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教育座谈会上,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问了家长一个问题:“在你们的观念中,什么样的孩子是优秀的呢?”
家长们面面相觑,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定:优秀的孩子怎么说也应该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吧!其他方面,比如比较讨老师欢心、同学羡慕、让家长感到自豪,也无非是建立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基础上。因此,优秀首先必须是“学习好”、“有特长”。
以上是这些家长的观点,也可能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观点。在生活中,我们就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夸奖别人的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拔尖、钢琴弹得好……说话间,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像别人的孩子那样优秀,家长们请家教,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优秀人才”。如此一来,孩子则苦不堪言。这些被强迫接受“教育”的孩子,非但没有像家长们希望的那样成为所谓的“优秀人才”,还会变得厌学、不负责任、逃避生活……渐渐地,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失望了,甚至因此对孩子失去了信心。
正是在这种“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的观念的推动下,一个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无论他的人文情怀多么淡薄、心理空间多么狭窄、精神世界多么苍白、动手能力多么差劲、创新能力多么弱,都会成为其他家长羡慕的对象。而这样的教育使得这些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这些孩子在顺境中或许还平安无事,可要是遇上不顺,遇上挫折、挑战,他们就会崩溃,就可能会走极端。出现这种情况时,他们就会危害自己、亲人以及社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优秀?
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以下的故事:
叶松从小就是邻里孩子的榜样。他在班里门门成绩都得第一,人也比较懂事、乖巧。因此,老师特别喜欢他,而家长也引以为豪。
叶松的变化是在初中以后。
经过自身的努力,叶松终于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的附中。在这所中学里人才济济,加之中学课业繁重,叶松慢慢觉得有些吃力了!
第一次月考的时候,他考了班级的第11名,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当然,这个班上的孩子全是尖子生,叶松能考这样的成绩已经不容易了。可是叶松自尊心强,受不了这个打击,也不懂得判断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跟小学的不同之处,因此,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了。
回到家里一说,爸爸妈妈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就狠狠地批评了孩子一顿。这让叶松更加觉得伤心。
后来的几次考试,虽然叶松都很努力,但还是没能像小学那样冲到第一,慢慢地他有些失望了,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再后来,叶松的成绩越来越差。为了避免不让爸爸妈妈难过,更因为不想让爸爸妈妈责打自己,他竟想出了先杀亲人然后自杀的荒唐主意。
如果以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话,那么,小学时期的叶松无疑就地发挥自己的某种潜能且拥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身心,那么,家长就不要再去为难他们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孩子,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到父亲所在的单位当了一名工人。父母都感到没脸见人,出门就怕谈起孩子。
而这个让他们很没面子的孩子在工厂中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车间里脱颖而出,当了车间主任。再后来,他又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成了一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
这时,他的父母才认识到,儿子虽然学习不怎么样,但他同样是优秀的。从此,只要有人跟老人谈起他们的儿子,老两口就会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现在我们知道了,能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那就是优秀的!”
这个故事的道理不言而喻,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可以是优秀的。作为家长,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成功的。这样的孩子即使在班里成绩不拔尖,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找到合适的位置。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的学习可以不“拔尖”,但是,他不可以没有自己。如果家长曲解了优秀的含义,一味地要求孩子一定要考高分,一定要在班上考到前几名,那么,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孩子非但不会因为你的期望达到你需要的优秀,还可能因此精神负担太重,忧郁、惶恐、没有自信,最终,连自己的潜能都丢失了!
所以,只有父母对优秀的概念有比较明确的了解,才能正确地把握培养孩子的尺度,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想让你的孩子不优秀都难。是家长眼中的优秀孩子,但也是因为曾经的优秀湮没了孩子的才智,令其最后迷失了自己。这是多么惨痛的代价呀!试问家长,这样的“优秀”你还需要吗?
其实,真正的“优秀”并不在于孩子在课堂上回答了多少问题,考试中是否名列前三名,是否擅长很多种技能,而在于这个孩子是否有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的特点,你基本上可以认定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
(1)他(她)是一个人格健全,有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斗志的孩子!
(2)他(她)能够自己处理遇到的任何事情,不会总是寄希望于别人。
(3)他(她)有很强的感受力,热爱生活与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4)他(她)有同情心,能体谅别人。
(5)他(她)耐挫能力强,有上进心,有责任心,热忱。
(6)他(她)有自信心,自我意识强。
(7)他(她)有判断能力,不会盲目地跟别人攀比。
(8)他(她)懂得自己在做什么,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并不一定学习成绩优秀。
(9)他(她)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自立能力和良好的心态。
总之,家长应该多角度地看待优秀这个问题。因为优秀从来不拘泥于哪一种方式,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型。每一棵大树都有它们各自的姿态,如果我们非要说哪一种姿态才是“最美”、“最佳”的,那显然不合时宜。
因此,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不能考到班级前三名,也不具备有多项才艺技能,家长千万不要因此就否认了孩子潜在的优秀。应该多了解、多观察你的孩子他(她)在哪一方面有着突出的潜能,如果孩子能够充分