩子一起学习,陪伴孩子成长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完全可以邀请孩子做自己的小帮手,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事。看到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就向他们请教,让孩子来教你,这时孩子会非常得意,会干得更起劲。当孩子和你一起做完事情后,应当真诚地表示感谢,让孩子知道他的帮助对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能力不足,认为他越帮越忙而拒绝他或敷衍他,这样最容易打击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孩子是在锻炼中成长的,与父母合作的愉快经验,有助于指导和培养孩子与他人的合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1)我们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绝。比如说家长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但如果以质问的口气去问孩子,孩子往往会三缄其口,不愿交流。这时候,家长不妨采取向孩子讨教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问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个难题,能不能帮爸爸解决一下?”或者“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龄,他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帮忙出出主意?”这时候,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赏识、信任和尊重,会非常高兴地来帮忙;家长也就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2)孩子在某个领域确实强于家长。因为孩子学习和适应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会强于家长,这时候家长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这样,不仅自己能够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还能通过向孩子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